廈門信達物聯網商業模式

2013年,物聯網產業進入快速發展時期。廈門信達將緊抓這一機遇,以公司核心業務電子標簽(RFID)業務為切入點,深入發掘市場發展航向,在物聯網發展的大潮中,屹立于世界先進行列。廈門信達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4年。公司自成立以來一直致力于發展信息產業,以信息技術開發、信息服務和光電制造為核心,同時經營國內外貿易、房地產。現在已經形成了以電子信息產業為主體,外貿、房地產開發為兩翼的“一體兩翼”的產業架構,成長為以信息產業為核心的大型高新技術企業集團。公司股票于1997年初在深交所上市(股票代碼:000701),總股本24025萬股,是全國有影響的IT產業股。截止 2012 年 12 月 31 日,公司在冊各類員工總數為 2237 人。其中按受教育程度構成分類:研究生以上學歷23人,占1%,本科學歷448人,占20%,大專學歷635人,占28%,高中及以下學歷1131人,比重最大,為51%。
一、經營運作情況
2012年宏觀經濟形勢復雜多變,在此背景下,公司明確產業發展方向,調整產業布局,加強內部控制建設,實現平穩發展。2012年年末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75.25 億元,同比增長18.63%;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795.97萬元,同比增長10.38 %。公司2008年到2012年的具體經營情況如下表所示:
廈門信達的主業包括以電子信息產業為主體,以信達貿易和房地產為兩翼的“一體兩翼”式結構,其中,電子信息產業是廈門信達的重中之重。
第一,電子信息業務,主要由兩部分組成:光電業務:其中信達光電科技公司主要從事此類業務, 公司以廈門為基地,設兩大產品事業部、一個研發中心;電子標簽(RFID)業務:廈門信達物聯科技有限公司是由廈門信達股份有限公司(深圳上市公司代碼000701)于2005年投資成立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公司專注于物聯網RFID領域系列產品的研發、制造,擁有豐富的行業應用經驗和各類專業人才,自主研發獲得發明及實用型專利近四十項,每年新增專利5-10項。
第二,信達貿易業務,信達貿易業務主要分為外貿、汽車和免稅商場三個方面。信達外貿交易板塊:信達外貿分公司主要從事企業外貿業務,公司成立于1984年,是信達股份公司傳統核心業務的支柱企業;信達汽車貿易板塊:信達汽車事業部隸屬于信達股份有限公司外貿分公司,是信達股份公司汽車投資機構的管理和服務部門,下屬多家品牌汽車4S店集汽車銷售、維修、配件和信息服務為一體;免稅商場板塊:廈門信達免稅商場隸屬于廈門信達股份有限公司,商場目前經營數十個世界名牌,形成了高檔、名牌、系列化的經營格局。
第三,信達地產業務。廈門房地產是廈門特區較早進入房地產一萬五的開發商,開發建設包括廈門信息大樓、美麗華大酒店、信源大廈、信宏大廈、信達大廈小區等項目。公司近幾年逐步進入漳州、淮南、衡陽、丹陽等國內二、三線城市進行帝業開發,建立異地開發的總部管理模式,取得較好效益。
2012年,公司三大主營業務實現營業收入達174.7億,占公司全部營業收入的98%,其中貿易板塊實現營業收入16567429135元,居三大主營業務首位,房地產份額為516704710元,排名第二。電子信息產業實現營業收入380198817元,排名最后,但是增勢強勁,同比2011年增長26%,均高于貿易和房地產增長速度,后兩者同比增長速度分別為21%和19%,電子信息產業的高速發展表明信達公司加大物聯網投入,發展物聯網業務的政策和決心。
二、廈門信達商業模式轉型
