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政協: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促進"三個北京"
作者:RFID世界網 收編
來源:人民網
日期:2010-06-11 09:58:57
摘要: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在國民經濟具有重要戰略地位和對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大和長遠影響的產業。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對加快北京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推動首都經濟發展理念、思路、方法的深刻變革,促進“三個北京”和世界城市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在國民經濟具有重要戰略地位和對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大和長遠影響的產業。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對加快北京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推動首都經濟發展理念、思路、方法的深刻變革,促進“三個北京”和世界城市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北京市政協認為,北京科技資源豐富,科技實力領先;高新技術產業舉足輕重;金融資源豐富,資金保障充分。這些都是北京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具備的基礎和條件。但同時,首都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也遇到不少問題及瓶頸:
一、對適合首都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內容和方向不明確
目前,北京市對符合首都發展需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內涵和外延還不太明確,在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方面沒有明確的方向,很難有效引導社會資源加快推動首都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
二、仍然存在創新產業培育和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
一是鼓勵創新、扶持創新的制度體系、組織體系、資源保障體系等還不完善。二是新產業、新技術發現機制不健全。三是產學研合作機制不完善。市場環境不利于引導新產品、新技術的應用,難以形成創新合力。
三、支持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政策力度不足
開發大規模市場需求帶動新興產業發展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難點和關鍵。新興產業由于初期產品不成熟,可能導致消費市場認同度較低,產業發展速度慢、風險大、效益低,甚至導致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中途夭折。
四、對技術創新前期研發和產業化資金支持仍然較少
新興產業的技術多數不是很成熟,技術路線多樣,形成主流的技術路線和產品需要經過市場的長期篩選,在這個過程中需要進行長期反復的創新嘗試,對企業的研發和投入能力要求都比較高。
面對這些問題,北京市政協及民主黨派對大力發展首都戰略性新興產業提出建議:
1、新能源產業。應重點開展鋰離子電池、太陽能光伏、太陽能光熱、風力發電、生物質能和淺層地能等產業化關鍵技術研究,抓緊項目推進,加快成立產業聯盟,把北京建設成新能源研發中心、示范中心、裝備制造業中心,為科技北京、綠色北京建設提供新能源支撐。
2、移動互聯網產業。加快面向移動互聯網的核心網演進關鍵技術的研發,加強在移動通信與互聯網業務融合過程中的商業模式創新和業態創新,促進移動互聯網下傳統電子商務、企業信息管理系統、搜索引擎、手機游戲、移動傳媒、移動社區、移動支付等增值服務的發展。
3、云計算相關產業。重點推動大規模并行計算、海量存儲、云計算終端等云計算核心技術突破,探索構建適合我國國情的云計算標準體系,推動云計算在電信、電子商務、移動互聯網、公共服務等領域廣泛應用。
4、物聯網產業。重點發展高端傳感器、無線通信、集成服務等物聯網三大關鍵環節,重點開發多種微型傳感器和智能傳感器、先進條碼自動識別、智能化信息處理、傳感器節點供電等關鍵技術,開發基于TD—SCDMA、TD—LTE等新一代無線通信技術的物聯網應用,推動物聯網在物流、電子商務、智能交通、城市安全管理、智能社區等領域的廣泛應用。
5、生物醫藥產業。積極開展新型疫苗、基因藥物、干細胞組織工程等生物技術的研發;大力發展航天育種、轉基因新品種,引導育種產業向高端化發展;積極推動心腦血管治療藥物、抗腫瘤藥物、內分泌代謝綜合征治療藥物等的研發和產業化。通過實施新藥創制、傳染病防治等重大專項,推動生物醫藥產業的快速發展。
6、高端制造業。加快電動汽車、數控機床、軌道交通等高端制造業關鍵設備的研發和產業化。電動汽車要努力攻克動力電池、驅動電機、電控系統等關鍵技術,研究具有商業可行性的電動汽車充電站建設和運營模式,加快新能源汽車在公交、環衛等領域的應用示范,實現現有成果的規模化和市場化;數控機床要加大高精度、高效、高速、復合等技術領域的研究,加強數控系統等核心技術的突破,適應高端數控機床產業規模化發展的需要。
7、文化創意產業。促進文化創意產業與高技術產業的融合,使先進的文化創意成果產品化、市場化、規模化,推動文化創意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互動發展。
