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濤:傳感網發展分為三個階段
作者:巫曉凌
                        來源:江南晚報
                        日期:2009-10-30 09:42:15
                    摘要:中國傳感網標準工作組第三次全體會議在無錫新區召開,來自全國各地傳感網領域的產、學、研、用五十多家單位的一百多名專家聚集無錫,探討推進傳感網技術標準制定。
                    
                      到底什么是傳感網,傳感網和無錫有什么關系……這兩天中國傳感網標準工作組第三次全體會議在無錫新區召開,來自全國各地傳感網領域的產、學、研、用五十多家單位的一百多名專家聚集無錫,探討推進傳感網技術標準制定。10月29日,記者在會場上遇到了中科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研究員邢濤博士,就目前讀者對傳感網關心的問題采訪了他。  
我國傳感網的近期、中期、遠期的規劃是怎樣的?目前傳感網發展正處于什么階段?
邢博士認為,根據國家部署,傳感網發展在“十一五”到“十三五”的15年規劃中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利用信息聚合手段獲取信息,第二階段是建立信息協同處理的網絡,第三階段是讓傳感網全面覆蓋。目前我國的傳感網發展正處于第一階段,依靠網絡收取有效信息,網絡將從互聯網和無線通信網延伸出來。
傳感網的核心技術有哪些?
核心技術有網絡本身以及傳感器的相關技術,但最主要的還是傳感器跟網絡節點的規范,也就是不管信息傳到哪里都有相同的“語言”。當然,目前正在研究的核心技術很大一部分最終也許就體現在一塊芯片上。
傳感網研發推廣中有哪些難點?
目前主要是技術上還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推廣上也會遇到很多行業的門檻,還有產業鏈不完善等情況。推廣中的難點有許多,但就像互聯網剛發展起來的時候一樣,并不是把所有難點都解決了才去發展,而是在發展中逐步解決的。
傳感網通俗理解成“傳感器+網絡+終端接收設備”對嗎?
對這個問題,邢博士并不完全贊同,他認為上面只是一個簡單的信息收集過程,只是讓人了解了信息,還得靠人去處理各種情況。而傳感網的發展方向,具有規模化、智能化、綜合判斷也稱協同處理等特點。它不僅僅只依靠傳感器和網絡傳輸信息,同時它要對發生的事件及時反映,作出判斷,進行智能化的分析和處理。舉個例子,如桌子上放了一杯水,不是通過網絡傳輸信息只知道那里有一杯水而已,而是通過測試溫度、氣味等傳感器傳輸的信息,網絡作出判斷,要得出這杯水是否適宜飲用的結論。
國外傳感網的應用情況怎樣?而我國的情況是如何?
目前引領傳感網產業的是美國,但我國的傳感網技術研發與國外差不多同步,技術方面也不落后于他們。美歐、日本等國家對傳感網的推廣力度非常大,前不久,奧巴馬還宣布將投80億美元將傳感網技術運用到電力行業,啟動美國“智能電網”建設。
我國在農業、工業、交通等各領域都有使用傳感網技術的地方。如上海在高架公路上安裝傳感器,在每個路段的顯示屏上向駕駛員顯示實時路況,另外如浦東機場建立防入侵系統等。寧波則是建立了一個市政傳感網平臺,用以監測飲用水源和空氣質量等。
目前無錫市在哪些方面可用上傳感網?
邢博士說,明年,“智能交通”將成為無錫運用傳感網技術一個重大項目。另外,不用幾年,電力系統上也能運用傳感網,這對用電量分配、平衡等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并提高電網的運行效率。
“感知中國”傳感中心設在無錫以后,無錫除了將集聚一批研究開發機構以外,還將在傳感技術應用推廣方面、傳感設備產業鏈上占得先機,這是非常有前途的行業。
關于中國傳感網技術標準邢博士認為,沒有標準,就無法推動產業發展,現在我國的傳感網的6項標準正在制定中,根據現在的形勢,標準的制定和完善進度還要加快。另外,本次會議還成立安全小組專門探討解決傳感網普及后的隱私安全問題。 (巫曉凌)
   
新聞鏈接
哈德遜河的“空難奇跡”
今年1月15日,全美航空公司1549航班因為和飛鳥相撞,迫降在紐約的哈德遜河中,機上146名乘客及5名機組人員全部平安無事,堪稱奇跡。其后,媒體聚集的中心放在了英雄機長身上,而在中國不少傳感網專家看來,真相未必如此。
事后,相關媒體報道了美國政府處理這一突發事件的流程:當消息報告塔臺后,塔臺馬上通報了EANS(緊急狀況通報系統)、美國應急辦等部門,并立即和軍方取得了聯系。同時,事發現場的水情等被傳送到美國海岸警衛隊和海上指揮中心,隨后警察和營救人員迅速趕到現場,還帶來了大量應急物資。由于飛機上有大量燃油,必須防備可能發生的燃油污染河水事件。好在哈德遜河中早已放置了大量的傳感器,甚至在河中的魚類身上也安裝了信息采集裝置。這樣,應急人員可以在指揮中心內通過分析大量的數據,產生出可視化模型來作出決策。就這樣,整個應對過程僅耗費了幾十分鐘時間,當整個救援行動結束之后,人們才依稀看見,事故背后有著一張無所不能的網絡,力保著英雄機長創造的奇跡能夠延續。
   
