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熱浪來襲 產業鏈全面出擊
作者:趙經緯
                        來源:通信世界周刊
                        日期:2009-12-15 08:49:50
                    摘要: 物聯網,可能正成為中國當前最熱的一個詞匯,這從本次會議現場觀眾的火熱程度可見一斑。它正吸引業界的大力投入、國家的積極支持和大眾的熱切期盼,但是,我們也應認識到,要真正實現物聯網的規范化和規模化,仍有一段不短的路程要走。  
                    
                        物聯網,可能正成為中國當前最熱的一個詞匯,這從本次會議現場觀眾的火熱程度可見一斑。它正吸引業界的大力投入、國家的積極支持和大眾的熱切期盼,但是,我們也應認識到,要真正實現物聯網的規范化和規模化,仍有一段不短的路程要走。  
物聯網風暴乍起
在當前全球60多億人口中,互聯網用戶已超10億,我國也已達3億多,互聯網設施已成為人們經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與幾十倍于我們的客觀世界、物理世界相比,人類數目仍相形見絀。不論是哥本哈根會議對氣候變化的全球響應,還是遠程醫療、智能監控等各種新型應用都表明,人類正更加關注生存依賴的地球,力求與自然和諧相處。于是,物聯網的概念風靡全球。
論壇上,中國移動通信研究院副院長楊志強對全球的物聯網發展計劃如數家珍:2008年底,IBM提出“智慧的地球”計劃,得到了奧巴馬政府的積極相應,把其作為美國信息化戰略的重要內容;日本也于今年8月份,它u-Japan的基礎上又提出i-japan構想,并將物聯網作為其重要內容,推動日本信息化進程;美國側重強調地球對物理世界的感知,歐盟于今年6月提出物聯網行動計劃,側重強調信息的安全應用,以更好地利用信息;中國更在溫家寶總理今年8月訪問無錫后,制定了“感知中國”的發展計劃。
縱觀各國的戰略構想,其共同點都是要融合各種信息技術,把物體介入信息網絡,實現物聯網。有咨詢公司報告稱,今年全球物聯網終端規模為9926萬部,年增長率接近70%。其中亞太地區年增長率44%。未來幾年,全球物聯網終端將會更廣泛地應用,其中以工業、農業、能源最具有增長潛力。楊志強稱,如同互聯網對我們生產和生活所帶來的巨大影響一樣,物聯網的實現也必將帶來巨大的連鎖效應,并進一步拉長產業價值鏈,催生新的產業和增長點。
中移動果斷先行
物聯網可廣泛應用于軍事、農業、建筑、醫療、交通、海空、海洋等各個領域,但橫跨如此眾多行業需要強大的整合者,運營商被寄予厚望。憑借良好的品牌優勢及豐富的網絡、渠道和客戶資源,中國移動力圖起到積極作用。
中國移動江蘇公司數據部總經理汪衣冰將物聯網的應用分為三個主要環節:即信息采集、信息傳遞和信息處理。她指出,全面的信息采集是實現物聯網的基礎,因此傳感網成為物聯網發展的關鍵基礎,而移動通信網的基站和手機都可以成為傳感器網的傳感節點,“手機+傳感器”是信息采集的最好平臺。此外,中國移動提出物聯網需與移動互聯網融合發展,移動通信網可以提供傳輸、控制和管理功能,離開通信網物聯網只能成為孤立的信息采集點,難以形成規模。物聯網與移動通信網的融合將形成網絡的泛在化,可在智能監控、平安家居等方面實現融合管理。
M2M是當前物聯網的主要應用形式,對此中國移動制定了WMMP協議,整合物聯網業務通信和管理平臺。據汪衣冰介紹,中國移動已在太湖水域布放水文傳感器,采集太湖水域的環境變化,進行動態分析和預測各個污染源的污染情況;另外,中國移動推出的“校園一卡通”可以幫助學校進行學生管理、身份識別、消費支付等,實現校園一體化辦公;而“智能電網”則可實現遠程抄表、監控防盜和電力調度等應用;“智能交通”則通過在車輛上安裝傳感器實現車輛監控和交通疏導。此外,中國移動也推出了機場防務、家庭安防、戶外遠程廣告等物聯網應用。
標準化贏得先聲
在運營商的主導下,物聯網的應用正如火如荼地在試探中發展,而統一物聯網的技術規范、建立標準化的網絡架構及服務體系對物聯網的長效發展至關重要。應當承認,當前,我們正處于物聯網發展的初期,離大規模、規范化的應用尚存距離。但是值得稱道的是,中國在全球物聯網的標準化工作中從一開始就占據了主動。
國家傳感網標準化工作組的刑濤介紹,早在2006年,中國就已介入傳感網的標準化工作;2007年,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正式批準成立傳感網工作組;2008年,工作組完成了籌備方案。中國物聯網的標準化領先于ISO的步伐,成為國際上最早展開物聯網標準化研究的國家之一。目前我國在其框架下組織編寫的提案包括:創新網絡的架構、智能電網的傳感網應用與接口標準(與美國共提)、多個節點間協同處理和服務標準等三個。
