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長跑考勤,“指紋”比腿更管用?
教育部今年在全國高校推行的冬季長跑活動啟動在即。與往年不同的是,學生先要在一個名叫“鷹網”的網站上注冊,獲得注冊碼后再到學校內錄指紋。學生每次長跑開始和結束時,都需要通過“指紋打卡”的方式進行驗證。
既然大學里連上課都有人“替課”,冬季長跑會不會“一人跑步,全班簽到”,的確令人擔憂。從這個角度來看,為了防止冬季長跑被弄虛作假,連“指紋”這樣的高科技都派上了用場,教育部可謂煞費苦心。
的確,“指紋”這玩藝兒既然是每個人獨一無二,當然不容易造假,更難以被冒名頂替,既然只有自己的手才能按出自己的指紋,要想通過“指紋打卡”,還真是只能用自己的腿去跑步。“指紋打卡”的確有望成為必殺絕招,有了“指紋打卡機”坐鎮,冬季長跑還真是有望“一個都不能少”。不過,給學生多些規范,讓學校管理少些空子的初衷固然沒錯,但是完全寄望于“指紋打卡”來確保冬季長跑的出勤率,則有將深層次問題表面化,將復雜問題簡單化之嫌。
首先,考勤的招數,大學并非從未使過。為了防止學生逃操現象,保證“出勤率”不至于過于難看,跑步簽到點名也相當普遍,“點名考勤”與“指紋打卡”在本質上其實并無不同,只不過前者用的是傳統土辦法;后者披上了高科技的“新馬甲”罷了。至于“點名考勤”中存在的固有缺陷,恐怕“指紋打卡”也依舊難以規避,現實中,盡管駕照考試也采用了“指紋”驗證法,但依舊不乏替考代考者,其實就說明“指紋打卡”并不萬能。
其次,用“按指紋”法確保“考勤”,實際上還是落入了硬性強制的套路中,其本質上與大學所崇尚的自由精神嚴重背離。不可否認,冬季長跑當然是出于加強體育鍛煉的考量,但大學生畢竟都已成年,體育鍛煉是不是仍有強制的必要,冬季長跑是不是一定要強制執行?恐怕需要打上個問號。不僅如此,如今的體育鍛煉方式其實不少,愿意下午打球鍛煉的學生,是不是一定還要晨跑,恐怕也值得商榷。
事實上,高校其實更應培養學生的興趣與習慣,在體育鍛煉方面,也同樣應該尊重學生的興趣和選擇,幫助他們尋找最適合自身的鍛煉方式,統一的冬季長跑,還非要“指紋打卡”,即便是出自好意,恐怕也難免引發更多的逆反心理。正所謂“強扭的瓜”不如“自由戀愛”來得甜蜜,這一樸素哲理,大學的教育管理者顯然應該心中有數,而不應茫然無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