自成立以來,信達公司始終堅持發展為第一要務,持續創造新價值,公司原有商業模式可以概括為以貿易為龍頭,并以此支持和促進其他產業的發展。公司一再調整企業戰略,積極發展進出口貿易和汽車貿易,在大宗商品板塊:加強專業化經營水平,集中精力和資源做好核心業務;積極拓展供應鏈管理業務,擴大市場份額,實現從單純貿易商向綜合性流通企業轉型,在汽車貿易板塊:將發展戰略定位為三個模塊,即規模擴展、品質改善及業務延展。以現有品牌為主,豪華車和中高級車均衡發展。強化集團管理,加強KPI經營管控,固化執行流程,構建銷售、售后、費用 3層控制框架,提高預算控制力和執行力。推進二手車、汽車租賃、類金融業務,做新做優。整合集團內部資源,創造新的價值。
信達公司在做大做強主營業務的同時,也積極投資和研發新的業務增長板塊,以尋求更多的贏利途徑。比如介入汽車4S店業務,房地產,電子信息等。信達公司的電子信息、國內外貿易、房地產三大業務板塊都呈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電子信息產業形成以光電、電子元件、電子標簽為主的產業格局,公司集中資源重點發展光電產業,并爭取實現再融資;國內外貿易形成以進出口貿易、汽車4S店經營、高檔百貨(免稅商場)為主的業務格局,進出口貿易年年在廈門進出口百強中名列前茅,汽車業務目前擁有七家汽車4S店,在行業內初顯強勢。
信達公司在連續多年進入中國電子元件行業“百強”榜的企業之后,公司便決心從原有發展模式中走出來,確立將以電子標簽生產作為核心業務的物聯網發展模式,確立了新的發展目標---即成為一家以信息產業為核心的大型高新技術企業集團。為此,公司于2005年投資成立廈門信達物聯科技有限公司,注冊資本5000萬元,專注于物聯網RFID領域系列產品的研發、制造,其產品涵蓋各類電子標簽、讀寫器、應用軟件等種類,廣泛應用于食品溯源、智能交通、服裝產銷、危險品管理、票證管理、供應鏈物流、倉儲管理、防偽識別、圖書館管理、人員和資產管理、航空行李管理、工業制造等領域。
如今,物聯網產業已不僅僅是“生產RFID芯片”這么簡單,它已經發展成為一條較完整的產業鏈,并被應用到多領域之中。因此,信達物聯網公司把各種資源豐富進來,結合集團母公司的強大優勢和其擁有的MUEHLBAUER, DATACON等多條世界先進電子標簽生產設備優勢,提出適合自身發展的物聯網商業模式----突出個性化,為企業提供特有物聯網應用整體解決方案,一站式解決客戶問題。為此,信達物聯公司相繼進軍服裝,智能交通、票證管理、圖書館、危險物品管理等行業,將RFID應用到典型行業的關鍵技術環節,比如在服裝行業,典型的一站式應用服務包括:生產環節的生產監控管理,物流環節的進出倉管理及庫存盤點,銷售環節的訂貨會系統、防偽防竄貨追溯系統,銷售門店的庫存盤點、快速收銀、CRM管理(VIP客戶)、快速體驗系統等。成功案例有:利郎智能門店管理系統、與狼共舞訂貨會管理系統、卡詩蘭防竄貨系統、富貴鳥男裝訂貨會管理系統等。信達現有物聯網的關鍵在于在企業的各個環節為其提供專業的物聯網技術服務,提高企業運行效率,大范圍的節省了運行成本,由此也提高了目標企業對信達物聯技術的依賴與信任,由此形成良性循環,相互促進,成為信達新的成功的物聯網商業模式。
三、廈門信達商業模式創新路徑
第一,盈利模式。每個企業都要選擇適合自己的盈利模式,但是卻沒有一種特定的贏利模式能夠保證在任何條件下都能達到優異的經濟效應。信達公司的贏利模式可以大抵概括為:為企業提供獨特的價值,并依此獨樹一幟。這里的獨特價值是一種新的思想,新的理念,但是更多情況下,它是代表了產品和服務獨特性的組合。信達公司一直致力于在以下幾方面為客戶提供獨特優質服務:在市場銷售方面:在加強區域銷售的同時,與國內顯示屏前十強企業建立業務聯系,開發高端優質客戶;拓展銷售渠道,在商業照明方面有所突破;LED路燈產銷量穩居全國前三;顯示屏用的LED燈已成為名牌產品,客戶群覆蓋眾多大型LED顯示屏廠商。在技術研發方面:通過引入新工藝,選用新材料,推出新產品,豐富產品線,提高產品競爭力;通過導入模塊化路燈,在成本大幅降低的同時保證路燈品質的穩定性。
