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吊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国产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物聯傳媒 旗下網站
登錄 注冊
RFID世界網 >  新聞中心  >  訪談報道  >  正文

張克平:物聯網需要10-20年才能深入百姓生活

作者:周文天
來源:東方早報
日期:2009-12-08 09:11:07
摘要:近日,無錫市信息化辦公室主任張克平在接受早報記者專訪時表示,物聯網肯定會像互聯網一樣普及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但這需要一個過程,至少需要10年到20年時間。

620)this.style.width=620;" border=0>

無錫市信息化辦公室主任張克平 

  “物聯網”為什么成為無錫城市的新標簽,無錫對外宣稱要建成中國最大規模的傳感產業聚集地,那么無錫物聯網發展現狀與規劃是什么,物聯網究竟能給無錫帶來什么? 

  近日,無錫市信息化辦公室主任張克平在接受早報記者專訪時表示,物聯網肯定會像互聯網一樣普及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但這需要一個過程,至少需要10年到20年時間。 

無錫調整產業結構需要 

東方早報:現在企業界的說法叫“物聯網”,學術界的說法更偏向叫“傳感網”,這有什么區別嗎? 

張克平:應該是一樣的。從技術角度來說,傳感網就是以傳感技術為核心的網絡。從產業和用戶的角度來說,則稱為物聯網,由物聯網形成的產業叫做物聯網產業。 

東方早報:無錫已經成為“感知中國”的一個中心,為什么要將這個中心放在無錫呢? 

張克平:這個跟無錫的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基礎有關系。無錫市委市政府近幾年來針對國際、國內發展的形勢作出了重大的決策,提出無錫的經濟結構、產業升級和城市轉型要做根本性調整,要把產業結構調輕、調優、調高。 

無錫制造業在全國排名第7位,實力較強的制造業對無錫經濟產生了較大的推動作用,同時也相應使得無錫的整個產業發展顯得比較沉重,所以,無論從環境角度、后發優勢還是從未來發展的角度講,我們都需要注入更多的高新技術手段,來提升我們的產業,來調整我們的結構。 

2006年發生的太湖藍藻事件,使我們市委市政府真正醒悟了一個道理,就是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不能夠以破壞生態為代價,任何破壞生態的舉措都會受到大自然的報復。所以,我們在發展經濟中要把環保優先作為一個很重要的舉措和抓手來抓,所以,產業結構、經濟結構的調整要求無錫市注入新的活力,從整個無錫市發展物聯網的優勢來講,還是比較明顯的,一個是我們制造業比較發達,另外,我們的產業在國內排名靠前,比如無錫IC制造業占江蘇的40%,占全國的 16%,在國內排名第一。我們IC封裝測試處于全國第三,技術水平和單體規模全國第一,有70多家IC設計企業。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我們要把IC設計產業作為一個先導性產業,通過幾年努力,把無錫市打造成國內IC設計高地、世界IC設計基地。 

不過,代表未來發展的電子信息產業在全市的比重還不高,在這種情況下,按照調輕、調優、調高原則,要加大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力度。 

空間布局和產業規劃 

東方早報:無錫在發展物聯網方面,有什么具體規劃? 

張克平:現在無錫正打造國家級的傳感網創新示范區和國家傳感信息中心。從這個角度來講,無錫正在做一些規劃,一個是空間布局規劃,規劃面積20平方公里,先期啟動10.8個平方公里的空間,來建設我們的傳感網創新示范區。 

同時從產業角度出發,我們也做了一些規劃,現在無錫涉及到傳感網的企業有100家左右,產值達150億左右,計劃通過近幾年的努力,3年內產值能達到1000億元,2015年能達到2500億元左右產值規模。當然事物在不斷發展,目前我們規劃的量是不是達到了,就看我們今后的推進力度和凝聚力度;空間規劃是大了還是小了,我們通過專家的論證,通過反復探討的話,形成目前的規劃,但這個規劃會隨時間的變化而做不斷更新和調整。 

東方早報:消費者對智能家居的概念有什么需求,他們愿意付出這樣的成本嗎? 

張克平:現在各個城市、研發機構都在研究和思考,怎樣進一步降低功耗,怎樣使我們的傳感器降低成本。在老百姓使用過程中,隨著時間的推移,傳感器的性能會越來越好,價格會越來越便宜。當然,從市場的角度講,沒有老百姓的參與是不現實的,看我們推出來的產品是不是根據老百姓的需要來研制的。就像我們使用手機一樣,到現在好多人不都是人手一個手機。物聯網要發展,同樣也需要達到老百姓能承擔得起的程度。 

先要注重解決標準問題 

早報記者:股市已經出現了有關“物聯網”的炒作,相關概念股一度拉升,意味著什么? 

張克平:物聯網代表了未來的發展方向。據權威機構預測,它的市場規模將是當前互聯網產業的30倍,所以具有龐大的市場和產業空間。股市上的炒作跟目前物聯網的發展,有聯系,但是也沒有必然的聯系,我們也關注到了在股市上物聯網題材股的暴漲,我們也不知道它的具體原因。但我認為我們當前是要踏踏實實做更多的工作來推進物聯網產業的發展。 

東方早報:物聯網發展是不是也存在一定的瓶頸? 

張克平:最大的問題還是標準問題。我們現在為什么在標準問題上強調這么多呢?這個不管從技術上講,還是從信息安全角度講,我們的話語權越小,我們的主動性就越差,所以這個方面要形成一個資源的因素;第二個就是我們整個物聯網核心技術的攻克,好多技術我們需要進一步的完善和提升,第三個就是我們一些物聯網結點,包括傳感器的功耗、體積、成本等問題需要進一步的優化,使得廣大市場、用戶、老百姓可以接受,如果由于成本問題大家不能接受,這樣只能是望洋興嘆,所以我們要加大努力,將物聯網產業走入尋常百姓家。 

東方早報:發展物聯網,下一步要注重解決什么問題? 

張克平:物聯網有很多核心技術需要攻克。從總體上講,我們首先正研究考慮物聯網標準問題,其次是物聯網核心技術問題,第三是整個信息安全問題。因為,互聯網跟通訊網實現的是人與人的聯系,而物聯網實現的是世界上任何物體間的聯系,因此信息安全尤為重要。信息安全、網絡安全、數據安全乃至整個國家的安全,是整個物聯網產業中需要研究的問題。總體來講,物聯網產業需要研究、突破的問題是很多的。溫家寶總理有一個重要指示:在當前國際競爭激烈的進程中,我們要盡早地做出中國的物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