談及國際物聯網標準化的最新進展,中科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沈杰表示,經過兩年的共同討論,ISO、IEC、JTC1在今年10月做出一個結論,在JTC1下面直接成立了一個WG7。“WG7將會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它是一個跟分技術委員會并列的工作組,負責術語、分類、系統架構、新技術方向的標準化。從這樣來看。對我們來講,因為我們前期貢獻了很多方案,很多思路會與國內標準完全一致。這對我們現在國內和國際標準的統一,奠定了一個很好的基礎。但是中國此方面的人才儲備非常不夠,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才能達到目標。”
                    
                物聯網風暴乍起
在當前全球60多億人口中,互聯網用戶已超10億,我國也已達3億多,互聯網設施已成為人們經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與幾十倍于我們的客觀世界、物理世界相比,人類數目仍相形見絀。不論是哥本哈根會議對氣候變化的全球響應,還是遠程醫療、智能監控等各種新型應用都表明,人類正更加關注生存依賴的地球,力求與自然和諧相處。于是,物聯網的概念風靡全球。
論壇上,中國移動通信研究院副院長楊志強對全球的物聯網發展計劃如數家珍:2008年底,IBM提出“智慧的地球”計劃,得到了奧巴馬政府的積極相應,把其作為美國信息化戰略的重要內容;日本也于今年8月份,它u-Japan的基礎上又提出i-japan構想,并將物聯網作為其重要內容,推動日本信息化進程;美國側重強調地球對物理世界的感知,歐盟于今年6月提出物聯網行動計劃,側重強調信息的安全應用,以更好地利用信息;中國更在溫家寶總理今年8月訪問無錫后,制定了“感知中國”的發展計劃。
縱觀各國的戰略構想,其共同點都是要融合各種信息技術,把物體介入信息網絡,實現物聯網。有咨詢公司報告稱,今年全球物聯網終端規模為9926萬部,年增長率接近70%。其中亞太地區年增長率44%。未來幾年,全球物聯網終端將會更廣泛地應用,其中以工業、農業、能源最具有增長潛力。楊志強稱,如同互聯網對我們生產和生活所帶來的巨大影響一樣,物聯網的實現也必將帶來巨大的連鎖效應,并進一步拉長產業價值鏈,催生新的產業和增長點。
中移動果斷先行
物聯網可廣泛應用于軍事、農業、建筑、醫療、交通、海空、海洋等各個領域,但橫跨如此眾多行業需要強大的整合者,運營商被寄予厚望。憑借良好的品牌優勢及豐富的網絡、渠道和客戶資源,中國移動力圖起到積極作用。
中國移動江蘇公司數據部總經理汪衣冰將物聯網的應用分為三個主要環節:即信息采集、信息傳遞和信息處理。她指出,全面的信息采集是實現物聯網的基礎,因此傳感網成為物聯網發展的關鍵基礎,而移動通信網的基站和手機都可以成為傳感器網的傳感節點,“手機+傳感器”是信息采集的最好平臺。此外,中國移動提出物聯網需與移動互聯網融合發展,移動通信網可以提供傳輸、控制和管理功能,離開通信網物聯網只能成為孤立的信息采集點,難以形成規模。物聯網與移動通信網的融合將形成網絡的泛在化,可在智能監控、平安家居等方面實現融合管理。
M2M是當前物聯網的主要應用形式,對此中國移動制定了WMMP協議,整合物聯網業務通信和管理平臺。據汪衣冰介紹,中國移動已在太湖水域布放水文傳感器,采集太湖水域的環境變化,進行動態分析和預測各個污染源的污染情況;另外,中國移動推出的“校園一卡通”可以幫助學校進行學生管理、身份識別、消費支付等,實現校園一體化辦公;而“智能電網”則可實現遠程抄表、監控防盜和電力調度等應用;“智能交通”則通過在車輛上安裝傳感器實現車輛監控和交通疏導。此外,中國移動也推出了機場防務、家庭安防、戶外遠程廣告等物聯網應用。
標準化贏得先聲
在運營商的主導下,物聯網的應用正如火如荼地在試探中發展,而統一物聯網的技術規范、建立標準化的網絡架構及服務體系對物聯網的長效發展至關重要。應當承認,當前,我們正處于物聯網發展的初期,離大規模、規范化的應用尚存距離。但是值得稱道的是,中國在全球物聯網的標準化工作中從一開始就占據了主動。
國家傳感網標準化工作組的刑濤介紹,早在2006年,中國就已介入傳感網的標準化工作;2007年,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正式批準成立傳感網工作組;2008年,工作組完成了籌備方案。中國物聯網的標準化領先于ISO的步伐,成為國際上最早展開物聯網標準化研究的國家之一。目前我國在其框架下組織編寫的提案包括:創新網絡的架構、智能電網的傳感網應用與接口標準(與美國共提)、多個節點間協同處理和服務標準等三個。
談及國際物聯網標準化的最新進展,中科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沈杰表示,經過兩年的共同討論,ISO、IEC、JTC1在今年10月做出一個結論,在JTC1下面直接成立了一個WG7。“WG7將會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它是一個跟分技術委員會并列的工作組,負責術語、分類、系統架構、新技術方向的標準化。從這樣來看。對我們來講,因為我們前期貢獻了很多方案,很多思路會與國內標準完全一致。這對我們現在國內和國際標準的統一,奠定了一個很好的基礎。但是中國此方面的人才儲備非常不夠,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才能達到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