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荷街道有個“電動車超市” 內胎里的智能芯片能防盜
  6月16日上午9時,在采荷街道潔蓮社區,一男子騎著電動車開往小區門口,離門口還有十米左右,值班室的警鈴大作。  
  “有情況”,門衛馬上對男子進行盤查,發現男子與車主信息不符。原來該男子就是來小區偷電瓶車,門衛將男子扭送派出所。 
  這是采荷街道潔蓮社區試點的電動車超市化管理的現場交流會上的一個小小演習。演習的主要內容就是被納入“數字巡防”系統的電動車超市化管理系統。 
  采荷派出所所長張亮說,這套系統又叫EPC智能管理化系統,主要基于超市的條形碼管理技術,把封閉式小區變成一個大的電動車超市。 
620)this.style.width=620;" border=0>
給居民免費安裝 
620)this.style.width=620;" border=0>
聲光防控 
620)this.style.width=620;" border=0>
內胎和識別卡 
  社區為每位車主都配備一張RFID智能卡,作為車輛的識別標識,內胎換成裝有智能芯片的輪胎,同時在小區的門口安裝智能報警設備。當缺乏身份識別卡的電動車經過門卡時,設備就會報警,門衛對車輛進行攔截,核實車主信息,達到防盜效果。 
  同時保險公司也承諾為用戶承保,安裝智能防盜系統的車被盜,由保險公司理賠。
 
  目前采荷地區的電動車保有量在1.2萬輛左右,隨著電動車的普及,失竊問題隨之而來。2007年,采荷地區發生電動車盜竊案件227起,2008年達到220起,按每輛車1500元計算,兩年來電動車盜竊案件總額達67萬余元。 
  民警調查發現,電動車盜竊案件多發一方面是電動車車鎖技術含量不高,容易被撬,小區等停放硬件設施不配套,與居民自身防范意識不強也有關系。 
  于是,從今年3月1日起,采荷派出所正式在潔蓮社區的翠柳新村試點,三個出口安裝了智能報警設備,小區里的250多輛電動車有120多輛免費安裝了智能防盜系統,效果立竿見影。 
  潔蓮社區治保主任郭飛介紹,每年翠柳新村被盜的電動車有二三十輛,但今年來僅發生了一起,還是發生在防盜系統安裝前的。 
  據悉,下階段智能防盜系統的范圍將擴大到車輛管理、大宗財物管理、重要人員管理等。從今天開始,該系統將逐步在采荷街道的商教苑、夕照社區、靜怡社區、江汀社區等先后展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