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比薩店學習
作者:中國商業評論
來源:來源網絡(侵權刪)
日期:2007-03-04 11:45:45
摘要:RFID提高供應鏈靈活性,提升企業競爭力
麻省理工學院運輸和物流中心的主管約西·謝菲教授打電話給波士頓一家熟悉的比薩店,店員立即知道他的名字,并問他是否想要訂一份上次一樣的比薩?
所有的這一切要歸功于商店的電話號碼識別系統,這套系統將顧客信息記錄進數據庫中。但是,當謝菲致電給銀行進行一筆交易時,卻要經過17個人的手,而且銀行職員根本不知道他是誰,也不知道他想做什么。
當這些事情發生時,那家銀行的經理,同時也是謝菲的高級財務顧問正好前來拜訪他,謝菲就抓住他問為什么銀行會讓顧客的一筆交易變得如此艱難,這位高級財務顧問回答道:“因為沒有任何銀行比我們做得更好。”
而此時謝菲的反應是,“這根本就不相關。我對銀行的期望是建立在購物經驗之上的。”并且他預測,技術上最機智的供應商提供的服務水平所帶來的跨部門影響,將徹底改變所有的消費領域。
對工業界來說,這不僅僅是一個故事。正如一家中東生產者指出:“在我們這個行業,‘及時制’可能是兩個半月。”雖然這家公司承諾“及時”配送,但是他們并不認為必須達到單一市場的即時配送預期指標。原因是,這家公司能夠依靠可靠的供應商和配送機制擊敗其他跨國公司,而且公司正在成長,同時在滿足地方標準上要優于外地公司。
這進一步表明,在日益全球化的經濟環境中,各種商業活動都必須遵守一條鐵律:地方企業必須在價格或服務的靈活性上比外來者做得更好。
一位管理者聲稱,如果一家企業不具備這種競爭力,那么其價值鏈充其量只能充當其拆西墻補東墻的一種手段。
但是如何獲得這樣的靈敏性,或者讓公司的價格更具吸引力呢?斯坦福商學院的名譽教授邁克爾·斯賓塞和菲利浦·賴特認為,那些沒有能力在規模經濟上同大的供應商展開競爭的公司,如果他們想提高靈活性并不被驅逐出局,就必須發揮技術上的優勢。
計算機技術帶來的變化
由于數字化的發展,大公司需要的不僅僅是一個市場機會。歐文斯是Manugistics集團的主席兼首席執行官,他強調,現代企業的計算機庫存控制,單純依靠傳統的紙和筆是不可能做到的。在10年以前,每年庫存能夠周轉3次以上的情況很少見,而如今的平均銷售額則是庫存的10倍。對上世紀90年代的公司來說,最低庫存水平可能減少到當年配送數量的1/5。
“除非他們控制到這個水平,否則就會被驅逐出局。”他說道。
計算機化庫存控制的優點之一——網絡已經進行了即時的控制——在于在追蹤客戶訂單的同時,公司還能夠利用日益提高的配送能力對供應商進行管理,從而獲取最好的回報。他們能夠通過壓低價格或者增加收入的方式,對配送進行規劃。而且,這不只是一個供應的問題,而是一個價值問題。
在價值鏈中,全球化始終讓公司處在不斷提高自身效率的壓力下。這個趨勢適合更長的配送鏈條、更復雜的需求和更復雜的產品。生產過程中的所有這些發展都會增加成本——而且公司不能夠將這些成本轉嫁到購買者的頭上。因此,現在許多書店都利用許多消費者在使用互聯網的情況,采用按需訂貨的方式來保持低庫存。
靈活性決定企業未來
如果公司不具備全球性的靈活性,那么他們的利潤就會被其他公司所榨取。克萊恩是科爾尼咨詢公司比利時分公司的執行長官,他在接手比利時分公司以前,在這個行業從事管理職務已達7年之久。他認為,這個趨勢強調了價值鏈的價值所在,并極大化了行業贏利,企業再也不能僅僅依靠成本來推動上游或者下游的廠商了。
