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懷欣:RFID對經濟的影響將比互聯網更大
620)this.style.width=620;" border=0>
         RCG高級副總裁楊懷欣先生   
   融入生物識別技術的RFID產品有效解決了純RFID產品只認標簽不認人的不足   
   記者:自RCG去年進入中國到現在,不僅積極參加中國RFID行業各類展會、活動,還通過建立展廳、吸納人才等方式不斷完善自身服務能力。請您介紹一下RCG以及業務發展方向。   
    楊懷欣:RCG成立于1999年,經過在香港等亞洲地區的努力,于2004年在英國倫敦上市。截至2007年4月,RCG已達到市值50億港幣的規模。2004年上市之后,RCG的關注點移至中國。通過幾年海外市場的不斷觀察及實際運作,同時結合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RCG認為中國這個世界級的大市場非常有潛力。2006年8月18日,RCG正式進入中國市場,并與神州數碼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與合作伙伴一同開發中國RFID市場。總的來說,RCG的成長過程較短,但增長速度非常快。   
    目前RCG在中國的主要發展方向為:生物識別、RFID、安防技術。比如生物識別方向,我們有一款軟件產品——“我是我”,功能是通過臉型識別這種生物識別技術保證計算機系統進入的安全性。這款軟件產品不僅可以與RCG自己的筆記本電腦產品集成,也可以供非RCG的筆記本電腦安裝使用。因為對于商務層面用戶來說,PC或筆記本電腦等工具所承載的資料的價值已遠遠大于工具本身的價值,利用生物識別技術的安全應用對他們來說非常重要。   
     記者:RCG的核心產品是什么?與其他RFID企業相比,有何特色或優勢?   
     楊懷欣:RCG最大優勢在于將生物識別技術與RFID技術相結合,這是全球首創。因為RCG認識到,經濟發展領域中的人和物是分不開的。而RFID的識別對象主要為物體,生物識別技術可以彌補RFID在識別人方面的不足。這樣利用兩種技術同時對人和物進行數據采集,確保數據的準確性,比僅使用純RFID技術更具安全性。比如訪客管理。單純使用RFID技術的訪客卡無法確定使用訪客卡的人是否是授權人,它的特點就是只認標簽而不認人。一旦訪客卡丟失,則非訪客也可以以訪客的身分順利進入他不能進入的區域。而采用生物識別與RFID相結合的技術則不光鑒別標簽還鑒別人,使訪客卡擁有雙重身份驗證。如果卡丟失,即使標簽正確,一旦生物識別不正確,非訪客仍然無法進入。最典型的應用就是銀行的金庫。進入金庫區域必須是人的生物特征及標簽特征同時吻合才能進入或通過,從而避免非標簽持有人利用非正常途徑獲取標簽進入金庫的情況。所以,RCG的將生物識別技術與RFID技術相結合的產品相比較單純使用RFID技術的產品安全性更高。   
     記者:技術好也還是要被市場接受才能夠創造效益,那么RCG采用生物識別與RFID相結合的技術所生產的產品,市場接受度如何?    
     楊懷欣:其實,國際市場對這類產品的市場需求非常大。正如我之前所說,經濟環境中人和物是分不開的,任何環境都離不開人。這就創造了生物識別的市場需求環境。   
    記者:您在介紹采用生物識別技術和RFID技術相結合的產品時,多次強調它的高安全性,那么此類產品是否僅應用于安全、防偽領域?    
     楊懷欣:由于此類產品的高安全性,它的應用范圍非常廣泛,任何需要高安全性的、需要涉及到生物特征的應用領域它都可以適用。目前,它在安全領域應用非常多。比如電腦的系統安全、特定區域的門禁安全等等。但這并不是全部,我們在經濟領域也有很多應用。如CRM系統中的遠程監管功能,再如企業領導遠程審批機密文件時的身份驗證,等等。   
    記者:采用生物識別技術與RFID技術相結合的產品的價格是否比普通產品高很多?   
