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吊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国产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物聯傳媒 旗下網站
登錄 注冊
RFID世界網 >  新聞中心  >  行業動態  >  正文

機票實現電子化 年節省成本數十億

作者:新華社
來源:來源網絡(侵權刪)
日期:2007-03-04 11:43:43
摘要:國際航協近日宣布:今年10月起將不再印刷、發放紙質機票,不向機票代理人發紙質機票。 去年4月,中國民航信息網絡股份有限公司已與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簽訂“簡化商務”合作協議,計劃到2007年年底,國內所有機場將采用電子客票,紙質機票將逐漸淡出市場。但是,民航電子客票的發展仍有障礙。主要是受旅客的認知程度、財務制度、機場管理、信用卡使用、技術標準等的限制。
   國際航協近日宣布:今年10月起將不再印刷、發放紙質機票,不向機票代理人發紙質機票。

    去年4月,中國民航信息網絡股份有限公司已與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簽訂“簡化商務”合作協議,計劃到2007年年底,國內所有機場將采用電子客票,紙質機票將逐漸淡出市場。

    電子客票,是普通紙質機票的電子版,是傳統機票的替代品。它將機票信息儲存在訂座系統中,執行訂座、出票等操作,并使用電子方法存儲和跟蹤旅客運輸和相關服務。

    1993年,世界上第一張電子客票在美國VALUEJET航空公司誕生,經過十幾年的改進和發展,作為電子商務的代表產品,電子客票已成為世界各大航空公司的主要銷售手段,并為航空公司節約數以億計的銷售成本。

■開發和使用成本相對較小

    我國電子客票起步較晚。在我國三大航空集團中,南航率先在2000年推出第一張電子客票,東航在2003年9月推出第一張電子客票,國航隨后也推出電子客票。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已經提出,將把中國作為世界民航業“簡化商務”的試點地區。簡化商務包括電子客票(ET)、旅客自助值機服務系統(CUSS)、標準登機牌條形碼(BCBP)、行李無線射頻識別技術(RFID),其中最重要的一項是機票電子化。

    據初步估計,中國航空公司僅機票電子化一項每年就可節省數十億元人民幣。IATA北亞地區駐中國首席代表張保建介紹說:“國際航協依據中國的人力和資源成本計算,一張紙機票在中國的成本是20元人民幣。“

    由于可不經過代理商銷售,銷售環節的成本也被降下來。業內人士透露,一些航空公司將代理銷售機票獲得的3%-7%代理費轉成網站直接購買電子客票的優惠費用,如深圳航空的旅客通過該公司網站訂購電子客票能享受到額外3%的價格優惠。據稱,目前深航的電子客票散票的出票量已經占深航電子客票總量的42%,這一比率位居同行業之首。

    電子客票的開發成本和使用成本都相對較小,使用單位只要具備寬帶上網條件,并配備能夠打印T4聯發票的專用打印機即可。

■國內電子客票起步晚發展慢

    電子客票是旨在為全球虧損嚴重的航空業節約大量成本的革新,在歐美,電子客票已占總客票量的70%。但是,在中國電子客票的起步晚,發展也書法發遲緩。

    雖然,根據中國民航信息網絡股份有限公司與國際航空運輸協會簽訂的合作協議,到2005年,我國民航的電子客票要達到50%,到2007年將全面推出電子客票。但是來自民航部門的信息,去年年底電子客票所占比重不到20%。

    最早推出電子客票的南方航空公司,到2005年的電子客票銷售才首次突破50億元。國航是電子客票發展較快的公司,業界稱處在領先地位。至今年3月底,在國內的62個通航城市以及香港地區、洛杉磯、舊金山、紐約、溫哥華、首爾等城市開通了電子客票系統,銷售量為700萬張,約占中國民航電子客票總量60%,但國航的電子客票占銷售總量的比例僅為20%。

    東方航空公司是較早推出電子客票的公司,目前在全國41個通航城市開通了電子客票系統,在今年新的電子客票系統啟用后,電子客票上升到占總量約30%。上海航空公司發售的電子客票約占總量的20%。

