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類射頻識別技術是怎樣來區別的
RFID(射頻識別: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俗稱“電子標簽”,是一種非接觸式的自動識別技術,它通過射頻信號自動識別目標對象并獲取相關數據,識別工作無須人工干預,主要的作用就是數據的寫入與讀取。它由標簽、解讀器及數據傳輸、處理系統組成。射頻識別技術依據其標簽的供電方式可分為三類,即無源RFID,有源RFID,與半有源RFID。 目前市場上無源電子標簽占市場的80%,而無源電子標簽只占20%不到,那么有源標簽和無源標簽有什么區別和聯系呢?下面隨小編一起來看看。
一、定義
1、無源RFID。在三類RFID產品中,無源RFID出現時間最早,最成熟,其應用也最為廣泛。在無源RFID中,電子標簽通過接受射頻識別閱讀器傳輸來的微波信號,以及通過電磁感應線圈獲取能量來對自身短暫供電,從而完成此次信息交換。因為省去了供電系統,所以無源RFID產品的體積可以達到厘米量級甚至更小,而且自身結構簡單,成本低,故障率低,使用壽命較長。但作為代價,無源RFID的有效識別距離通常較短,一般用于近距離的接觸式識別。無源RFID主要工作在較低頻段125KHz、13.56MKHz等,其典型應用包括:公交卡、二代身份證、食堂餐卡等。
2、有源RFID。有源RFID興起的時間不長,但已在各個領域,尤其是在高速公路電子不停車收費系統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有源RFID通過外接電源供電,主動向射頻識別閱讀器發送信號。其體積相對較大。但也因此擁有了較長的傳輸距離與較高的傳輸速度。一個典型的有源RFID標簽能在百米之外與射頻識別閱讀器建立聯系,讀取率可達1,700read/sec。有源RFID主要工作在900MHz、2.45GHz、5.8GHz等較高頻段,且具有可以同時識別多個標簽的功能。有源RFID的遠距性、高效性,使得它在一些需要高性能、大范圍的射頻識別應用場合里必不可少。
3、半有源RFID。無源RFID自身不供電,但有效識別距離太短。有源RFID識別距離足夠長,但需外接電源,體積較大。而半有源RFID就是為這一矛盾而妥協的產物。半有源RFID又叫做低頻激活觸發技術。在通常情況下,半有源RFID產品處于休眠狀態,僅對標簽中保持數據的部分進行供電,因此耗電量較小,可維持較長時間。當標簽進入射頻識別閱讀器識別范圍后,閱讀器先現以125KHz低頻信號在小范圍內精確激活標簽使之進入工作狀態,再通過2.4GHz微波與其進行信息傳遞。也即是說,先利用低頻信號精確定位,再利用高頻信號快速傳輸數據。其通常應用場景為:在一個高頻信號所能所覆蓋的大范圍中,在不同位置安置多個低頻閱讀器用于激活半有源RFID產品。這樣既完成了定位,又實現了信息的采集與傳遞。

二、兩者優缺點
1、有源RFID標簽
有源RFID標簽由內置的電池提供能量,不同的標簽使用不同數量和形狀的電池。
優點:作用距離遠,有源RFID標簽與RFID讀寫器之間的距離可以達到幾十米,甚至可以達到上百米。
缺點:體積大、成本高,使用時間受到電池壽命的限制。
2、無源RFID標簽
無源RFID標簽內不含電池,它的電能從RFID讀寫器獲取。當無源RFID標簽靠近RFID讀寫器時,無源RFID標簽的天線將接收到的電磁波能量轉化成電能,激活RFID標簽中的芯片,并將RFID芯片中的數據發送出來。
優點:體積小、重量輕、成本低、壽命長,可以制作成薄片或掛扣等不同形狀,應用于不同的環境。
缺點:由于沒有內部電源,因此無源RFID標簽與RFID讀寫器之間的距離受到限制,通常在幾米以內,一般要求功率較大的RFID讀寫器。
三、工作原理
1、有源電子標簽是指標簽工作的能量由電池提供,電池、內存與天線一起構成有源電子標簽,不同于被動射頻的激活方式,在電池更換前一直通過設定頻段外發信息。
2、無源rfid標簽的性能受標簽大小,調制形式,電路Q值、器件功耗以及調制深度的極大影響。無源射頻標簽1024bits內存容量,超寬工作頻段,既符合相關行業規定,又能進行靈活的開發應用,可同時讀寫多個標簽。無源射頻標簽設計,無需電池,內存可反復擦寫100,000次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