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創業板蛻變中的那些事
(北京/聯合電訊社)--由于近期大盤持續調整,再加上招商證券、中國中冶和中國重工等新股相繼破發,給創業板新股帶來壓力。創業板新股第二批8家公司上市首日表現低迷, 與首批28家公司上市被爆炒不同,創業板的炒作得到了有效遏制。市場永遠會用自己的方式表達不屑與不滿。面對聚集在創業板上空的眾多利空,炒新資金選擇了退卻,8只創業板新股平均漲幅僅有45.21%。
股票優網www.gpyw.ocm 說說創業板的那些事
作為新鮮事物,創業板理應不會這么快被市場淡忘,但低漲幅已經表明,市場參與創業板的熱情大大減退。對于第二批創業板上市炒作降溫,隨著創業板逐漸擴容,炒作降溫是必然現象。目前市場傳言到明年創業板上市公司數量可能會達到百只左右,隨著創業板公司數量的不斷增加,類似于首批上市公司被爆炒的現象可能會逐漸減少。這時創業板也將回歸理性,此時創業板才能真正找到自己的價值中樞,平穩上市將成常態。
多位市場人士認為,創業板低迷的原因有三點。第一,監管層連續風險提示。第二,第二批創業板發行時眾多機構都放棄了網下申購。第三,大盤股破發連鎖效應。創業板低迷的另一大原因則是近期多只大盤股的破發,而這極大地打擊了股民的炒新股熱情,為昨日創業板的炒作帶來不利影響。
“不是不想炒,而是不敢炒?!庇兴侥既耸恐毖圆恢M地指出,三大利空成為制約創業板炒作的主要原因:一是高市盈率。昨日上市的8只股票平均市盈率高達83.6倍,遠高于第一批的55.7倍;二是封停賬號。繼吉峰農機的“莊家” “解某某”賬戶被封停后,日前深交所又將掌管資金達兩億的"張某某"賬戶實施了為期3個月的限制買入和賣出交易措施;三是擴大需求,稀釋了供給。在創業板加速擴容的背景下,可供投資者選擇的投資標的也迅速增加。
成長性的迷思 ,首日交易平均換手率明顯降低顯示出各方投資者的理性。據深交所統計數據顯示,首批28只股票首日平均換手率為88.88%,而第二批8只股票上市首日平均換手率僅為72.24%。顯然,第二批創業板公司與首批相比,首日被爆炒的局面已完全逆轉。這種逆轉的背后,不但顯示出各方投資者的理性,也與監管層的引導和治理密切有關。深交所在第二批創業板公司掛牌前夕“重拳打擊”短線大戶,給其他炒作賬戶起到了警示作用;另外,深交所正確引導投資者,強調高估值在相當程度上“透支”了對未來數年企業業績成長的信心。
此外,投資者結構出現新的變化:機構資金對第二批創業板公司紛紛退避,而普通投資者卻迎“高”而上。作為機構投資者代表的基金,在第二批創業板公司中平均每只股票的獲配金額為3500萬元,與首批相比下降5.4%;并且在申購中基金已傾向于網上申購,以減少申購鎖定期股價不確定性帶來的風險。而普通投資者卻未盡然,懷揣一種僥幸心理參與了這場打新。有投資者這樣驚嘆:“首批創業板市盈率太高,我們被嚇退了,但沒想到上市后漲幅可觀;第二批創業板,盡管股價高企但極有可能和首批一樣還會再瘋狂一把,所以我們放棄了中小板來專門申購創業板,沒想到讓我們失望了。”深交所有關人士對此表示,創業板以中小投資者參與為主,與其高風險特征不完全匹配,投資者炒新虧損面依然較大。
創業板日后或能出現中國的微軟、沃爾瑪和安進,有較大的概率―如果這項展望能成為未來的現實,投資者就唯有穿越創業板成長性的迷思,投資具有高成長性并始終保持著創新性的創業企業,才可能與中國最優秀的創業企業共同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