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信息產業調整振興規劃獲通過
作者:金融時報 李俠
來源:來源網絡(侵權刪)
日期:2009-02-19 09:09:06
摘要:2月18日,備受市場矚目的電子信息產業振興規劃正式出臺。當天,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電子信息產業調整振興規劃。相關受益公司將包括航天信息、遠望谷等
2月18日,備受市場矚目的電子信息產業振興規劃正式出臺。當天,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電子信息產業調整振興規劃。
“在‘十一五’規劃的基礎上,將扶持政策細化并聚焦到具體行業甚至項目上,是電子信息產業振興規劃的一大亮點。”一位業內專家指出,雖然對充滿期待的整個行業而言,這種以“重點工程”投資拉動為主的振興方式,仍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國內企業自主創新所面臨的深層次問題。但在目前電子產業發展呈現急速下滑的趨勢下,振興規劃將有效拉動內需,擴大產業規模;提升產業整體技術水平和競爭力。
電子信息產業振興規劃的緊急出臺,顯然與目前電子信息產業遭受全球金融危機沖擊、發展呈現急速下滑趨勢有著密切的關聯。
自去年7月以來,國內電子信息業發展呈現急速下滑趨勢,集中體現在出口大幅下滑、絕大部分行業和骨干企業面臨嚴重困難,以及利用外資額下降三個方面。根據工信部統計:2008年,電子產品銷售收入單月增速從年初的17%急速下滑到10月份的1.9%;電子信息產品出口增速從5月份的32.6%下降到10月份的12%;2008年1月至10月,我國利用外資額同比下降14%,外資企業收入增幅比全行業低4.4個百分點。
截至目前,無論是上游的半導體、電子元器件行業,還是下游的整機、軟件類企業,均遭遇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其中,鋁電解電容、印刷電路板等領域的骨干企業訂單同比減少了50%;太陽能電池行業海外訂單下降30%;集成電路產業增速從2007年的24.3%驟降至2008年1月至10月的7.1%;第四季度出現了近10年來首次負增長。一些骨干企業如中芯國際、華虹NEC、珠海炬力等銷售額大幅下降,并出現巨額虧損。
而由于金融危機對電子信息產業影響具有一定滯后性,業內預計2009年產業形勢可能更加惡化,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銷售收入增速將繼續下滑甚至出現負增長,對GDP增速的負面影響十分顯著。
對產業發展將起到積極作用
針對目前電子信息產業發展所面臨的困境,振興規劃確定了今后3年電子信息產業的三大重點任務:一是完善產業體系,確保骨干產業穩定增長,著重增強計算機產業競爭力,加快電子元器件產品升級,推進視聽產業數字化轉型。二是立足自主創新,突破關鍵技術,著重建立自主可控的集成電路產業體系,突破新型顯示產業發展瓶頸,提高軟件產業自主發展能力。三是以應用帶發展,大力推動業務創新和服務模式創新,強化信息技術在經濟社會各領域的運用,著重在通信設備、信息服務和信息技術應用等領域培育新的增長點。同時提出了落實內需帶動、加大投入、強化自主創新能力建設、促進發展服務外包、加強政策扶持等具體辦法。
一位業內專家告訴記者,作為嚴重依賴外貿拉動的產業,電子信息產業也需要擴大內需,用國內的消費來消化“過剩”的產能,抓住信息化建設機遇,拓展國內消費市場,為電子信息產業穩定持續增長提供動力。他表示,此前商務部、財政部推廣的“家電下鄉”政策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此前振興規劃再次提出落實內需帶動問題,將有效抵消部分出口下降對電子信息產業帶來的不利影響。他建議將個人電腦納入“家電下鄉”范疇,并加大財政支持力度,推廣農村的信息化建設。
天相投顧研究員劉曉冬認為,政府在未來的相關政策將向優勢軟件企業傾斜,由于目前優勢軟件企業主要表現為規模優勢,因此預計未來國內軟件企業將呈現兩級分化的局面,優勢企業將獲得更多的政策支持,并將不斷兼并具有一定競爭力的中小企業。他表示,在國內上市公司中,看好在各細分行業具有優勢地位的軟件企業,如軟件外包行業龍頭東軟集團、管理軟件行業龍頭用友軟件(23.14,-1.08,-4.46%)等。
振興規劃針對目前制約我國軟件產業向高端發展的主要障礙是產業整體技術水平落后這一現實問題,提出要立足自主創新,突破關鍵技術及重點發展方向。劉曉冬表示,上述政策的實施,將提高國內相關產業的技術含量,促進技術的產業化,促使本土軟件和服務替代進口,做強國內軟件產業。看好產品具有國際一流水平的上市公司,如中文語音識別技術保持領先的科大訊飛(26.00,-0.83,-3.09%)、具備Lin鄄ux產業化能力的中國軟件(10.42,-0.72,-6.46%)等。
