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為媒 期待手機與身份證的完美邂逅
近日,廣東省通信管理局答復省政協委員湯鎮業相關提案時透露,工業和信息化部已會同公安部、國務院新聞辦等有關部門聯合制定手機實名登記制度的法律規范,正等待國務院審批。(據6月4日《廣州日報》報道)
620)this.style.width=620;" border=0>
手機實名制再次掀起熱論  
    時隔數年,手機實名制終于又被提上議事日程。面對日益猖獗的利用手機辦假證、詐騙、非法中介等違法犯罪活動,手機實名制的作用是積極的、值得期待的??陕鋵嶋y是個問題,除非運營商有識別假身份證的系統,否則,不法分子拿個假身份證去買號,實名制又“名存實亡”了。手機實名制推行與否值得大家再度深思,但從另外一方面不禁讓筆者聯想到:手機實名制的同時,能否為手機本身也佩上“身份證”?如:人們在購買手機時,通過高新技術將手機與個人身份證進行捆綁,當手機丟失時,可以通過身份證中IC芯片進行手機追蹤,這樣是否就會減少丟失、被盜的概率呢?同樣,也可以用手機中IC芯片進行丟失身份證的追蹤,這樣啟不是一舉兩得?  
    當手機遇上RFID  
    RFID(無線射頻識別,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是一種非接觸式的自動識別技術。其數字編碼具有無窮選擇性,從數學原理上就杜絕了仿制的可能性,因而更加具備可靠性和保密性。  
    隨著智能卡應用的不斷擴展,各種非接觸式應用在身份識別、交通、電子支付等領域快速普及。RFID的應用成為人們最熱衷談論的話題,這一小小的芯片已經不再甘心拘泥在卡片中。移動通信領域開始將RFID整合為通信、身份識別、電子支付三合一的發展嘗試。無疑RFID技術對移動電子商務的推廣應用帶來一次革命機遇。  
    面對超市里顧客排起的長長隊列,收銀員用手持設備不停地掃描著顧客購買的商品,經常有遇到“掃”不出來的時候,這時就不得不手工輸入冗長的商品序列號,在長長的隊列中又不時發出顧客不耐煩的埋怨聲。也難怪,人在排隊等候的時候,往往會感覺時間過得最慢。此時,再熟練的收銀員也不禁會手忙腳亂……。然而有了RFID和移動電子商務,你只需掏出手機,閱讀出商品的代碼,然后通過手機的移動電子商務付費系統向商家付賬。同時,商家確認所購買商品的記錄后,顧客不必經歷上述排隊等購物環節就可以輕松自由地離開了。  
    另外,移動電子商務用戶只需將手機等手持設備接近RFID標簽,就可以快速讀取標簽的代碼和內容,手持設備端可以隨時接入互聯網,并利用讀出的標簽代碼在設備電子商務服務平臺中迅速查找相關的信息,并將結果顯示在移動終端屏幕上,以此為用戶帶來各種各樣的便利服務。  
    設想一下,當你漫步在街頭,看到一幅讓你心動的商品廣告,這時只需拿出手機,閱讀商品的RFID標簽,獲得詳細的商品信息:功能特性、性能指標、價格指數、定購辦法等一目了然。假如你喜歡的話,只需輸入銀行的賬戶密碼,幾個按鍵輕松完成網上訂購過程,等你回家之后,新款商品已經等在家門口。另外你也可以將喜歡的商品推薦給自己的朋友,輕按鍵盤,包含詳細商品信息的電子郵件就迅捷到達。是不是很神奇?  
    潛在因素阻礙RFID發展  
    在得己發展的同時,RFID自身還存在一些問題,如標簽自身成本高、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大和侵害了購買者的個人穩私權、標準不統一、差錯率偏高等問題,仍然在困擾著那些RFID的研究者和支持者們。當今市場競爭愈發體現在標準之爭,誰掌握了標準就等于賺取了產業鏈中最為豐厚的利潤。RFID作為21世紀最具發展潛力的技術之一,其標準之爭正進入白熱化階段。  
    對于消費者隱私權的潛在影響,也阻礙了RFID的進程。人們的購買行為很容易被一些機構或個人通過手機或其他無線讀取器,在遠距離不接觸的情況下得到人們購買商品的情況。這對于個人隱私無疑是一大威脅。  
    解決這些問題還需要時間、技術、社會關注等多方面的支持和保障,也許會為此經歷一個長期的過渡階段。只要未來移動電子商務和RFID的結合在可靠性、易用性、快捷程度以及和零售企業方的合作問題得到有效的解決,移動電子商務將會取得巨大發展。      
    暢想未來:讓手機佩帶“身份證”  
    據悉臺灣省一家兒童旅館通過RFID手表可以快速查找到兒童的蹤跡,為家長們解決了很多煩惱。許多時候,小朋友玩得開心了,一時間可能會和爸爸媽媽走散了。在這個兒童旅館里,這個問題都會迎刃而解,所有房間全部裝上了RFID手表感應器,小朋友在進入旅館之后會佩戴感應戒指和手鏈,究竟小朋友進入了哪個區域,感應器都會實時追蹤得到。  
620)this.style.width=620;" border=0>
手機佩帶“身份證”離我們還遠嗎?  
    以上種種事例無不反應出:RFID系統功能的強大性,面對如此廣闊的市場,相信運營商們肯定早己盯準了這塊肥厚的蛋糕。恰恰這也證明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多樣化的產物正在沖斥著大家的頭腦。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二代居民身份證增加了指甲蓋大小的非接觸式IC芯片,它將持證人的照片圖像和身份項目內容等信息數字化后加密存入芯片,這些信息可以經過終端讀卡器判讀,進行識別追蹤。  
    設想一下:如果將RFID芯片植入手機,與居民身份證系統進行捆綁,當手機被盜或者丟失時,通過居民身份證中IC芯片的追蹤功能,是否就可以實現手機快速定位呢?  
    “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機會總是最先眷顧有準備的人,嘗鮮者將很快從RFID革命中受益。相信手機佩帶“身份證”的日子離我們也不會太遠,總之,先進的科學技術是承載一切產物的靈魂,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