對飛利浦電器荷蘭分公司的首席采購官庫科斯來說,當提到“成本”或者“供應商”時,“價值鏈”這個詞本身就過時了。如果公司對市場的反應更快、更好以及成本更低,那么他們就可以采用一體化的眼光,并利用主流計算機制造商曾經采用的方式來優化他們的價值鏈。
而另一家公司的創始者,當他還是一個學生的時候,他就使潛在客戶可以通過致電銷售人員的方式購買一臺按單生產的計算機,而不是只能購買一臺已經擺放到零售商店貨架上的現成產品。自那時起,這家公司就一直集中精力于價值鏈的打造,如通過互聯網進行銷售,使用快遞服務進行配送等,而現在他們可以提供一些外圍服務——每一步都同價值鏈密切相連,這樣它就能夠通過讓其他公司參與到業務中來的方式,獲得更多的價值。
不過,雖然這家公司通過組合從設計到配送的所有購買活動,從而挑戰個人計算機行業的最佳回報率,但是他們的計算機和設備還沒有在商店中進行銷售。這種方式所面臨的挑戰還有營銷和收入等方面,如果要保證企業的后續發展暢通無阻,還需要對價值鏈進行進一步的優化。
總之,價值鏈驅動的發展讓采購人員處在一個新的有利位置上,創新中心也越來越多。庫科斯認為:“在本世紀,為股東創造價值將是我們的主要職責。”
價值鏈革命席卷全球
因此,技術越來越接近于價值鏈管理的前沿。而且,近來的發展使小公司有望挑戰其大的競爭對手,如果他們擁有正確的“價值鏈”的話(產品、配送、營銷和市場)。
其中的一個重大技術革命來自一個不足10公分的塑料帶。“如果有人愿意的話,RFID(射頻識別)標簽可以追蹤地球上的每一個原子,”阿萊恩技術公司(這家公司主要生產RFID標簽)的首席執行官普羅德羅莫說道,“RFID能夠精確地定位地球上的每一件產品。它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初是用來辨別航行器是自己的還是敵方的,這個看起來只有一個手指長的塑料帶,現在已經被美國國防部、沃爾瑪零售公司、特易購、麥德龍和家樂福采用。”
RFID優于條形碼的地方在于產品再也不用采用手工的方式進行掃描了——如果每次掃描平均耗時2秒的話(這對單次掃描來說當然微不足道了)。
“對于一家每日處理4000到5000萬包裹的公司來說,如果每個包裹要掃描40到50次,那么采用RFID方式就可以節省巨大的時間和勞動成本。”普羅德羅莫評論道。同時,他還建議出口商和分銷商應該按箱跟蹤總庫存,而不是按產品跟蹤總庫存。
對發展國家來說,價值鏈革命不僅僅會給跨國公司帶來利益,而且會給工業部門中的主要參與者都帶來利益。計算機化和每秒進行監控意味著甚至是某個角落的雜貨店也可能提供較地方銀行更好的服務。然而,這并不意味著發展中國家的供應商必須提供與波士頓地區同等的服務水平。而且,越來越緊密的全球化正將整個世界變成一個地球村,使跨國公司和地方公司的物流和結構差異變得越來越重要。
斯坦福商學院的名譽教授斯賓塞對于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貨物運輸上的成本差異很吃驚:在北美,運輸費用僅僅占貨物總價值的8.5%,而在發展中國家,這個數字則為北美國家的兩倍。“這已經使一些發展中國家的出口公司處于競爭劣勢了。其中部分成本來自基礎設施,但是部分成本也來自技術上的低投資。”他說道:“對那些實施了電子管理的公司來說,這個價格可能很高,甚至對那些現在還能夠應付的發展中經濟和轉型經濟的公司來說,也是如此。”
