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最大醫院采用RFID系統提高病人流動檢測效率
作者:RFID世界網 賀琳
來源:來源網絡(侵權刪)
日期:2010-06-13 11:27:37
摘要:印度最大的醫療機構 Apollo 醫院用 Icegein 一套實時定位系統,利用 Ekahau 標簽,每天引導 250 位病人流經多達 26 道診斷流程。這套系統于今年 5 月份安裝,幫助醫院加快病人流,節省病人的等候時間。雖然,目前衡量系統的所有收益還為時尚早,但該應用不僅縮短病人在醫院的時間,也方便醫院每天接待更多病人。
印度最大的醫療機構 Apollo 醫院用 Icegein 一套實時定位系統,利用 Ekahau 標簽,每天引導 250 位病人流經多達 26 道診斷流程。這套系統于今年 5 月份安裝,幫助醫院加快病人流,節省病人的等候時間。雖然,目前衡量系統的所有收益還為時尚早,但該應用不僅縮短病人在醫院的時間,也方便醫院每天接待更多病人。
Apollo 在印度首家推出套餐服務,即在一天內完成病人年度健康檢查所需的所有程序。病人可在同一天完成一系列檢查,而不是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只進行一道檢測流程。在每年一次健康檢查中,病人于早上 7 點到達,從一個部門移動另一個部門,經歷 26 道檢測程序。這些檢測包括血液檢測、X 光、心臟超音波檢查、超音波和乳房 X 光攝影片。自從 Apollo 推出這款醫療套餐服務后這套方案,印度其它醫院也提供類似的服務。
然而,由于 Apollo 醫院的規模,及服務社區的龐大居住人口(僅 Chennai 市就共有 350 萬人),病人群體很大 - 每天 250 位 - 管理他們在這么多部門間的流動是項大挑戰。病人經常不清楚他們接下來該去哪個部門,他們可能在一個部門做過長不必要的等待,這樣造成某個區域聚集的病人過多,而另一個區域則病人稀疏,形成了瓶頸,從而導致了病人流動的滯緩。雖然,檢查服務于早上 7 點開始,預計于 11 點或 11 點半結束,Icegein 的 CEO Anand Surana 稱,但病人經常直到下午 3 點或更晚才完成檢查。這就限制醫生每天服務的病人人數。
Icegein 系統包括病人采用的有源 RFID 標簽,Wi-Fi 節點讀取標簽,Icegein 軟件編譯和管理讀取數據,數字監測器指示病人流動。Ekahau 發送 2.45 GHz RFID 標簽數據到Icegein 和 Cisco 安裝在診斷區的 24 個 Cisco Wi-Fi 節點。節點接著將信息 - 標簽的 ID 碼及位置(基于接收信號 Wi-Fi 節點的 ID 碼)- 轉發到 Icegein 軟件 Patient Mantra,安裝在醫院后端數據庫上。軟件編譯位置數據,將該信息與現有的病人管理軟件系統(Apollo 用于管理病人看病和收費的相關數據)相對應。
當病人在醫院登記時,Surana 解釋稱,醫院分配一個 2 * 5 英寸的 Ekahau 標簽,標簽的唯一 ID 碼在 Icegein 軟件和 Apollo 后端軟件與病人的姓名和醫療信息相對應。在登記臺,病人收到一份檢測安排,列出他們所需經歷的所有部門,及先去哪個部門。Ekahau 標簽有三個按鈕,工作人員按下其中一個,激活病人追蹤流程。病人在醫院診斷部的任何地方都可通過 Wi-Fi 系統追蹤到。舉個例子,當病人來到血液部,系統根據標簽 ID 的讀取,了解他們到達的時間,判斷出該病人在等待這道檢查。如果病人等待時間超過系統設置,Icegein 軟件在管理員監測 PC 上顯示警報。管理層接著指令員工重新分流部分病人,并利用該數據調整將來檢測流程安排,提高病人流動速度。
當病人進行某項檢查時,如抽血,醫院工作人員按下病人標簽的另一個按鈕,指示檢測開始了。當檢測完成后,員工按下標簽的第三個按鈕。這時,軟件顯示病人接下來該到哪一個部門。各個部門的數字屏幕上顯示病人的姓名和下一個檢測部門,幫助指導病人來到醫院正確的區域。如果病人錯過該信息,來到錯誤的部門,Surana 稱,軟件調整差異,充許病人在該部門檢查,軟件接著在屏幕上再次指引病人參觀下一個正確的部門。
