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眾教育《棗兒》主創人員就業談大學生就業解決之道
聯合電訊社/北京--又是一年求職季。
完成大學四年學業后,邁出校門本是把多年夢想付諸實現的時刻,然而,除了像《棗兒》主創人員這樣的少數同學可以隨意選擇到令人艷羨的電視臺工作或自主創業外,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卻發現,不要說找一份稱心的工作難,就是找一份普通的工作,也竟然成了一種奢望,每當兒女畢業的時候,全家出動幫忙找工作的情景隨處可見。有人戲稱,畢業即失業,這一說法或許不無夸張,但確實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大學生求職的難度,大學生就業已經成了一個無法回避的社會問題。
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不少招聘單位抱怨招聘難的聲音同樣不絕于耳,甚至放寬條件,提高待遇也難以招聘到合適人才這樣的報道俯首即是,這不僅見于一向不受大學生青睞的普通民營企業,同樣也有不少國內外知名企業甚至一些世界500強公司。
一邊是大量應聘心切的求職者,一邊是大量求賢似渴的招聘者,供需兩旺,按理說,很容易匹配成功,現實卻是雙方的鴻溝越拉越大,專家透露,造成這一局面的深層原因在于缺乏契合點,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這一現象在不久的將來還會進一步激化。
有關調查顯示,現在的大學生雖然都受過很好的知識教育,但真正參與實踐的機會卻不多,提起書本上的東西,大家都可以說得頭頭似道,但動起手來卻遠不如一般技校的學生,而招聘單位卻普遍青睞那些可以快速上手的求職者。
成功孕育出《棗兒》創作團隊的匯眾教育北京數字影視校區對此深有感觸。該院不僅注重通過專家團隊對學員進行全方位的指導,還投入巨資開展大量實踐活動讓每位學員從根本上了解和掌握一部影視作品從最初策劃到后期制作的全過程,不僅幫助學員們成功推出了國內首部網絡高清音樂劇《Doll》和數字高清電影《棗兒》等備受好評的作品,而且通過這種機制培養出來的學員在短短一年的學習后就相當于擁有兩年工作經驗的專業人員,備受招聘單位的歡迎,最具代表性是《棗兒》的主創人員,沒有畢業之前就已經被多家重量級單位“預訂”一空,就業難這樣的問題與他們完全無緣。
這個例子表明,緩解就業壓力,不能單純依靠等、要、靠,根本性的解決之道在于政府、社會、媒體、校方、學生等有關方面形成聯動,共同行動起來,對當前的教育體制進行比較深入的改革,在保持基礎教育優勢的同時,促進教育機構密切了解需求,面向市場培養人才,保證所培養的總是最能滿足市場需求的人才,從而在應屆畢業生與招聘單位之間架起一座暢通無阻的橋梁。
我們期待著大學生就業難這個問題能夠早日得到有效緩解,畢竟國家每培養一名大學生都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如果讓這樣的人才長久得不到充分利用的話,這將是一種非常可怕的浪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