由此可見,當越來越多的企業注意到未來市場競爭的焦點所在時,有關價值鏈的這場革命還將以一股勢如破竹的力量進入到有關企業發展的更深層次的領域之中。
所有的這一切要歸功于商店的電話號碼識別系統,這套系統將顧客信息記錄進數據庫中。但是,當謝菲致電給銀行進行一筆交易時,卻要經過17個人的手,而且銀行職員根本不知道他是誰,也不知道他想做什么。
當這些事情發生時,那家銀行的經理,同時也是謝菲的高級財務顧問正好前來拜訪他,謝菲就抓住他問為什么銀行會讓顧客的一筆交易變得如此艱難,這位高級財務顧問回答道:“因為沒有任何銀行比我們做得更好。”
而此時謝菲的反應是,“這根本就不相關。我對銀行的期望是建立在購物經驗之上的。”并且他預測,技術上最機智的供應商提供的服務水平所帶來的跨部門影響,將徹底改變所有的消費領域。
對工業界來說,這不僅僅是一個故事。正如一家中東生產者指出:“在我們這個行業,‘及時制’可能是兩個半月。”雖然這家公司承諾“及時”配送,但是他們并不認為必須達到單一市場的即時配送預期指標。原因是,這家公司能夠依靠可靠的供應商和配送機制擊敗其他跨國公司,而且公司正在成長,同時在滿足地方標準上要優于外地公司。
這進一步表明,在日益全球化的經濟環境中,各種商業活動都必須遵守一條鐵律:地方企業必須在價格或服務的靈活性上比外來者做得更好。
一位管理者聲稱,如果一家企業不具備這種競爭力,那么其價值鏈充其量只能充當其拆西墻補東墻的一種手段。
但是如何獲得這樣的靈敏性,或者讓公司的價格更具吸引力呢?斯坦福商學院的名譽教授邁克爾·斯賓塞和菲利浦·賴特認為,那些沒有能力在規模經濟上同大的供應商展開競爭的公司,如果他們想提高靈活性并不被驅逐出局,就必須發揮技術上的優勢。
計算機技術帶來的變化
由于數字化的發展,大公司需要的不僅僅是一個市場機會。歐文斯是Manugistics集團的主席兼首席執行官,他強調,現代企業的計算機庫存控制,單純依靠傳統的紙和筆是不可能做到的。在10年以前,每年庫存能夠周轉3次以上的情況很少見,而如今的平均銷售額則是庫存的10倍。對上世紀90年代的公司來說,最低庫存水平可能減少到當年配送數量的1/5。
“除非他們控制到這個水平,否則就會被驅逐出局。”他說道。
計算機化庫存控制的優點之一——網絡已經進行了即時的控制——在于在追蹤客戶訂單的同時,公司還能夠利用日益提高的配送能力對供應商進行管理,從而獲取最好的回報。他們能夠通過壓低價格或者增加收入的方式,對配送進行規劃。而且,這不只是一個供應的問題,而是一個價值問題。
在價值鏈中,全球化始終讓公司處在不斷提高自身效率的壓力下。這個趨勢適合更長的配送鏈條、更復雜的需求和更復雜的產品。生產過程中的所有這些發展都會增加成本——而且公司不能夠將這些成本轉嫁到購買者的頭上。因此,現在許多書店都利用許多消費者在使用互聯網的情況,采用按需訂貨的方式來保持低庫存。
靈活性決定企業未來
如果公司不具備全球性的靈活性,那么他們的利潤就會被其他公司所榨取。克萊恩是科爾尼咨詢公司比利時分公司的執行長官,他在接手比利時分公司以前,在這個行業從事管理職務已達7年之久。他認為,這個趨勢強調了價值鏈的價值所在,并極大化了行業贏利,企業再也不能僅僅依靠成本來推動上游或者下游的廠商了。
對飛利浦電器荷蘭分公司的首席采購官庫科斯來說,當提到“成本”或者“供應商”時,“價值鏈”這個詞本身就過時了。如果公司對市場的反應更快、更好以及成本更低,那么他們就可以采用一體化的眼光,并利用主流計算機制造商曾經采用的方式來優化他們的價值鏈。
