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吊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国产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物聯傳媒 旗下網站
登錄 注冊
RFID世界網 >  新聞中心  >  行業動態  >  正文

技術十年:點燃阿拉丁神燈

作者:王濤的BLOG
來源:來源網絡(侵權刪)
日期:2007-03-04 11:43:39
摘要:與阿拉丁的際遇一樣,通信技術經過十年的變革,已經完全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形態,通信技術的力量似乎從未表現得如此強大。   回到十年的起點,重溫那一段如魔幻般的時光,阿拉丁神燈已經點燃,巨人已被喚醒,通信技術的風暴正呼嘯而來。
      在神燈出現之前,阿拉丁的許多夢想依舊如空氣般縹緲,然而,隨著神燈的點燃,阿拉丁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與阿拉丁的際遇一樣,通信技術經過十年的變革,已經完全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形態,通信技術的力量似乎從未表現得如此強大。

  回到十年的起點,重溫那一段如魔幻般的時光,阿拉丁神燈已經點燃,巨人已被喚醒,通信技術的風暴正呼嘯而來。

  風云際會1995

  在當代通信技術發展史上,上世紀的1995年應該是一個極為特殊的年份。通信產業經過此前一段時期的商業醞釀,諸多因素在這一年度風云際會,并產生出了一系列影響日后通信業發展路徑的技術元素,由此,當代通信業也迎來了自己的一個黃金時代。

  艾文·雅各布(美國高通公司創始人,業界稱之為CDMA之父)在1995年所感受到是一種過山車般的眩暈。在1995年初,致力于解決CDMA商用部署問題的高通公司遇到了很大的麻煩———隨著越來越多的測試系統在全球部署,CDMA測試網絡的表現甚至讓高通的工程師也陷入了困惑。但此后短時間內迅速完成的“危機攻關”讓高通笑到了最后。1995年7月,高通的分水嶺事件發生了——SprintTechnologyVentures(STV)決定將CDMA作為其首選技術,此后,在技術方面猶豫不決的其他企業接二連三地決定采用CDMA。至此,成為日后3G基礎性技術的CDMA開始“河出伏流”。

  除了作為亮點的CDMA技術,北京信威公司在1995年提出了SCDMA通信技術體制,它成了日后國產3G標準TD-SCDMA的技術“發祥地”。而TETRA數字集群標準也于這一個年份由ETSI(歐洲電信標準協會)正式確定,并開始被很多歐洲廠商廣泛采用。

  在1995年,無線領域還有很多事件需要關注:北電網絡在該年度開始介入無線市場;此前還稽稽無名的諾基亞公司從1995年開始向成功的跨國高科技公司邁進。華為在這一年的年底開始加足馬力進軍GSM領域。中國第二代移動通信的選型工作也開始展開。種種跡象表明,無線通信技術的大發展已是山雨欲來、一觸即發。

  互聯網在1995年也迎來了自己的雪崩點。在這一年里,HTTP(Web)分組開始超過FTP流量,成為傳輸量最大的互聯網協議,新的互聯網應用模式正在使其成為廣受歡迎的信息來源。而伴隨著互聯網業務雪崩的到來,一些新型技術也直接受到觸發而開始萌芽,其中最為重要的一個就是如今我們所津津樂道的VoIP。

  以色列的VocalTec公司于1995年推出了InternetPhone,這不但是VoIP網絡電話的濫觴,也從此揭開了電信IP化的序幕。人們從此不但可以享受到更便宜、甚至完全免費的通話及多媒體增值服務,電信業的服務內容及面貌也為之劇變,如此一來,電信業長久以PSTN電路交換網網絡為傳輸媒介的慣例及獨占性也逐漸被打破。

  人類的憂患意識似乎是與生俱來,在互聯網熱潮涌動之初,對于IPv4在地址資源等方面所表現出來的固有缺陷,一些具有“潔癖”的科學工作者已經不能容忍。為了徹底解決IPv4存在的問題,IETF(互聯網工程任務組)從1995年開始著手研究開發下一代IP協議,即IPv6。

  但是,互聯網的發展僅有這些還遠遠不夠,業務的突飛猛進還需要網絡傳輸帶寬的支撐。由此,光通信中著名的WDM(波分多路)技術以1995年為起點,開始進入到了旺盛的發展期。而緊隨其后被推向商用的EDFA(摻鉺光纖放大器)更是與WDM一起,攪得寬帶傳輸市場風生水起,以至于從技術史的角度來看,在一些專家的眼中,EDFA完全可與電子技術中晶體管的作用相提并論。

  一項革命性技術出現后,隨即便會在相關技術領域引發出一連串的連鎖反應,這種滾雪球式的技術集團演進表現出來的是一種無可阻擋之勢,而這一切,在1995年都得到了驗證。

  漸進式革命

  對于一項技術的發展而言,往往會在后續的產業實踐中對其最初的“能力預設”做出修訂甚至是顛覆,而技術的發展就是在這種左沖右突之間慢慢成熟,十年來通信技術演進的歷程也充分印證了這一點。

