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行業自動識別技術面臨挑戰
雖然在零售行業的推動下RFID有著很好的發展勢頭,但如同任何革命的技術一樣,在自動識別實現中也有需要克服的挑戰。一些挑戰本質上是技術的,一些是經濟的和社會的。
預測表明,到2008年,至少會有5家大型零售商在供應鏈上全面采用RFID,屆時將有10O0家消費類商品供應商在200億個包裝上貼上RFID標簽;與此同時,RFID-EPC閱讀器的全球銷量將達到10萬個。然而,即便是擁有如此廣闊的市場前景,我們也要首先認識到所面臨的困難。
不管怎樣,RFID-EFC都將改變一切,只要有更多的公司理解和采用RFID和EPC,其應用將呈現出"爆炸性"的增長,成本也會急速回落。RFID之所以有很好的發展勢頭,主要是靠零售行業的推動。其根本原因是RFID的應用對提升經營管理水平和盈利有很大的幫助。另外,EPC作為主要編碼標準也會給零售企業帶來方便。因此,零售業將勢必走向RFID。
雖然在零售行業的推動下RFID有著很好的發展勢頭,但如同任何革命的技術一樣,在自動識別實現中也有需要克服的挑戰。一些挑戰本質上是技術的,一些是經濟的和社會的。
準確性。閱讀器不能保證能夠在100%的時間與所有標簽進行通信。環境的問題,加了標簽的商品的結構和標簽的容量將會影響讀出的準確性。而且,準確性也與企業關注的程度與依賴的數據完整性的多少成正比。RFID為人工或半自動數據收集過程提供了許多優勢,通過使用冗余的閱讀器、信息檢查和流程再設計可以減少準確性方面的缺憾。如果在貨盤或箱級加標簽,需要讀出的標簽更少,準確性會增加。
干擾。當閱讀器增加時,更多的干擾事件將發生。依賴于射頻和電源使用的設備,例如電話設備、無線電話和工業設備可能會受到影響。因為RF技術以前尚未普遍采用,將會對什么產生沖擊是很難講的,重要的是良好的工程設計和適當的協調。認識RF對健康狀況的風險也可能發生。當沒有證明RFID的電源和射頻對員工有任何負面影響時,目前還沒有人進行這樣大規模的執行。更多研究和監控將需要解決公眾關注的這個問題。
性能。智能對象將產生海量的數據。如果存儲在一個大型中央存儲區中,許多數據將不易訪問,因此某種分布式數據將是必要的。這種分布式數據將如何管理?它是否易于訪問?如何訪問它?自動識別標準要求只讀標簽有一個惟一的標識符。然而,要看到任務的關鍵應用并不困難,這不是惟一的選擇。例如,在野外工作、遠程位置,甚至機場地面區域,網絡訪問的速度不能保證,標簽上帶有數據將會方便得多。
數據保存的位置,還有網絡基礎和計算平臺都將大大地影響速度。簡單地講,EPC的數據必須滿足可供使用的要求。
射頻實用性:由于RFID使用許可的RF頻譜,對RFID可利用的頻譜可用性是一個問題。雖然有一些是很普通的射頻,但是還沒有一致的標準。13.56M H z和2.45GH z是全球公認的兩個標準ISM射頻,這些在世界大多數國家是可用的,盡管略有不同限制。然而,更有用讀出范圍和速度是在915M H z或超高頻(UH F)工作的標簽。900M H z的UH F頻譜不是全球都普遍采用射頻和電源水平,這將通過兩種潛在的方法解決。第一個選擇是多射頻閱讀器。完整的RF系統設計(天線、閱讀器和標簽的整合)是問題最困難的部分。第二個選擇是普通射頻。很明顯,因為這涉及數百萬元的投資,從決定生產到實際投產間相隔的時間相當長。然而,這并不表明并非所有射頻對所有應用都是有效的。
安全:安全極為重要,并包含許多等級。有讀出安全(或能夠讀出標簽)、數據的安全和許多其他安全問題。為了使該技術的用戶放心,需要保證沒有人能夠"截獲"一個智能對象。因為標簽是只讀且難以偽造的,安全在某種程度上是可以保證的。自動識別技術的用戶也將需要依賴于網絡上的自動識別數據的安全。
數據所有權:數據所有權也是一個問題,它與安全有關。誰"擁有"針對對象的大量事件信息呢?很明顯,制造商擁有為商品設計PM L類型數據的權利,讀標簽的閱讀器的所有者擁有采集的數據。然而,如何分享這些信息還是個未知數。
當數據通過一個供應鏈時,許多方面都將與其發生關系,并可以為對象更新數據。那些采集數據甚至想要共享數據的人,例如,一個會比其他人用更少周轉時間配送的廠家是否會對共用單品級跟蹤信息感興趣呢?終端用戶(顧客)最終將"擁有"一件商品和其數據,如果是這樣,那些流程改進或數據采集的數據會不會影響到隱私呢?
最后,雖然當購買發生的時候,"殺死"一個標簽是一種選擇余地,但這種方法也切斷了未來再循環的好處和引入標簽的潛力。
隱私:最后,人們感到自動識別的一個很大的風險是隱私方面的關注。跟蹤商品進入家中的想法正困擾著涉及的每個一方面,缺少對RFID的局限性的理解引發了顧客的擔憂。這里教育是關鍵的---當人們知道了這個技術何時和如何工作,在標簽上確切地存儲了什么之后,對隱私的關注可能減少。同時,當顧客看見了技術帶來的價值后,接受度將會增加。例如,上面存儲的保修信息能幫助顧客修理商品,再循環信息能為他們樹立環境意識并獲得信譽。
此外,還有一些合法競爭的問題。零售商可以認為技術是對他們競爭者的幫助。例如,因為EPC是全球惟一的,它可能從EPC中特定的商品信息得到足夠的數據。使用手持閱讀器通過一個商店的人流量了解競爭者的貨架分類和庫存水平等信息,這個信息現在是可供使用的。技術使獲取信息變得更加簡單和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