而另一家公司的創始者,當他還是一個學生的時候,他就使潛在客戶可以通過致電銷售人員的方式購買一臺按單生產的計算機,而不是只能購買一臺已經擺放到零售商店貨架上的現成產品。自那時起,這家公司就一直集中精力于價值鏈的打造,如通過互聯網進行銷售,使用快遞服務進行配送等,而現在他們可以提供一些外圍服務——每一步都同價值鏈密切相連,這樣它就能夠通過讓其他公司參與到業務中來的方式,獲得更多的價值。
不過,雖然這家公司通過組合從設計到配送的所有購買活動,從而挑戰個人計算機行業的最佳回報率,但是他們的計算機和設備還沒有在商店中進行銷售。這種方式所面臨的挑戰還有營銷和收入等方面,如果要保證企業的后續發展暢通無阻,還需要對價值鏈進行進一步的優化。
總之,價值鏈驅動的發展讓采購人員處在一個新的有利位置上,創新中心也越來越多。庫科斯認為:“在本世紀,為股東創造價值將是我們的主要職責。”
價值鏈革命席卷全球
因此,技術越來越接近于價值鏈管理的前沿。而且,近來的發展使小公司有望挑戰其大的競爭對手,如果他們擁有正確的“價值鏈”的話(產品、配送、營銷和市場)。
其中的一個重大技術革命來自一個不足10公分的塑料帶。“如果有人愿意的話,RFID(射頻識別)標簽可以追蹤地球上的每一個原子,”阿萊恩技術公司(這家公司主要生產RFID標簽)的首席執行官普羅德羅莫說道,“RFID能夠精確地定位地球上的每一件產品。它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初是用來辨別航行器是自己的還是敵方的,這個看起來只有一個手指長的塑料帶,現在已經被美國國防部、沃爾瑪零售公司、特易購、麥德龍和家樂福采用。”
RFID優于條形碼的地方在于產品再也不用采用手工的方式進行掃描了——如果每次掃描平均耗時2秒的話(這對單次掃描來說當然微不足道了)。
“對于一家每日處理4000到5000萬包裹的公司來說,如果每個包裹要掃描40到50次,那么采用RFID方式就可以節省巨大的時間和勞動成本。”普羅德羅莫評論道。同時,他還建議出口商和分銷商應該按箱跟蹤總庫存,而不是按產品跟蹤總庫存。
對發展國家來說,價值鏈革命不僅僅會給跨國公司帶來利益,而且會給工業部門中的主要參與者都帶來利益。計算機化和每秒進行監控意味著甚至是某個角落的雜貨店也可能提供較地方銀行更好的服務。然而,這并不意味著發展中國家的供應商必須提供與波士頓地區同等的服務水平。而且,越來越緊密的全球化正將整個世界變成一個地球村,使跨國公司和地方公司的物流和結構差異變得越來越重要。
斯坦福商學院的名譽教授斯賓塞對于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貨物運輸上的成本差異很吃驚:在北美,運輸費用僅僅占貨物總價值的8.5%,而在發展中國家,這個數字則為北美國家的兩倍。“這已經使一些發展中國家的出口公司處于競爭劣勢了。其中部分成本來自基礎設施,但是部分成本也來自技術上的低投資。”他說道:“對那些實施了電子管理的公司來說,這個價格可能很高,甚至對那些現在還能夠應付的發展中經濟和轉型經濟的公司來說,也是如此。”
由此可見,當越來越多的企業注意到未來市場競爭的焦點所在時,有關價值鏈的這場革命還將以一股勢如破竹的力量進入到有關企業發展的更深層次的領域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