第二,資源整合能力。資源整合是企業戰略調整的手段,也是企業經營管理的日常工作。整合就是要優化資源配置,就是要有進有退、有取有舍,就是要獲得整體的最優。企業的內部資源條件決定了其能否有效利用外部環境提供的機會消除可能的威脅,從而獲取持久的競爭優勢。可以說信達最近幾年的快速發展與其內部資源的整合能力是密不可分。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首先,智力資源,公司建立了二級員工培訓體系,通過二級培訓機制,提高各崗位員工管理理念、職業技能與職業素質,提升員工隊伍整體競爭力,為公司實現高科技化打下良好基礎,為物聯網產業提供了強大的智力支持。其次,企業家資源,企業家敢冒風險和勇于開拓創新的精神,以及對創新活動的組織管理能力均是企業的重要戰略資源。在信達主要控股股東的影響和直接干涉下,公司財務指標良性,資產狀況健康,現金流與企業發展相匹配,并且重點推進了管理企業實施深耕核心產業,擴大物聯網產業規模的發展戰略。
第三,無形資源。截止2012年,信達光電獲得多項實用新型專利,照明產品已獲 CCC、CQC、CE、FCC 及節能認證;LED 路燈獲廈門市科技進步三等獎。信達光電多項產品列入 2012-2014 年度“廈門市推薦節能技術和產品目錄”,并獲得“廈門市成長型企業”稱號。這些無形資源能夠增加信達的市場價值,也將成為信達物聯網產業發展不可或缺的內部資源。首先,經濟與政策環境:從2009年“感知中國”的提出;到2010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上首次提及物聯網;再到2011年5億元首批物聯網專項基金的啟動;又到2012年工信部發布《“十二五”物聯網發展規劃》,物聯網在我國落地生根。縱觀我國現階段的物聯網產業發展情況,可謂是:穩步發展,前景廣闊。其次,金融資源,物聯網技術是一個高速發展的新興技術,和互聯網的發展一樣,它也需要巨大的初始資本投入,如果只以信達從其他業務賺取的利潤來投入研發,只能是九牛一毛,物聯網的發展不會得到根本改善。于是,信達連出舉措,比如在2012年11月11日公司出售了廈門信達聯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74.9%的股權,為公司發展信息產業提供資金保證。以連續大手筆保證物聯網產業投資研發投入的連續性。 第三,社會關系資源。廈門信達在多年的發展中產生了大量的合作伙伴,并與之保持長年的業務協作關系。信達也積極投身和廈門市政府的合作,為廈門市交通局量身定做的廈門路橋車輛信息化管理系統,使得信達公司名聲大噪,并依此與政府各個部門建立了良好關系。總之,這些外在資源的整合都為信達在物聯網時代下的擴張發展提供不竭動力。
第三,資本運作。2008年,廈門信達以 550 萬元受讓福建三安集團持有的廈門三安電子有限公司2.16%股權(550萬股),此次收購三安電子 2.16%股權,其目的是為了實施公司發展戰略,優化產業結構,實現戰略轉型。此外,與廈門信達物聯科技有限公司形成協同合作關系,利用信息共享的便利性,共同研制開發利郎智能門店管理系統、卡詩蘭防竄貨系統、富貴鳥男裝訂貨會管理系統等物聯網項目,進一步提高公司競爭力。2012年10月31日晚,廈門信達公告稱,公司控股子公司廈門信達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公開掛牌轉讓衡陽鑫星河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42%的股權。而在當年6月,廈門信達還曾掛牌出讓蕪湖鼎邦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45%的股權,最終被福建三安集團以4425萬元的價格購入。對于這幾次轉讓房地產公司股權,廈門信達表示,受房地產宏觀調控政策影響,公司戰略層決定調整公司發展戰略,轉讓衡陽鑫星河42%股權有利于公司回籠資金,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集中資源發展物聯網產業,提高公司核心競爭力。
