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吊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国产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物聯傳媒 旗下網站
登錄 注冊
晶圓代工
  • 今日,國內晶圓代工龍頭企業晶合集成(688249.SH)發布2025年半年度業績預告,預計上半年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2.6億元至3.9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7300萬元至2.03億元,同比增長幅度達39.04%至108.55%。
    07/22
  • 芯聯集成(688469)6月23日晚公告,公司擬發行股份及現金收購芯聯越州72.33%股權項目獲上交所并購重組委審議通過,后續待證監會注冊后實施。
    06/25
  • 中芯國際與華虹半導體第二季度財報顯示營收均有環比增長。中芯國際營收19.01億美元,環比增長8.6%,同比增長21.8%;華虹半導體收入4.79億美元,環比下降但環比增長4.0%。兩公司產能利用率也顯著提升,中芯國際達85.2%,華虹半導體高達97.9%。雙方均表示市場正緩慢復蘇,華虹半導體總裁唐均君強調市場正從底部回升,中芯國際CEO趙海軍指出中低端消費電子需求逐步恢復,產業鏈備貨意愿增強。
    08/20
  • 虎年初始,芯片界大事件不斷,前有AMD完成對賽靈思的收購,后有英特爾宣布將以54億美元收購以色列半導體代工廠高塔半導體,高塔半導體一直是全球排名前十的晶圓代工企業
    03/01
  • 在經過幾周的傳言后,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SMIC)于4日晚向港交所發布公告,終于確認美國商務部對該公司實施出口管制。
    10/09
  • 全球市場研究機構TrendForce針對2018年科技產業發展,發布十大科技趨勢。其中,包括人工智能(AI)、區塊鏈、5G、虛擬現實(VR)、生物識別、全面屏、Mini LED、汽車電子Level 4晶片、晶圓代工及太陽能等最受矚目。
    11/08
  • 在物聯網與汽車電子的帶動下,當前8寸晶圓廠未來將出現明顯復蘇。其中,不管是從晶圓廠的營運狀況,或是月投片產能的角度來看,8寸晶圓廠都已擺脫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的低迷氣氛。
    07/18
  • 全球領先的200mm純晶圓代工廠——華虹半導體有限公司(“華虹半導體”或“公司”,連同其附屬公司,統稱“集團”,股份代號:1347.HK)今天宣布,公司2016年金融IC卡芯片出貨量同比增長超過一倍,實現翻番推薦www.huijindi.com。其中,純金融IC卡、社保卡、居民健康卡等帶金融支付功能的智能卡芯片出貨約2億顆。
    02/17
  • 力晶與中國安徽合肥市政府合資興建的12吋晶圓廠,于日前舉行動土儀式。雙方投資金額為人民幣135.3億元(約新臺幣690億),初期會以0.15um切入,代工生產大尺寸LCD驅動IC為主,月產能4萬片,預計2017年進入量產。
    10/22
  • 半導體晶圓代工公司格羅方德(Globalfoundries)日前開發出支援4種技術制程的22nm FD-SOI平臺,以滿足新一代物聯網(IoT)裝置的超低功耗要求——這主要來自于該公司與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在 2012年所簽署的一項授權協議。不過,那是在Globalfoundries執行長Sanjay Jha于2014年初開始掌舵以前的事了。
    10/09
  • 2014年,全球集成電路產業開始步入平穩發展階段,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速,IC設計業與晶圓代工業呈現異軍突起之勢。展望2015年,我國集成電路產業規模將持續增大,產業結構日趨合理;技術水平持續提升,與國際差距逐步縮小;國內企業實力倍增,有望洗牌全球格局;政策環境日趨向好,基金引領投資熱潮。
    08/06
  • 全球半導體業發展已歷近50年,在PC、互聯網及移動終端等的推動下,銷售額已經達到近3500億美元。當下業界討論較多的是摩爾定律日益逼近終點。由此看來,英特爾、三星及臺積電將呈三足鼎立態勢。近些年來全球半導體業中的投資就是它們三家在同臺比武,其他人似乎都成了“旁觀者”。
    05/13
  • 領先的高性能模擬IC和傳感器供應商ams AG(艾邁斯)宣布其晶圓代工業務部推出專為物聯網應用優化的傳感器技術,為晶圓代工客戶提供一整套用于開發先進傳感器解決方案的工具,迎合如今電子行業的快速發展需要。
    04/22
  • 力晶成功轉型為晶圓代工廠,更瞄準物聯網(IoT)商機推出iRAM解決方案,整合嵌入式快閃存儲器(eFlash)、ARM架構處理器芯片和通訊技術成為SoC整合型芯片,預計下半年出貨,全面擁抱物聯網時代來臨。
    03/31
  • 晶圓代工廠GlobalFoundries和恩智浦(NXP)共同開發下一代嵌入式非揮發性存儲器eNVM技術,以GlobalFoundries的12吋晶圓廠為基地,低功耗40納米制程為基礎,預計在2016年于新加坡的晶圓廠進行量產。
    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