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吊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国产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物聯傳媒 旗下網站
登錄 注冊
RFID世界網 >  新聞中心  >  訪談報道  >  正文

張飛舟:物聯網的內涵及在國內的應用狀況

作者:RFID世界網 收編
來源:IOTer
日期:2010-08-20 09:18:27
摘要:在首屆中國國際物聯網(傳感網)博覽會即將舉辦之際,中國經濟網、電子貿促會就上述問題對北京大學副教授張飛舟博士進行了采訪。
      物聯網概念已成為經濟領域的一大熱門話題。美國權威咨詢機構forrester預測,到2020年,世界上物物互聯的業務,與人人通信的業務相比,將達到30比1。因此,物聯網被稱為下一個萬億級的通信業務。 

      然而物聯網究竟是什么?哪些行業將受益于此?在標準未定、各行業爭奪物聯網發展主導權的混沌局面中,我國該如何抓住重點、實現彎道超車? 

      在首屆中國國際物聯網(傳感網)博覽會即將舉辦之際,中國經濟網、電子貿促會就上述問題對北京大學副教授張飛舟博士進行了采訪。張飛舟任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副院長,從事導航與控制、智能交通以及空間信息智能處理等方面的教學與科研工作多年,在物聯網技術上有專業研究。 



北京大學副教授張飛舟博士


      記者:目前,“物聯網”已經成為社會的熱點話題之一,您如何看待物聯網的內涵?

     張飛舟:物聯網的關鍵不在“物”,而在“網”。物聯網將與媒體互聯網、服務互聯網和企業互聯網一道,構成未來互聯網。物聯網是射頻識別技術與互聯網結合而產生的新型網絡,主要解決物品到物品(Thing to Thing,T2T),人到物品(Human to Thing,H2T),人到人(Human to Human,H2H)之間的互連。其中,H2T是指人利用通用裝置與物品之間的連接,H2H是指人之間不依賴于個人電腦而進行的互連。通常在物聯網研究中不宜采用M2M(Man to Man、Man to Machine、Machine to Machine)概念,容易造成思路混亂,應該采用國際電信聯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 Union,ITU)定義的T2T、H2T和H2H的概念。我個人認為,物聯網的內涵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互聯特征:對需要聯網的物一定要能夠實現互聯互通的互聯網絡; 

      二、識別與通信特征:納入物聯網的“物”一定要具備自動識別與物物通信的功能;

      三、智能化特征:網絡系統應具有自動化、自我反饋與智能控制的特點。 

      記者:您認為物聯網應該優先發展的領域有哪些? 

      張飛舟:物聯網產業具體優先發展的領域應該是: 

      1.RFID產業:物流、金融、零售、物品防偽、環境保護、身份識別等很多方面,都離不開RFID,今后隨著物聯網的大規模應用,其應用范圍會更加廣闊。 

      2.智能家居:不僅包括家里的電表、氣表、水表的智能化處理,還包括空調、冰箱等電器設備,都可以接入物聯網,以監控其運行、減少故障,等等。 

      3.智能交通:在汽車的部件上裝上傳感器,通過網絡與智能指揮后臺聯系起來,這樣人們在駕駛汽車的時候,可提前知道哪個地方出了故障、哪個路段特別擁擠,以減少汽車追尾事故、等待時間和尾氣排放等等。 

      4.智能醫療:將嵌入式芯片裝到患者身上,可隨時感知到患者的血糖、血壓和臟器情況,并通過網絡與后臺的醫療、保健系統聯系在一起,隨時給出警示和應對建議。 

      5.智能電網:是指在發電、輸電、配電、用電等環節應用以物聯網為主的新技術,實現用電的優化配置、節能減排。能源事關國家命脈,發展物聯網應特別關注智能電網。

      記者:如您所說,物聯網實際上是一種應用,能改變社會管理和生活方式。這也是所有人所憧憬的,但目前,物聯網在國內的應用狀況如何? 

      張飛舟:我國發展建設物聯網體系是國家部委以RFID廣泛應用作為形成全國物聯網的發展基礎。自2004年起,國家金卡工程每年都推出新的RFID應用試點工程,項目涉及電子票證與身份識別、動物與食品追蹤、藥品安全監管、煤礦安全管理、電子通關與路橋收費、智能交通與車輛管理、供應鏈管理與現代物流、危險品與軍用物資管理、貴重物品防偽、票務及城市重大活動管理、圖書及重要文檔管理、數字化景區與旅游等。 

      2009年8月7日,溫家寶總理視察無錫微納傳感網工程技術研發中心并發表重要講話之后,“物聯網”概念在國內迅速升溫。與國外相比,我國物聯網發展在最近幾年取得了重大進展。《國家中長期科學與技術發展規劃(2006-2020年)》和“新一代寬帶移動無線通信網”重大專項中均將傳感網列入重點研究領域。 

      目前,我國傳感網標準體系已形成初步框架,向國際標準化組織提交的多項標準提案被采納,傳感網標準化工作已經取得積極進展。2009年9月11日,經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準,全國信息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組建了傳感器網絡標準工作組。 

      科技部“863”計劃第二批專項課題中就包括了超高頻RFID空中接口安全機制及其應用,超高頻讀寫器芯片的研發與產業化,超高頻讀寫功能的移動通信終端開發與產業化,適用于實時定位系統的RFID產品研發及其產業化,RFID標簽動態信息實時管理軟件的研究與開發,在旅游景區、展覽館、博物館的應用以及在出口商品質量追溯與監管中的應用等七個課題。 

      交通運輸行業在高速公路不停車收費、多路徑識別、城市交通一卡通等智能交通領域也有所突破,如廈門路橋管理公司在不停車收費系統中應用RFID技術發行RFID電子標簽共20萬張;廣東聯合電子收費公司自2004年起建立不停車收費系統,發行16萬張RFID電子標簽;中集、中遠公司則在車輛、集裝箱、貨物、堆場等運輸物流領域的管理方面建立了RFID應用示范點。 

      衛生部RFID主要應用領域有衛生監督管理、醫保卡、檢驗檢疫等,已完成了“948”國家牛肉質量追溯系統建設,正在合作開發、建設冷鏈物流(冷鮮水產品及出口菌菇)示范項目,并在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醫院對病人、醫療器械、藥品及病源的實時動態及可追溯管理,以及電子病歷與健康檔案管理等方面開展了試點工作。 

      鐵道部RFID應用已基本涵蓋了鐵路運輸的全部業務。截至2008年底,在全國鐵路1.7萬臺機車和70.8萬輛貨車上安裝了電子標簽,在機務段、局分界站、編組站、區段站、大型貨運站、車輛段(廠)安裝了地面識別設備2000多套,并開發了綜合應用系統,實現了對鐵路列車、機車、貨車的實時追蹤。 

      到2015年底,我國物聯網建設可實現以下目標:①建立我國國家代碼解析服務系統(Code Solution Service,CRS);②建立我國國家物聯網管理中心;③積極引導生產、流通、物流行業或者長三角、珠三角等基礎條件好的行業或者區域開展試點應用,建立行業或區域物聯網管理中心和公共服務平臺,為企業提供溯源、防偽、跟蹤等物聯網公共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