帶來相關個股交易性機會
最近幾個交易日,受電子信息產業振興規劃即將出臺消息的刺激,A股市場上相關個股均出現較為強勁的上漲。對此,中信金通證券投資顧問部研究員顧杵表示,振興規劃的出臺將對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產生積極作用,但短期之內行業基本面并不會因為這些政策而發生根本性的改變。此前電子信息公司之所以表現較為活躍,主要是受消息刺激帶來的交易性機會。這些公司有望在規劃中受益,但受益程度難以測算,短期而言更多體現為題材性刺激因素。從投資角度而言,一方面要區分不同子行業的景氣情況,另一方面需要關注交易性機會。
申銀萬國報告認為,相關受益公司將包括下列幾方面:
一是與加強國產操作系統、數據庫管理系統、中間件、信息安全軟件以及基于國產基礎軟件的應用軟件的開發和推廣應用,實現關鍵領域基礎軟件的自主可控和實施政府國產軟件替代計劃有關的公司。這類公司包括同方股份(13.95,-0.99,-6.63%)、用友軟件、東軟集團、中國軟件等。
二是推進軟件企業服務化轉型,大力發展基于信息技術和網絡的信息服務,扶持IT咨詢、管理、監理/評測/認證、教育培訓以及游戲動漫等產業發展,促進數據處理、呼叫中心、研發設計外包、人力資源、客戶支持等基于信息技術的現代服務外包產業。該類公司包括東軟集團、浙大網新(4.56,-0.25,-5.20%)等。
三是與支持優勢企業并購重組有關,在集成電路、軟件、通信等重點領域,鼓勵優勢企業整合國內資源,支持企業"走出去"兼并擁有先進技術、核心專利和人才團隊的海外企業。該類公司包括用友軟件、航天信息(26.05,-1.52,-5.51%)等。
四是加快信息技術在傳統產業中的應用,拓展產業發展空間。重點圍繞石化、電力、鋼鐵、機械、紡織、建材等領域的需求,提升信息技術支撐傳統產業改造升級能力。加速行業解決方案的開發和推廣,支持電子標簽(RFID)、汽車電子、機床電子、醫療電子、工業控制等產品和系統的開發和標準制定等。此類企業包括遠望谷(19.70,-1.29,-6.15%)、青島軟控(16.20,-0.54,-3.23%)、大族激光(7.73,-0.55,-6.64%)等。
五是積極推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金融(ATM、POS機等)、財稅(稅控收款機)等應用系統設備的國內市場應用。此類公司包括航天信息、廣電運通(29.75,-1.56,-4.98%)、御銀股份(11.99,-0.56,-4.46%)、長城信息(6.42,-0.49,-7.09%)等。
“在‘十一五’規劃的基礎上,將扶持政策細化并聚焦到具體行業甚至項目上,是電子信息產業振興規劃的一大亮點。”一位業內專家指出,雖然對充滿期待的整個行業而言,這種以“重點工程”投資拉動為主的振興方式,仍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國內企業自主創新所面臨的深層次問題。但在目前電子產業發展呈現急速下滑的趨勢下,振興規劃將有效拉動內需,擴大產業規模;提升產業整體技術水平和競爭力。
電子信息產業振興規劃的緊急出臺,顯然與目前電子信息產業遭受全球金融危機沖擊、發展呈現急速下滑趨勢有著密切的關聯。
自去年7月以來,國內電子信息業發展呈現急速下滑趨勢,集中體現在出口大幅下滑、絕大部分行業和骨干企業面臨嚴重困難,以及利用外資額下降三個方面。根據工信部統計:2008年,電子產品銷售收入單月增速從年初的17%急速下滑到10月份的1.9%;電子信息產品出口增速從5月份的32.6%下降到10月份的12%;2008年1月至10月,我國利用外資額同比下降14%,外資企業收入增幅比全行業低4.4個百分點。
截至目前,無論是上游的半導體、電子元器件行業,還是下游的整機、軟件類企業,均遭遇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其中,鋁電解電容、印刷電路板等領域的骨干企業訂單同比減少了50%;太陽能電池行業海外訂單下降30%;集成電路產業增速從2007年的24.3%驟降至2008年1月至10月的7.1%;第四季度出現了近10年來首次負增長。一些骨干企業如中芯國際、華虹NEC、珠海炬力等銷售額大幅下降,并出現巨額虧損。
而由于金融危機對電子信息產業影響具有一定滯后性,業內預計2009年產業形勢可能更加惡化,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銷售收入增速將繼續下滑甚至出現負增長,對GDP增速的負面影響十分顯著。
對產業發展將起到積極作用