     楊懷欣:伴隨生物識別市場的逐漸擴大,采用生物識別技術的產品價格并不特別昂貴。對工業領域、重要機關以及某些高端客戶來說,價格往往并不是最重要的。他們可能更看重用這項技術去保護的資料。比如外掛硬盤的管理,我們可以在外掛硬盤中內置我們的結合技術芯片,一方面生物識別技術鑒別使用硬盤的人是否符合要求,另一方面RFID技術監控硬盤是否存在于授權區域。這對涉及機要資料的高端用戶(包括政府、軍隊、企業財務等)來說,產品價格遠遠無法與機要資料的價值相比較。   
    我們是解決方案提供商,比軟、硬件企業更了解用戶和市場的需求   
     記者:RFID產業的一大特點是產業鏈長,RCG在產業鏈中定位如何?您認為RFID產業的技術壁壘是否高?   
     楊懷欣:RFID是基于無線電技術發展起來的,會受到氣候、環境、人等因素的影響或干擾。目前來說,雖然RFID技術本身在準確率、密集模式讀取等方面仍有需要完善或攻克的地方,但總體來說,RFID技術的科技難度(包括芯片制作、封裝天線的制作、讀卡器等)、工藝難度并不大,其產業關鍵在于市場應用量是否足夠大以消耗大批量的產品,從而降低成本。從RFID產業目前的發展狀況來看,RFID技術在工業領域或老百姓日常生活的應用都將越來越具體。   
     對于RCG的定位,我們將自己定位為解決方案提供商。因為我們認為雖然研發新產品或新技術很重要,但不能僅僅把目標盯在研發硬件產品上面。RFID的最終發展方向是應用,在應用層面更貼近用戶、更了解用戶需求和市場需求的是與用戶直接接觸的解決方案提供商,這是硬件、軟件企業所欠缺的。只有對客戶整個工作流程非常了解的方案提供商才能真正把硬件、軟件以及不同的機械環境綁定在一起,聯合硬、軟件供應商共同為客戶提供真正的、細致的、周到的定制性服務。比如,此次與產業聯盟共同推進萬里行活動,我們除了協助政府宣傳和推動RFID的應用之外,同時也通過活動不斷接觸行業及政府用戶,收集不同行業、不同領域的用戶的真正需求,了解他們需要什么、困惑什么、工作流程如何。短期內RCG的目標是確定某個或某幾個目標行業,并真正消化、吸收其行業流程細節后,聯合軟、硬件供應商做出真正的、切實的定制化解決方案。   
     記者:您剛才提到RCG以行業應用為發展方向,且短期內將確定某個或某幾個目標行業進行重點突破,那么RCG的目標行業是哪幾個行業呢?   
     楊懷欣:我們的目標行業或者可以說是重點行業是車輛管理、快速食品、物流等行業。   
     記者:RCG的產品或解決方案在頻率上是否有傾向性?   
    楊懷欣:RCG是解決方案提供商,可以提供全頻段的產品或解決方案。我們始終以客戶的定制需求為上,客戶需要哪個頻段的產品或解決方案,我們就提供哪個頻段的產品或解決方案。   
    記者:其實定位為解決方案提供商的企業與房地產行業的裝修設計類企業有些許類似,那么RCG相對于用戶來說是一個直接交鑰匙的企業還是僅提供設計方案的企業?   
     楊懷欣:你說的這個問題也有很多人曾說起,更有人說解決方案提供商就是個安裝公司。這個說法有它在理的地方,也有不準確的地方。其實,作為解決方案提供商,我們有實施解決方案的能力,比如穿墻、打洞、布線等等。從這個角度看,我們確實有些安裝公司的成分。但我們的核心并不是具體實施,而是解決方案本身。通俗點說的話,解決方案是腦力活,安裝只是體力活,解決方案提供商的核心是干好腦力活,腦力活沒做好,體力活做的再棒也仍然解決不了用戶的根本問題。   
  “哪些領域或垂直行業應用更快”是近幾年中國RFID產業最需要突破的重點   
    記者:作為解決方案提供商,RCG對于國內的競爭環境,如何看待?   
