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首推立體停車場
620)this.style.width=620;" border=0>
    位于煙臺毓璜頂醫院對面的我市首個立體停車場試運行,吸引了附近居民和過路車主的目光。記者采訪發現,為緩解交通擁堵建設的立體停車場能否發揮作用卻面臨“收費考驗”:“經濟杠桿”再一次顯示其調控威力,多數車主表示將視停車場收費標準來考慮到哪兒停車。 
    提供310個停車位 
    兩輛車不能同時進出 
    從遠處看去,新的停車場頗為壯觀。進到停車場內,記者看到,一些好奇的市民在停車場內觀望、聊天。立體停車場負責人范科長向記者介紹,由于是試運行的第一天,很多市民對立體停車場的功能和如何使用還不是很了解。 
    立體停車場是為了緩解毓璜頂東路交通擁堵,減輕市區交通壓力建設的。停車場共分10個區域,每個區域為六層,每層分兩到三個單元,每單元有四到五個車位,并預留一個車位的空間以便車輛進行自由調動,“全部啟用后可提供310個停車位。” 
    從停車場貼的“停車機械設備入庫須知”,記者了解到,入庫車輛最大噸位不能超過兩噸,另外對車輛的長寬高都有嚴格限制。普通轎車、吉普車、面包車都可以停放,但小面包車和吉普車只能停在一層。據來自杭州的“車庫”設計廠家的姜工程師介紹:“這個立體停車場采用平面橫移、垂直升降的原理,通俗的講就像‘拼圖 ’一樣,每一層都有一個空位,當車主把車開到一層的停車位后,電腦會自動選擇最近的空位,用最省時的路線把車輛移動到空位上去。最復雜的停車也只用5分鐘左右。正式運行后將向停車的車主發放IC卡,車主停車后一刷卡,就可以離開了,到停車場開車的時候,再一刷卡,車輛會自動到達一層,屬于完全‘傻瓜式’ 的。” 
 
    工作人員同時提醒,立體停車場內兩輛車不能同時進行停放。如果有車輛正在進行停放,一方不注意進入停車區,停車過程就會立即停止同時發出警報,另一方必須立即退出,工作人員操作之后才能恢復。記者在停車場看到了機械停車設備的容車規格,對停放車輛做出了限制。如車輛不符合停放標準,感應器也會發出報警信號。 
    停車場安全有保障 
    目前存取車輛有點慢 
    由于受歷史原因等,毓璜頂東路作為山東省煙臺市最大的綜合性醫院———毓璜頂醫院的“救護通道”因交通擁堵問題一直為市民所詬病。采訪中,附近居民和車主對立體停車場的正式啟用顯得很期待。 
    記者在停車場內看到,很多車主聽說立體停車場啟用后,甚至是慕名而來泊車。一車主告訴記者,目前到立體停車場停車一次收費一元,和一般的停車場收費一樣;但“停到這么現代、漂亮的停車場里,不僅安全有保障,而且車輛還可以避免高溫暴曬等,何樂而不為?” 
    毓璜頂東路一臨街網點房業主張女士告訴記者:“我很喜歡這現代化的停車場,以后一定會把車停在這里。以前把車停在路邊上,一是不安全,這么窄的道路,難免有碰劃,也沒有專人看管;二是的確太影響交通,一遇到上下班高峰,車只能一點點挪動。有了新的停車場,老百姓停車安全放心了,也緩解交通擁堵。” 
    記者采訪也發現,由于一個區域內必須一車進出后再安排另一車,因此停泊車和取車等待的時間較長。再加上有些新手司機的駕駛技術不怎么樣,這也耽誤了不少時間。范科長表示,在國內的一些大城市,很多駕駛員自己就可以完成在立體停車場的停車取車,根本不需要工作人員的幫助。隨著車主對立體停車場的熟悉,未來的 “通行”速度肯定會加快。 
    “試收費”一元一次 
    “停車價”起調節作用 
    停車場正式投入使用之后,究竟能不能緩解毓璜頂醫院周邊停車難的問題?停車場工作人員以及司機大多認為,關鍵還要看停車場的使用率如何。這除了要看其停車是否便捷外,將來停車費的高低非常關鍵。 
    昨天上午10點,記者來到試運行首日的立體停車場。在毓璜頂東路,記者看到路兩側還是停滿了車,道路擁堵有所緩解但并不是很明顯;距離醫院不遠的沃爾瑪購物廣場的地下停車場門面冷清,200個車位上座率還不到一半。記者走訪了幾位司機,他們大多表示平時很少使用地下停車場,一般選擇街道等方便出行、容易停放的地方停車。一些車主認為立體停車場過于“繁瑣”,不太愿使用。采訪中,更多的車主則表達了對未來立體停車場究竟收費多少的顧慮。 
    記者了解到,目前立體停車場“試收費”,一元一次,但這可能并不是最終的價格。毓璜頂醫院郝經理介紹說:“目前價位還沒有定下來,還得通過物價局,進行聽證會才能把最終收費價格定下來。是像南方城市那樣按照小時收費,還是按天收費都得聽證會之后才能確定。”記者查閱資料發現,目前像上海、廣州、杭州等南方城市,這樣的立體停車場很多,一般都是按小時收費,從5元至20元不等,節假日還要高一點。 
    另外,隨著立體停車場正式運行后,毓璜頂路道路兩側將禁止停車。(YMG記者 詩星 實習生 泉江 攝影 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