針對目前電子信息產業發展所面臨的困境,振興規劃確定了今后3年電子信息產業的三大重點任務:一是完善產業體系,確保骨干產業穩定增長,著重增強計算機產業競爭力,加快電子元器件產品升級,推進視聽產業數字化轉型。二是立足自主創新,突破關鍵技術,著重建立自主可控的集成電路產業體系,突破新型顯示產業發展瓶頸,提高軟件產業自主發展能力。三是以應用帶發展,大力推動業務創新和服務模式創新,強化信息技術在經濟社會各領域的運用,著重在通信設備、信息服務和信息技術應用等領域培育新的增長點。同時提出了落實內需帶動、加大投入、強化自主創新能力建設、促進發展服務外包、加強政策扶持等具體辦法。
一位業內專家告訴記者,作為嚴重依賴外貿拉動的產業,電子信息產業也需要擴大內需,用國內的消費來消化“過剩”的產能,抓住信息化建設機遇,拓展國內消費市場,為電子信息產業穩定持續增長提供動力。他表示,此前商務部、財政部推廣的“家電下鄉”政策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此前振興規劃再次提出落實內需帶動問題,將有效抵消部分出口下降對電子信息產業帶來的不利影響。他建議將個人電腦納入“家電下鄉”范疇,并加大財政支持力度,推廣農村的信息化建設。
天相投顧研究員劉曉冬認為,政府在未來的相關政策將向優勢軟件企業傾斜,由于目前優勢軟件企業主要表現為規模優勢,因此預計未來國內軟件企業將呈現兩級分化的局面,優勢企業將獲得更多的政策支持,并將不斷兼并具有一定競爭力的中小企業。他表示,在國內上市公司中,看好在各細分行業具有優勢地位的軟件企業,如軟件外包行業龍頭東軟集團、管理軟件行業龍頭用友軟件(23.14,-1.08,-4.46%)等。
振興規劃針對目前制約我國軟件產業向高端發展的主要障礙是產業整體技術水平落后這一現實問題,提出要立足自主創新,突破關鍵技術及重點發展方向。劉曉冬表示,上述政策的實施,將提高國內相關產業的技術含量,促進技術的產業化,促使本土軟件和服務替代進口,做強國內軟件產業。看好產品具有國際一流水平的上市公司,如中文語音識別技術保持領先的科大訊飛(26.00,-0.83,-3.09%)、具備Lin鄄ux產業化能力的中國軟件(10.42,-0.72,-6.46%)等。
帶來相關個股交易性機會
最近幾個交易日,受電子信息產業振興規劃即將出臺消息的刺激,A股市場上相關個股均出現較為強勁的上漲。對此,中信金通證券投資顧問部研究員顧杵表示,振興規劃的出臺將對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產生積極作用,但短期之內行業基本面并不會因為這些政策而發生根本性的改變。此前電子信息公司之所以表現較為活躍,主要是受消息刺激帶來的交易性機會。這些公司有望在規劃中受益,但受益程度難以測算,短期而言更多體現為題材性刺激因素。從投資角度而言,一方面要區分不同子行業的景氣情況,另一方面需要關注交易性機會。
申銀萬國報告認為,相關受益公司將包括下列幾方面:
一是與加強國產操作系統、數據庫管理系統、中間件、信息安全軟件以及基于國產基礎軟件的應用軟件的開發和推廣應用,實現關鍵領域基礎軟件的自主可控和實施政府國產軟件替代計劃有關的公司。這類公司包括同方股份(13.95,-0.99,-6.63%)、用友軟件、東軟集團、中國軟件等。
二是推進軟件企業服務化轉型,大力發展基于信息技術和網絡的信息服務,扶持IT咨詢、管理、監理/評測/認證、教育培訓以及游戲動漫等產業發展,促進數據處理、呼叫中心、研發設計外包、人力資源、客戶支持等基于信息技術的現代服務外包產業。該類公司包括東軟集團、浙大網新(4.56,-0.25,-5.20%)等。
三是與支持優勢企業并購重組有關,在集成電路、軟件、通信等重點領域,鼓勵優勢企業整合國內資源,支持企業"走出去"兼并擁有先進技術、核心專利和人才團隊的海外企業。該類公司包括用友軟件、航天信息(26.05,-1.52,-5.51%)等。
四是加快信息技術在傳統產業中的應用,拓展產業發展空間。重點圍繞石化、電力、鋼鐵、機械、紡織、建材等領域的需求,提升信息技術支撐傳統產業改造升級能力。加速行業解決方案的開發和推廣,支持電子標簽(RFID)、汽車電子、機床電子、醫療電子、工業控制等產品和系統的開發和標準制定等。此類企業包括遠望谷(19.70,-1.29,-6.15%)、青島軟控(16.20,-0.54,-3.23%)、大族激光(7.73,-0.55,-6.64%)等。
五是積極推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金融(ATM、POS機等)、財稅(稅控收款機)等應用系統設備的國內市場應用。此類公司包括航天信息、廣電運通(29.75,-1.56,-4.98%)、御銀股份(11.99,-0.56,-4.46%)、長城信息(6.42,-0.49,-7.09%)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