第四,組織能力。組織能力是指企業開展組織工作的能力,在與競爭對手投入相同要素的前提下,擁有較強組織能力的企業能夠以更高的生產效率和更高的質量保證將各種要素轉化為優良的產品和服務。廈門信達主要在以下幾方面提升公司組織能力。首先,增進信任、充分授權。信達物聯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在員工培訓上采取了一個做法,就是讓他們每人選擇自己最擅長的領域給大家做幾場講座,也就是通過能力的自我張揚,在短期內讓公司成員互相了解對方的長處,建立信任感。公司把這樣的學習方式命名為“團隊自我培訓”,這是公司成員間的橫向信任,而來自組織體上下級的信任,主要通過充分授權實現的。當然充分授權不是放任自由,公司層面上也會借助人力資源手段對執行力進行考核,并及時調整因授權不充分或因項目成員能力欠缺所帶來的潛在問題,這樣既滿足了員工的情感需要也規避了風險。
第五,價值提升。廈門信達4月26日公布2013年一季報,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81102.80萬元,同比增長50.64%;其中物聯網業務中電子標簽所占比重大幅提升,由2012年的不足1%迅速提升到1.5%左右,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同時說明信達公司正在逐漸成長為一個以電子信息為戰略產業的大型高新技術企業集團。公司也形成了物聯網技術開發與增值服務,應用軟件開發,網絡通訊終端產品,電子元器件研發與生產的架構。可以看到,信達公司在提升自身價值,塑造良好社會形象方面還是卓有成效。信達公司以實現客戶價值為目標,專注于物聯網射頻識別(RFID)電子標簽產品研發、設計、生產和推廣。公司聚集了具有豐富經驗的各類人才,擁有多項完全自主的射頻識別知識產權專利。同時,公司還可針對不同客戶的需求設計電子標簽產品,并根據不同行業應用特點制定相應生產工藝及檢測標準,確保每款產品性能充分滿足客戶需求,以此來不斷提高產品的性價比,協助客戶超越自我,提升價值。信達公司除了從事已有行業的RFID生產和研發外,還積極拓展物聯網電子標簽應用領域,將其廣泛應用于工業制造、航空航天、進出口管理、防偽識別及軍事物保密等新領域。公司也繼續加快RFID技術研究的步伐,生產的射頻識別產品種類更加豐富,有源電子標簽、無源電子標簽及半無源電子標簽均被研發生產出來。信達公司不斷探索電子標簽的綠色生產途徑,使得電子標簽成本不斷降低,進一步優化其防水,防磁,耐高溫的特性,并且使RFID使用壽命大大延長。
四、未來發展
物聯網行業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電子標簽作為物聯網感知層最關鍵的技術,具有廣闊的市場空間。物聯網作為一個需要多方協作的產業鏈條,要想得以快速發展,一定要建立一個社會各方共同參與和協作的組織模式。除了需要政府行政推動外,還必須激發出社會各方參與的熱情與動力,這樣物聯網應用才會朝著規模化、智能化和協同化方向發展。物聯網的發展應用對廈門信達公司而言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過程,有著科技進步和利益實現的雙重使命,它的實現將是一個涉及信息技術、社會觀念、管理體系、應用模式等多方協調、合作及觀念轉變的過程,將是一個由點突破逐步推進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信達的物聯網模式可以在政府的引導下,在市場需求的主導下,建立多方共贏的商業模式。因為物聯網的發展,重在激發參與者各方的參與熱情,滿足像信達這樣的物聯網硬件提供者的利益需求,滿足市場上消費者的心里預期,以及達到政府部門的社會管理需要,使參與各方均有收益,物聯網才能夠真正擁有長效、可持續的發展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