    楊懷欣:目前國內的解決方案提供商依企業規模來說,主要為兩大類:中小型企業、大型企業。   
    一、中小型企業。這種企業總體生存情況都比較困難,所接項目多為小規模嘗試性應用。對于政府級的大型項目,中小型企業在資金鏈、人力、技術、后期維護等專業服務或資金上都有所欠缺,對于大型項目是有心而力不足。   
    二、大型企業。此類企業多為國際化品牌大企業。如摩托羅拉、微軟等。雖然此類企業在技術、資金、人力、維護、服務等多方面均有較強優勢,但RFID業務并不是這類企業的主營業務,所以他們的投入必定有限。   
所以,RCG在這種市場環境下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相比較中小型企業,RCG在資金、人力、投入及決心上都更有優勢;相比較大企業,RCG更為專注,自然擁有一定優勢。RCG有實力、有決心協助政府做足三個層面的工作,共同推進中國RFID應用進程。   
    第一層面的工作是引起政府對RFID的關注,即向地方政府做演講等活動,讓地方政府領導了解RFID技術、應用及其重要性。   
    第二層面的工作是對企業的引導,即向企業領導進行演講、培訓等活動,讓企業領導了解RFID的應用領域以及對企業的益處。   
    第三層面的工作是操作層面,即向工程師進行培訓等活動,讓工程師等實施人員了解如何操作、運行或簡單維護設備。   
    記者:RCG進入中國已快滿1年了,經過1年的實踐和探索,RCG對于中國RFID產業的發展有什么看法?    
    楊懷欣:RCG進入中國時間還很短,我們一直致力于中國RFID市場的推動和應用的推廣。比如,近期我們作為中國RFID產業聯盟“中國RFID萬里行”活動的獨家贊助商,協助政府、協助產業聯盟共同推動RFID技術在全國的應用推廣工作。   
    目前,中國政府一直積極推動RFID技術的應用和普及。2006年6月,國務院聯合15部委發布《中國射頻識別技術政策白皮書》;2007年,信產部推出800/900MHz頻段試行規定,中國RFID產業聯盟推出全國的“RFID萬里行”活動,等等。由此可見,國家非常了解RFID的重要性,這對中國RFID產業來說非常重要。縱觀Internet的發展歷程,中國曾遺憾的失去了參與標準制定的機會。我個人認為,RFID技術對國民經濟的影響將會比Internet的影響更大。Internet是信息上的共享,而RFID則是信息的采集源頭,它直接作用于國民經濟的最前端,實時地、自動地采集數據。源數據采集不準確,后方即使共享再順暢也沒有任何實際價值。未來中國RFID產業一定會快速發展,發展重點將集中于應用層面,“哪些領域,哪些垂直行業應用更快”也將是中國RFID產業今后幾年中考慮最多、最需要突破的重點。個人認為,中國RFID產業最初的主要應用領域應該為工業領域、物流行業等,而不像Internet是從百姓應用開始普及的。   
    記者:從您的談話中可以感到RCG和您都很看好中國市場,未來RCG對中國的投入如何?   
    楊懷欣:進入中國以來,我們的投入很多。對于行業內的活動,不管是展會或是活動或是項目,我們都很積極主動。同時,隨著投入的增多、市場的不斷開拓,我們的擴展速度也很快,公司規模預計很快將達到上百人。此外,我們還有很多戰略投入,比如我們的RFID體驗中心,設有產品展示以及不同行業或領域的解決方案展示,可以請政府、企業領導或最終用戶來到RCG體驗、感受各個行業在各種情形下的RFID解決方案,真正以親身體驗認識到RFID的價值。   
    國情和經濟體制的特殊性決定了中國RFID產業應用以政府的產業項目為主導   
     記者:因不同的國家有著不同的國情和經濟體制,經濟發展模式和方向自然也有一定不同,您眼中的中國RFID產業與美、日等國家有什么不同?    