8、高端會展旅游業。會展旅游業要盡快完善大型會展場館、大型娛樂項目以及周邊交通等配套設施的規劃,創新會展旅游產業內容,提高會展旅游產業技術附加值,進一步提高會展旅游產業的規模。
建立協調機構,加強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規劃和引導;健全體制機制,提高創新效率,促進經濟發展;把技術創新作為發展戰略型新興產業的基礎;完善適合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配套政策;創新投入方式,加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研發和產業化扶持力度。
北京市政協認為,北京科技資源豐富,科技實力領先;高新技術產業舉足輕重;金融資源豐富,資金保障充分。這些都是北京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具備的基礎和條件。但同時,首都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也遇到不少問題及瓶頸:
一、對適合首都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內容和方向不明確
目前,北京市對符合首都發展需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內涵和外延還不太明確,在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方面沒有明確的方向,很難有效引導社會資源加快推動首都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
二、仍然存在創新產業培育和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
一是鼓勵創新、扶持創新的制度體系、組織體系、資源保障體系等還不完善。二是新產業、新技術發現機制不健全。三是產學研合作機制不完善。市場環境不利于引導新產品、新技術的應用,難以形成創新合力。
三、支持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政策力度不足
開發大規模市場需求帶動新興產業發展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難點和關鍵。新興產業由于初期產品不成熟,可能導致消費市場認同度較低,產業發展速度慢、風險大、效益低,甚至導致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中途夭折。
四、對技術創新前期研發和產業化資金支持仍然較少
新興產業的技術多數不是很成熟,技術路線多樣,形成主流的技術路線和產品需要經過市場的長期篩選,在這個過程中需要進行長期反復的創新嘗試,對企業的研發和投入能力要求都比較高。
面對這些問題,北京市政協及民主黨派對大力發展首都戰略性新興產業提出建議:
1、新能源產業。應重點開展鋰離子電池、太陽能光伏、太陽能光熱、風力發電、生物質能和淺層地能等產業化關鍵技術研究,抓緊項目推進,加快成立產業聯盟,把北京建設成新能源研發中心、示范中心、裝備制造業中心,為科技北京、綠色北京建設提供新能源支撐。
2、移動互聯網產業。加快面向移動互聯網的核心網演進關鍵技術的研發,加強在移動通信與互聯網業務融合過程中的商業模式創新和業態創新,促進移動互聯網下傳統電子商務、企業信息管理系統、搜索引擎、手機游戲、移動傳媒、移動社區、移動支付等增值服務的發展。
3、云計算相關產業。重點推動大規模并行計算、海量存儲、云計算終端等云計算核心技術突破,探索構建適合我國國情的云計算標準體系,推動云計算在電信、電子商務、移動互聯網、公共服務等領域廣泛應用。
4、物聯網產業。重點發展高端傳感器、無線通信、集成服務等物聯網三大關鍵環節,重點開發多種微型傳感器和智能傳感器、先進條碼自動識別、智能化信息處理、傳感器節點供電等關鍵技術,開發基于TD—SCDMA、TD—LTE等新一代無線通信技術的物聯網應用,推動物聯網在物流、電子商務、智能交通、城市安全管理、智能社區等領域的廣泛應用。
5、生物醫藥產業。積極開展新型疫苗、基因藥物、干細胞組織工程等生物技術的研發;大力發展航天育種、轉基因新品種,引導育種產業向高端化發展;積極推動心腦血管治療藥物、抗腫瘤藥物、內分泌代謝綜合征治療藥物等的研發和產業化。通過實施新藥創制、傳染病防治等重大專項,推動生物醫藥產業的快速發展。
6、高端制造業。加快電動汽車、數控機床、軌道交通等高端制造業關鍵設備的研發和產業化。電動汽車要努力攻克動力電池、驅動電機、電控系統等關鍵技術,研究具有商業可行性的電動汽車充電站建設和運營模式,加快新能源汽車在公交、環衛等領域的應用示范,實現現有成果的規模化和市場化;數控機床要加大高精度、高效、高速、復合等技術領域的研究,加強數控系統等核心技術的突破,適應高端數控機床產業規模化發展的需要。
7、文化創意產業。促進文化創意產業與高技術產業的融合,使先進的文化創意成果產品化、市場化、規模化,推動文化創意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互動發展。
8、高端會展旅游業。會展旅游業要盡快完善大型會展場館、大型娛樂項目以及周邊交通等配套設施的規劃,創新會展旅游產業內容,提高會展旅游產業技術附加值,進一步提高會展旅游產業的規模。
建立協調機構,加強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規劃和引導;健全體制機制,提高創新效率,促進經濟發展;把技術創新作為發展戰略型新興產業的基礎;完善適合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配套政策;創新投入方式,加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研發和產業化扶持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