這套系統還有另一項功能。如果病人未完成預定檢測就離開醫院,系統檢測到一個標簽離開 Wi-Fi 節點范圍,計算機屏幕向出口保安人員顯示警報。保安接著截住病人,重新引導他們來到正確區域。如果病人完成了所有的檢測,但離開醫院時沒有退回標簽,他或她會觸發一個警報,通知保安會取回標簽。如果病人在檢測中碰到緊急情況,他或她只需用力拉下標簽,系統觸發一個警報,發送到后端系統。警報顯示在 Icegein 軟件上,指示需要協助的病人姓名及其位置。
目前為止,Apollo 對這套系統十分滿意,認為它大大提高了醫院的病人流動,避免了瓶頸的產生。
Apollo 在印度首家推出套餐服務,即在一天內完成病人年度健康檢查所需的所有程序。病人可在同一天完成一系列檢查,而不是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只進行一道檢測流程。在每年一次健康檢查中,病人于早上 7 點到達,從一個部門移動另一個部門,經歷 26 道檢測程序。這些檢測包括血液檢測、X 光、心臟超音波檢查、超音波和乳房 X 光攝影片。自從 Apollo 推出這款醫療套餐服務后這套方案,印度其它醫院也提供類似的服務。
然而,由于 Apollo 醫院的規模,及服務社區的龐大居住人口(僅 Chennai 市就共有 350 萬人),病人群體很大 - 每天 250 位 - 管理他們在這么多部門間的流動是項大挑戰。病人經常不清楚他們接下來該去哪個部門,他們可能在一個部門做過長不必要的等待,這樣造成某個區域聚集的病人過多,而另一個區域則病人稀疏,形成了瓶頸,從而導致了病人流動的滯緩。雖然,檢查服務于早上 7 點開始,預計于 11 點或 11 點半結束,Icegein 的 CEO Anand Surana 稱,但病人經常直到下午 3 點或更晚才完成檢查。這就限制醫生每天服務的病人人數。
Icegein 系統包括病人采用的有源 RFID 標簽,Wi-Fi 節點讀取標簽,Icegein 軟件編譯和管理讀取數據,數字監測器指示病人流動。Ekahau 發送 2.45 GHz RFID 標簽數據到Icegein 和 Cisco 安裝在診斷區的 24 個 Cisco Wi-Fi 節點。節點接著將信息 - 標簽的 ID 碼及位置(基于接收信號 Wi-Fi 節點的 ID 碼)- 轉發到 Icegein 軟件 Patient Mantra,安裝在醫院后端數據庫上。軟件編譯位置數據,將該信息與現有的病人管理軟件系統(Apollo 用于管理病人看病和收費的相關數據)相對應。

印度最大醫院 Apollo 利用 Ekahau T301B 標簽追蹤定位病人
當病人在醫院登記時,Surana 解釋稱,醫院分配一個 2 * 5 英寸的 Ekahau 標簽,標簽的唯一 ID 碼在 Icegein 軟件和 Apollo 后端軟件與病人的姓名和醫療信息相對應。在登記臺,病人收到一份檢測安排,列出他們所需經歷的所有部門,及先去哪個部門。Ekahau 標簽有三個按鈕,工作人員按下其中一個,激活病人追蹤流程。病人在醫院診斷部的任何地方都可通過 Wi-Fi 系統追蹤到。舉個例子,當病人來到血液部,系統根據標簽 ID 的讀取,了解他們到達的時間,判斷出該病人在等待這道檢查。如果病人等待時間超過系統設置,Icegein 軟件在管理員監測 PC 上顯示警報。管理層接著指令員工重新分流部分病人,并利用該數據調整將來檢測流程安排,提高病人流動速度。
當病人進行某項檢查時,如抽血,醫院工作人員按下病人標簽的另一個按鈕,指示檢測開始了。當檢測完成后,員工按下標簽的第三個按鈕。這時,軟件顯示病人接下來該到哪一個部門。各個部門的數字屏幕上顯示病人的姓名和下一個檢測部門,幫助指導病人來到醫院正確的區域。如果病人錯過該信息,來到錯誤的部門,Surana 稱,軟件調整差異,充許病人在該部門檢查,軟件接著在屏幕上再次指引病人參觀下一個正確的部門。
這套系統還有另一項功能。如果病人未完成預定檢測就離開醫院,系統檢測到一個標簽離開 Wi-Fi 節點范圍,計算機屏幕向出口保安人員顯示警報。保安接著截住病人,重新引導他們來到正確區域。如果病人完成了所有的檢測,但離開醫院時沒有退回標簽,他或她會觸發一個警報,通知保安會取回標簽。如果病人在檢測中碰到緊急情況,他或她只需用力拉下標簽,系統觸發一個警報,發送到后端系統。警報顯示在 Icegein 軟件上,指示需要協助的病人姓名及其位置。
目前為止,Apollo 對這套系統十分滿意,認為它大大提高了醫院的病人流動,避免了瓶頸的產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