    低成本航空公司的春秋航空在公司成立之初,就全力推電子客票以降低成本,網上訂票有優惠低價,但是,也不能實現電子客票的全覆蓋,代理人為適應旅客習慣仍有紙票出售。

    上海廣發航空票務服務公司的出票量位于上海第三。但公司總經理趙宏表示,公司銷售電子客票會漸進式推進。雖然國際航協要求今年10月起不再向代理人發售紙質機票,全部將改成網上交易。但航空公司與代理人的無紙化操作,不代表代理人與旅客也全部實行無紙化操作。因此,電子客票與紙質客票在一段時間內還將共存,旅客可以選擇。

明年全面推行,面臨六大障礙

   民航電子客票的發展仍有障礙。主要是受旅客的認知程度、財務制度、機場管理、信用卡使用、技術標準等的限制。

    首先,要解決機票報銷問題。“報銷難”問題已困擾電子客票6年多。自2000年南航率先推出第一張電子客票以來,電子客票一直因為“看不見、摸不著”不好報賬而難以得到消費者的認同。后因電子客票的逐步推廣,財務也被迫接受了電子客票。但我國目前財務報銷制度要求,購買電子客票的旅客要報銷,需提供旅客聯和登機牌,缺一不可。這樣,原本無紙化的電子客票不但要打印旅客聯,還比紙質機票多需一個登機牌,給想圖便利的旅客增加了負擔。盡管南航曾給需要報銷的旅客在旅客登機牌上打印“電子客票報銷憑證”字樣作為報銷憑證,但目前僅廣東省稅務部門認可該做法,在全國其他地區仍未采納。

    中國民航總局4月17日在網站上公布,航空公司和票務公司在向旅客出售電子客票時,應該向旅客提供《航空運輸電子客票行程單》,《行程單》一人一票,由國家稅務總局監制,作為旅客解決電子客票的付款憑證,同時具備提示旅客行程的作用。但不作為機場辦理登機手續和安全檢查的必要憑證使用。《行程單》自今年6月1日起試行,試行期為兩年。此前,在今年3月15日,稅務總局和民航總局已向全國稅務系統、民航系統發了《國家稅務總局、中國民用航空總局關于試行民航電子客票報銷憑證有關問題的通知》規定,宣布了這項政策。

    此次由國家統一報銷憑證,通過單聯發票取代紙質T4聯發票,基本解決了“報銷難”問題,但是這項規定仍是以試行的方式實行,還將有變動。

    第二,電子系統不互通。盡管國家已統一了電子客票的報銷憑證,電子客票系統技術不統一。南航、東航、國航這三大航空集團都先后推出了自己的電子客票。但因技術系統互不匹配,使得機票改期、改簽與升降艙等在操作上都遇到一些麻煩,有的電子客票成為不能改動的客票,使旅客深感不便,實現電子客票的系統兼容性是當務之急。

    第三,相關技術不成熟。電子客票不僅牽涉到電子客票本身的技術,還牽涉到信用卡、網絡、安檢、身份證等相關技術。目前我國第二代身份證還沒有換發完畢,互聯網、信用卡的普及率還不高,部分機場仍需打印旅客聯才可以過安檢。這些都限制了電子客票的發展。據業內人士透露,基本上每個月都有電子機票無法登機的情況,這樣使本來更加便利的電子客票反而得不到消費者的青睞。

    第四,相關產業未跟上。電子客票不僅關乎航空業,還涉及旅游、商貿等其他行業。相關產業未跟上,也會限制電子客票的發展。比如一些旅行社推出的“機票+酒店”旅行套餐,往往是利用機票作為進酒店的憑證的。屆時,電子客票憑證與普通機票并存的狀況,也會造成一定的混亂。

    第五,消費習慣不適應。電子客票的推廣,歸根到底要依賴消費者消費習慣的轉變。部分中老年旅客是目前旅游、探親的主要客流,但中老年旅客的消費習慣,并不適應網上訂購,他們習慣于“一手交錢一手交貨”,“銀貨兩訖”,總覺得電子客票比較虛,摸不著,不放心。有的旅客不愿在網上購票,擔心自己電腦操作技術不高,操作失誤,出差錯;支付單一也是問題,雖然國內已發8億張銀行卡,但持卡在手,并有上網習慣的旅客仍不是主流,不少人對網上支付的安全性有顧慮,習慣用現金;有的擔心一旦有病毒,信息都丟失,怎么辦?這使得一些旅客拒絕電子客票。

    第六,代理人生存空間被壓縮。上海目前有空運銷售一二類代理共300多家,不規范的代理有上千家。如果旅客都在網上訂票,則代理人的生存空間被壓縮。這可能也會成為紙質機票要保留的一個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