     楊懷欣:首先需要肯定的是,在中國政府大力的支持和推廣下,中國RFID市場一定會飛速增長。但在應用推廣的初期,中國RFID技術應用主要以政府應用為主,以閉環應用為主。雖然中國RFID產業正在快速發展,但中國的國情決定了中國RFID產業的發展方向完全不同于美國和日本。美國的主要發展方向是大物流,日本的發展方向是電器智能化。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發展特色,日本是個資源有限的島國,它的強項是電器,這決定了它最快捷的RFID產業發展途徑是電器智能化。如洗衣機,他們應用RFID技術來自動識別衣服的用料,從而自動設定洗滌方式。而美國是市場經濟,產業的發展主要以市場機制為主,同時鑒于美國在全球經濟中的重要地位,它必然會從大行業應用開始發展,物流便是首當其沖的。而中國的國情及經濟體制決定了中國RFID產業的發展主要以政府為引導,產業應用也多以政府的產業項目為主導,以政府職能管理方面為發展方向。比如保稅區、煙草管制(包括國家專營、防篡貨)、郵電行業(EMS)等方面。   
     記者:就像各國發展方向有所不同一樣,各國在RFID技術發展及應用程度也會有差別。對于RFID技術發展、應用程度以及市場成熟度等方面,您認為中國與美國的差距約為幾年?   
     楊懷欣:美國在RFID技術上有一定優勢,應用方面也相對較為普及。比如美國的汽車都有標簽,高速公路不用停車就可以繳費,等等。這些都與百姓的生活密切相關。而中國目前的應用情況約為美國6年以前的水平,但依據目前中國政府的推動及市場的熱度來看,中國市場很有可能會出現突然爆發,從而在短時間內趕超美國。   
     記者:應用的普及必須以標準的統一為前提,中國標準的發展進程也一直為國內外所關注。對于中國標準的現狀,RCG如何看待?   
     楊懷欣:目前來說,標準在中國的RFID產業發展上是個瓶頸,也有一定的制約性。企業希望政府盡早制定標準,確定RFID的發展方向。個人認為RFID產業的國際化、全球化是不可避免的。比如沃爾瑪,不管是來自于哪個國家的供應商,都不得不滿足它的要求采用RFID標簽。當然,國家從長遠出發,從未來的收費問題、發展自主權問題考慮,制定自己的標準,這是為中國RFID產業好,也是企業能夠理解和支持的。但企業所擔心的是,制定一套新的標準需要大量的時間與資金投入,時間不等人,市場不等人,一旦時間過長,中國可能再次像Internet一樣失去參與市場、參與標準制定、創造話語權的寶貴機會。   
     目前,從企業角度來說,企業可以在等待政府制定統一標準的同時,以閉環應用為主要應用模式進行產品開發或推廣。但從國家或產業角度來說,統一的、通用化的標準還是必須盡快出臺。因為某些領域對通用化標準的需求還是非常迫切的,比如高速公路。沒有全國統一標準,各省之間無法開環應用,自然無法真正實現全國貫通的大交通應用。   
     記者:中國RFID市場自2003年開始逐漸走熱,有人認為奧運會是中國RFID產業發展的爆發點,也有人說2009年或2010年才是爆發點,對此您有何看法?   
     楊懷欣:從政府投資力度來看,2008年是一個很重要的切入點。為了奧運會,國家從食品溯源、門票、安全管理等各方面都大量應用RFID技術,但奧運會是否可以影響全國,并成為全國范圍RFID方面的爆發契機,這很難說。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地是,國家對奧運會的投入已經進入實施階段。目前應用RFID技術的食品溯源系統已經開始實施。再如汽車尾氣排放、車輛進出會場管理等等,都將大量采用。2008年一定是政府積極推動RFID發展的一年,這是中國RFID產業至關重要的機會。   
     [后記]   
    楊總在訪談中展現出的對中國RFID產業和市場發展的信心和熱情讓我們也為之振奮、激動,直至走出RCG所在的辦公大樓回到自己的辦公室,這種激情還是久久縈繞心頭!短短不到1年的時間,RCG在中國不僅積極主動協助政府的RFID技術應用及推廣活動,還積極參與RFID業界的各種展會、演講等活動,這種對中國市場發自內心的認同、專注和決心讓政府領導、業界同仁、行業伙伴真切感受到RCG對中國市場的肯定。未來,RFID中國論壇也將堅定不移地做好政府、企業、行業等各領域用戶的服務平臺、溝通橋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