  3G從一開始就是一個“技術演進”不斷的技術,其“修訂版本”數量之多前所未有。由于3G標準在開始研究制定的時候,IP和寬帶技術都還沒有普及,而當時ISDN技術正被炒作得沸沸揚揚,從而3G的技術基本上就是ISDN技術在移動通信中的應用,這就是被冠以384kbps的“原始3G”。此前,基于ISDN技術的3G在IP和無線寬帶技術面前已經顯得落后,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一些新型無線寬帶技術如WiMAX的挑戰,這才有了3G迅速展開的版本升級行動,HSDPA(高速下行鏈路分組接入)和HSUPA(高速上行鏈路分組接入)技術的出現,使得3G基本補齊了自己的短板。

  1999年浮出水面的WiMAX倒是一個欲一步到位的通信技術,但是其“高帶寬、大覆蓋”的設計初衷在匱乏的頻譜資源面前無計可施,如果這一問題最終無法得到解決,技術指標的縮水就無法避免,而其市場定位特別是移動版802.16e的市場定位也勢必會隨之修改,WiMAX在特有的成熟曲線面前尚需要補課。而種種跡象表明,目前的WiMAX陣營正在忐忑不安中面臨著這樣的痛苦抉擇。

  1998年5月提出的藍牙技術也是如此。設計藍牙的最初想法是通過無線電波進行無線連接,可以使具有一定“智能”的機器互相對話和互通信息,最終來“徹底改變人們的日常生活”,但是,被過于神化了的藍牙在商用推廣初期卻表現平庸,內容成為廠商們頭痛的問題,運營商的支持成為藍牙發展的瓶頸。近來,隨著藍牙技術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手機當中,各種藍牙配件也日益豐富,藍牙技術終于找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手機和無線耳機市場。

  NGN概念的最終形成可以用小心翼翼來形容。由于其網絡傳送技術可能涵蓋IP、MPLS、ATM及Ethernet等等,而在互操作性、安全性、QoS以及在用戶網絡方面NGN都提出了相關要求。因此對于NGN的定義也是經歷了長期的修訂后而于2004年2月完成,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如此,有關它的內涵的爭議仍然沒有停止。

  十年前,利用信息化手段來提升應用的效率,是促使電信運營商們對相關建設投入如此巨大熱情的初始動因,而在十年后,信息化仍舊是一個工具,但它所要關注的重點已經從應用轉向服務與營銷。正是這種轉變,讓曾經在電信領域獨大,并壟斷著整個行業市場的電信運營商們開始在競爭的壓力下扭轉思路,以一種平易近人的面目出現。而CRM、商業智能也隨之成為了運營商了解和把握客戶心理的重要工具。

  縱觀近十年通信技術的發展,從結果上看,它正在以一種摧枯拉朽的力量改變著舊有通信市場的格局,但是從其具體技術演進行程來看,“漸進式革命”的方式無疑是一個必由之路。

  中國力量崛起

  十年磨礪,厚積薄發,中國力量在這十年間的成長舉世矚目,以龐大的用戶群體為牽引,中國在通信技術領域的迅速崛起已是不爭的事實。

  通信技術于上世紀的1992年5月正式列入國家“863”計劃,從而拉開了中國通信高技術研究的序幕。歷經十余年來的發展,中國通信高技術研究在高速寬帶網絡、光通信、移動通信等技術領域取得了多項關鍵技術成果,在發展高科技、促進產業化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績。

  在網絡和交換設備方面,于1998年初完成實用化并進網應用,隨后又進行了改進和升級。特別是移動智能網設備總體技術水平已經步入國際同類產品的先進行列,國內移動智能網已形成國產設備為主的局面。

  在光纖通信方面,國產WDM光纖傳輸系統應用工程先于國外引進系統開通。如今在我國光纖通信設備和光纜市場上,國內產品已占一半以上。在中國高速信息示范網專項中,開發的產品已入網使用,改寫了在高速路由器方面沒有國產設備的歷史。

  在移動通信領域,1995年提出的SCDMA技術如今已經牢牢地占據了國內的“村通”市場,同時在城市移動通信市場、企業網市場以及國際市場方面,SCDMA都在不斷取得突破。而由SCDMA發展而來的TD-SCDMA更使我國在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的競爭中把握住了主動權。

  2000年5月,我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三代移動通信TD-SCDMA標準被國際電聯第三代合作計劃組(3GPP)正式采納,這是獲得國際認可的第一個中國通信標準,更是中國百年電信史上的一個創舉。經過短短幾年的產業化推進,如今的TD-SCDMA在系統、終端、芯片等核心環節都完成了面向商用的產業化工作,并且在運營能力方面,它也完全具備了影響我國乃至世界移動通信市場格局的力量。正如CDMA技術在1995年經歷了被質疑然后又被迅速推向商用一樣,目前的TD-SCDMA也已經站在了商用臨界點上。而在TD-SCDMA的背后,幾乎濃縮了我國通信技術創新發展道路上所有的艱辛和曲折。

  縱覽通信風云,近十年的通信技術發展給我們呈現出來的是一幅跌宕起伏的史詩長卷。從一個技術線索開始,漸漸地落英繽紛,直至亂花迷眼,其間幾多峰回路轉,然后又天地開闊,舊有技術的坍塌,同時也伴隨著新生技術的崛起,而就在這種新舊交替之間,我們分明地聽到了通信技術隆隆前行的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