新知解釋
什么是傳感網
所謂傳感網,也稱物聯網,是指將各種信息傳感設備,如射頻識別(RFID)裝置、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種種裝置與互聯網結合起來而形成的一個巨大網絡。其目的是讓所有的物品都與網絡連接在一起,方便識別和管理。它其實就是將原本與網絡無關,但與我們的生活工作息息相關的萬事萬物都裝上傳感器,然后與現有的互聯網連接,讓人們可以更直接地去控制和管理這些事物。
  
                    
                我國傳感網的近期、中期、遠期的規劃是怎樣的?目前傳感網發展正處于什么階段?
邢博士認為,根據國家部署,傳感網發展在“十一五”到“十三五”的15年規劃中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利用信息聚合手段獲取信息,第二階段是建立信息協同處理的網絡,第三階段是讓傳感網全面覆蓋。目前我國的傳感網發展正處于第一階段,依靠網絡收取有效信息,網絡將從互聯網和無線通信網延伸出來。
傳感網的核心技術有哪些?
核心技術有網絡本身以及傳感器的相關技術,但最主要的還是傳感器跟網絡節點的規范,也就是不管信息傳到哪里都有相同的“語言”。當然,目前正在研究的核心技術很大一部分最終也許就體現在一塊芯片上。
傳感網研發推廣中有哪些難點?
目前主要是技術上還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推廣上也會遇到很多行業的門檻,還有產業鏈不完善等情況。推廣中的難點有許多,但就像互聯網剛發展起來的時候一樣,并不是把所有難點都解決了才去發展,而是在發展中逐步解決的。
傳感網通俗理解成“傳感器+網絡+終端接收設備”對嗎?
對這個問題,邢博士并不完全贊同,他認為上面只是一個簡單的信息收集過程,只是讓人了解了信息,還得靠人去處理各種情況。而傳感網的發展方向,具有規模化、智能化、綜合判斷也稱協同處理等特點。它不僅僅只依靠傳感器和網絡傳輸信息,同時它要對發生的事件及時反映,作出判斷,進行智能化的分析和處理。舉個例子,如桌子上放了一杯水,不是通過網絡傳輸信息只知道那里有一杯水而已,而是通過測試溫度、氣味等傳感器傳輸的信息,網絡作出判斷,要得出這杯水是否適宜飲用的結論。
國外傳感網的應用情況怎樣?而我國的情況是如何?
目前引領傳感網產業的是美國,但我國的傳感網技術研發與國外差不多同步,技術方面也不落后于他們。美歐、日本等國家對傳感網的推廣力度非常大,前不久,奧巴馬還宣布將投80億美元將傳感網技術運用到電力行業,啟動美國“智能電網”建設。
我國在農業、工業、交通等各領域都有使用傳感網技術的地方。如上海在高架公路上安裝傳感器,在每個路段的顯示屏上向駕駛員顯示實時路況,另外如浦東機場建立防入侵系統等。寧波則是建立了一個市政傳感網平臺,用以監測飲用水源和空氣質量等。
目前無錫市在哪些方面可用上傳感網?
邢博士說,明年,“智能交通”將成為無錫運用傳感網技術一個重大項目。另外,不用幾年,電力系統上也能運用傳感網,這對用電量分配、平衡等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并提高電網的運行效率。
“感知中國”傳感中心設在無錫以后,無錫除了將集聚一批研究開發機構以外,還將在傳感技術應用推廣方面、傳感設備產業鏈上占得先機,這是非常有前途的行業。
關于中國傳感網技術標準邢博士認為,沒有標準,就無法推動產業發展,現在我國的傳感網的6項標準正在制定中,根據現在的形勢,標準的制定和完善進度還要加快。另外,本次會議還成立安全小組專門探討解決傳感網普及后的隱私安全問題。 (巫曉凌)
新聞鏈接
哈德遜河的“空難奇跡”
今年1月15日,全美航空公司1549航班因為和飛鳥相撞,迫降在紐約的哈德遜河中,機上146名乘客及5名機組人員全部平安無事,堪稱奇跡。其后,媒體聚集的中心放在了英雄機長身上,而在中國不少傳感網專家看來,真相未必如此。
事后,相關媒體報道了美國政府處理這一突發事件的流程:當消息報告塔臺后,塔臺馬上通報了EANS(緊急狀況通報系統)、美國應急辦等部門,并立即和軍方取得了聯系。同時,事發現場的水情等被傳送到美國海岸警衛隊和海上指揮中心,隨后警察和營救人員迅速趕到現場,還帶來了大量應急物資。由于飛機上有大量燃油,必須防備可能發生的燃油污染河水事件。好在哈德遜河中早已放置了大量的傳感器,甚至在河中的魚類身上也安裝了信息采集裝置。這樣,應急人員可以在指揮中心內通過分析大量的數據,產生出可視化模型來作出決策。就這樣,整個應對過程僅耗費了幾十分鐘時間,當整個救援行動結束之后,人們才依稀看見,事故背后有著一張無所不能的網絡,力保著英雄機長創造的奇跡能夠延續。
新知解釋
什么是傳感網
所謂傳感網,也稱物聯網,是指將各種信息傳感設備,如射頻識別(RFID)裝置、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種種裝置與互聯網結合起來而形成的一個巨大網絡。其目的是讓所有的物品都與網絡連接在一起,方便識別和管理。它其實就是將原本與網絡無關,但與我們的生活工作息息相關的萬事萬物都裝上傳感器,然后與現有的互聯網連接,讓人們可以更直接地去控制和管理這些事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