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公交IC卡五年兩"流產" 首日測試運行遇冷
9月29日,公交車IC卡試運行,商報記者走訪發現,海口市民對于公交車IC卡測試運行呼聲并不高,都認為此次如同前幾次一般。
“沒有優惠,又不能掛失,還要交30元押金,難道市民嫌自己錢包里的卡還太少嗎?”海口市一李姓公務員這樣質疑。據了解,目前全國省會城市中沒有推行公交IC卡收費的只有拉薩和海口。
報刊亭無IC卡銷售
當天消息一出,商報記者立即走訪了各大報刊亭,主要了解報刊亭的售卡情況,在南沙路的多家郵政報刊亭,均沒有發現有銷售公交IC卡的蹤跡,許多報刊亭經營者表示,沒有聽說過有公交IC卡銷售。
“你在哪里聽說的?我們這里沒有這種卡買,要買去公交公司買”。一位報刊亭經營者這樣回答記者。
隨后,記者走訪了龍昆南路、南海大道等各大報刊亭以及部分銀行,可都沒有公交車IC卡銷售。而得到的回應均為“不知道”。
記者以市民的身份聯系了海南寶島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客服熱線,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IC卡還沒有正式銷售,只是測試運行,具體什么時候辦卡將發布信息。
公交車無人用IC卡
為了了解是否已有市民使用公交車IC卡,記者搭乘了一趟25路公交車進行調查發現,市民乘車都沒有使用IC卡。乘客王女士告訴記者,以前聽說過IC卡,但沒有見過,只是看到老年人拿證坐車。
隨后,記者又換乘26路、9路公交車,都沒有發現有乘客使用IC卡。同車的乘客表示,辦卡要花費30元的押金和0.6元/月的租金,丟失了又不能掛失,這就白白浪費30元,且價格沒有優惠,還不如每天準備零錢搭車,且每天用現金搭車都成習慣了。
運營單位謝絕采訪
海口公交IC卡具體如何運營?為何又出現眾多“霸王”規定?記者來到五指山路寶島通公司,該公司的工作人員表示,公司規定,謝絕接受任何媒體采訪。
而后,商報記者電話采訪了海口市交通局,該局一位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海口還沒有對公交車IC卡進行試運營,此消息可能是寶島通公司內部進行技術性測試而發布的。
海口公交IC卡 “卡”五年兩“流產”
被“卡”了5年,經過兩次“流產”,在廣大市民的非議中,9月29日我終于試運行了。各位市民和游客,我是海南寶島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張寶島通公交IC卡,暫稱我為卡卡吧,不管是否受歡迎,我都要向市民和游客訴說我的身世和命運。

公交IC卡機
我曾經兩次被“流產”
“2005年1月,經過批準,海口市公汽公司在其旗下的4路、42路公交車上試行公交IC卡收費。”卡卡說,這是他第一次出現在海口。
卡卡說,原定在2005年3月份試行的IC卡未能如期出現。可是由于種種原因有關方面將推行時間延遲到了5月。然而,一直到了2005年6月,等到的消息卻是,IC卡推行的時間將延后,這一‘押’就沒消息了。
“經營成本大,壓力大,推行條件不成熟。”卡卡說,這是有關部門的理由,當時公交補貼機制并不完善,企業經營成本本來就大,如果刷卡量上不去,企業面臨的壓力就越來越大。“我的第一次生命就這樣被‘流產’了。”
“2009年,擱淺數年的公交IC卡再次成為社會各界的話題。這一次,在海口巴士等單位的推動下,海南寶島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再次提出了推行公交IC卡的設想。”卡卡說,當雖然已在900多輛公交車上安裝了刷卡機,但項目卻在此后一直沒有進展。隨后,運營公司通過媒體發布了暫緩進行的消息。
“我的第二次生命又被‘流產’了。”
從“流產兒”到“棄兒”
“我真的那么讓人討厭嗎?”卡卡說,他不僅被“流產”兩次,且還被拋棄轉賣。
卡卡說,今年的2月份,他的原東家海口巴士公司董事長劉陽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當時海口巴士公司已經依法把公交IC卡的股權轉讓給北京一家國有企業——中誠信托公司。劉陽稱,這是一種戰略合作,由于該公司實力強大,他們將憑借雄厚的資金實力重新操盤海口的公交IC卡。至于海口目前發展公交IC卡時機不成熟的事,他不是很清楚。同時,劉陽一再表示,今后操盤海口公交IC卡的北京企業也是國有企業,和以前海口巴士公司操作一樣,都是國有企業,不會讓廣大市民擔心,他們將投入更多的資金發展公交IC卡,方便市民出行。
當時,海口市交通運輸和港航管理局局長王東也表示,海口目前推廣公交IC卡時機還不夠成熟。公交IC卡有助提升海口交通智能化和信息化,為海口交通今后發展方向。發展公交IC卡前提是給廣大市民優惠折扣,但是當前海口公交企業經營狀況比較困難,政府又沒有補助,因此,海口目前推廣公交IC卡時機不成熟,還有待進一步論證。
獲“重生”卻遭唾棄
“測試階段,市民可在全市30多條公交線路的700多輛公交車上體驗到刷卡帶來的便利。”卡卡說,這是寶島通給出的定調,但是從第一天試運行情況來看,幾乎沒有受到市民的歡迎,反而招致市民一片罵聲和質疑。
“公交IC卡采用租用模式,購買的市民需交押金30元,同時每張卡按照0.6元/月扣取租金,市民退卡時,卡需無損壞方可取回押金。在此之前,已持有寶島通卡的用戶須前往寶島通客服中心進行卡片升級,方可繼續使用。”
“這張公交IC卡對老百姓有多少好處呢?持卡乘車沒有優惠;買卡得交工本費;還得時不時大老遠跑去找指定網點充值;一旦丟了卡,卡里的錢就歸運營商了。這樣的公交IC卡,好處和方便都給公司給占了,用卡的市民反倒要背負一大堆麻煩,豈不是欺人太甚!這樣的公交IC卡,要之何用?起碼我是不會去買的,你呢?” 卡卡說,這是他聽到廣大市民的共同呼聲。
卡卡說,他不僅受到市民的質疑和不歡迎,同時也受到公交公司罵聲。
“目前還有四家公交公司沒有承認我的身份。”卡卡說,他的主人提出要收取1.5%服務費,很多公交公司覺得這樣成本比原來的高出許多。一家公交公司負責人說,這樣算下來,他們一年要交近200萬元的服務費,在無人售票的公交時代,還有誰愿意出這些錢呢?
“導致公交IC卡難產的政府補貼等諸多深層次問題是否已經得到妥善解決?官方沒有回應,公司也三緘其口,這些深層次的矛盾,依然存在,隨時可能會要了公交IC卡項目的命。”卡卡說,這是市民給他的“寄語”。
“我已經是二度夭折再‘活’過來的,但愿這一次不要再成為‘犧牲品’了。”卡卡在祈禱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