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琪:RFID自主權很重要
觀點
盡管困難重重,我國仍要把制定自己的RFID標準、自主研發RFID技術和產品同步發展,這既是經濟全球化的競爭需求,也是跨越危機的重要力量。
620)this.style.width=620;" border=0>
工信部電子科技委副主任、電子標簽標準工作組組長 張琪女士
從2004年國家金卡工程啟動了RFID應用試點工作開始,中國自己的RFID標準和移動支付標準等研究便艱難起步。最近參加了RFID標準專題技術研討會,感慨良多。
我在IT業界工作了40年,在部機關也已32年了,親身經歷和目睹了因缺失核心技術和國家標準,造成產業發展的被動和大量財富的流失。太多刻骨銘心的教訓讓我深刻體會到,標準與知識產權對我國信息產業發展是何等的重要!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技術專利化、專利標準化、標準國際化”已經是市場競爭的重要特征,發達國家往往通過控制國際標準的制定來搶占發展的制高點; 跨國公司則通過技術專利演變成事實標準,來保持競爭優勢地位。
RFID標準中包含大量關鍵技術,獨立自主地制定中國RFID標準,實現我國RFID產業與應用事業的持續健康發展,營造新的經濟增長點,是我國信息業界義不容辭的責任。
我國RFID產業起步較晚,國內企業和科研院所雖積極開展RFID關鍵技術的研究和自有知識產權的申請,但我們在RFID自主知識產權標準研制方面的推進,仍任重而道遠。
首先,國外公司積累了大量核心技術與專利,增加了國內企業自主創新的難度。由于相關政府部門對RFID標準研發的投入嚴重不足,國內企業對RFID核心技術研發投入的資金與人力相對于國外企業也明顯不足。國內絕大多數企業的RFID技術還處在跟隨階段,能夠提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技術的企業還寥寥無幾。
其次,國內企業在將科研成果轉化為標準方面缺少經驗,對于制定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RFID標準普遍認識不足。對于我們這樣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我國擁有產品門類最為齊全的裝備制造業,又同時是制造業大國和消費市場大國,我們更應該重視自主研制中國的標準,并積極參與到國際相關標準制定工作中,努力搶占制高點、掌握發展的主動權!
有人說,標準化工作最重要的基礎就是領先的技術,我認為還應該補上擁有自主創新的產品,以及開拓結合中國特色的應用示范工程的成功實踐。我國要想在國際RFID標準制定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須結合我國國情,因地制宜,重視中國特殊的應用需求,努力掌握關鍵核心技術,研制出符合中國市場需求的相關產品并產業化,要堅持產用結合,重視應用試點及推廣工作。
10年前在支持TD發展時,我曾說過: 沒有國內產品支持的3G/TD標準只是一紙空文,而沒有市場應用支持的產品又是一堆廢銅爛鐵!對RFID來說,也是一樣,標準、產品及應用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這就要打造完整的標準體系與產業鏈。
我們要努力使國內的標準升級為國際標準,要有信心,同時我們還要高度重視信息安全工作。我國RFID標準的制定不僅關系著國家信息產業的發展和國家的信息安全,也涉及到眾多行業、部門,特別是政府和軍事部門信息化建設和信息應用系統的安全運行和實際利益,這就需要各相關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和廣泛參與。只要我們舉全國之力,就沒有辦不成的事!
金卡工程RFID應用試點使我們看到,中國在RFID產業與應用發展方面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RFID又是智慧地球與數字化生活的核心內容之一。我國擁有很好的歷史發展機遇,我們必須要抓住這個機遇,拼搏奮進,有所成就!面對當前全球范圍的金融危機,這項工作也是創新突圍之舉。新一輪的科技革命正在孕育之中,將成為引領世界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動力,應對金融危機我們要用創新的力量轉危為機。而產業創新是當前應對危機的最有效途徑。近百年產業發展史表明,每一次經濟危機往往伴隨著一場新的產業革命; 而每一次經濟復蘇必然催生新的產業、創造新的需求,從而促進社會進步。
2009年是充滿挑戰和困難的一年,也是存在希望和機遇的一年。只要我們堅定信心,充分利用有利條件,抓住發展機遇,我國ICT產業就一定能夠盡快度過國際金融危機的嚴冬,迎來應用與市場蓬勃發展的春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