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吊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国产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物聯傳媒 旗下網站
登錄 注冊
RFID世界網 >  新聞中心  >  行業動態  >  正文

感應城市智慧“神經” 問診溫州智能升級方案

作者:黃之宏 繆眎眎
來源:溫州網-溫州日報
日期:2010-10-09 08:13:50
摘要:冰箱告訴你各種飲食搭配與新鮮度,沙發告訴你身體指標正在變化,外出時行李跟著你跑,回家時機器人圍著你轉……在世博園,這不再是科幻電影的想象,一幕幕智能生活的場景得以真實驗證。

  冰箱告訴你各種飲食搭配與新鮮度,沙發告訴你身體指標正在變化,外出時行李跟著你跑,回家時機器人圍著你轉……在世博園,這不再是科幻電影的想象,一幕幕智能生活的場景得以真實驗證。

  生活,會因為城市“智慧”而美好。世博會不僅播撒靈感,更讓每位游客感應了城市智能神經的“末梢”——

  0.5毫米厚的世博會門票,它的芯片“心臟”,感應著未來城市的神經系統。

  從世博門票到香港館卡通天下、滬上生態家的智能樂趣、國家電網館的智能家庭……借助無處不在的神經末梢,“物聯網”這個新鮮的名詞變得鮮活具體,城市智能神經系統已顯示莫大的能力,它的觸角向市政管理、公共安全、智能交通、能源公用、智能家居、金融和商業、醫療衛生、工業和制造業等方方面面延伸。

  世博園正是上海物聯網應用十大示范工程之一。如何布網,如何排局,如何設點,這才是城市智慧功力所在。

  無處不在的城市智能神經末梢,是否已經伸向溫州;無所不能的神經系統,到底離溫州還有多遠;智能生活如何才能漸行漸近?

  我們從世博開始“感應”這場智能革命。

  感應智能卡——

  神經末梢已觸及

  去中國館?朋友會提醒你,先預約。

  在世博園22個預約服務點184臺預約機,只要花20秒預約成功,游客便有更多游園時間,除了現場預約,網絡和手機也同樣提供這項服務。除此之外游客使用“聰明”的門票,還能通過無線射頻(RFID)芯片,享受感應導覽服務,參觀的軌跡和停留時間也都可被感知。

  一邊是有限的場館資源,一邊則是幾十萬游客高漲的觀光欲望,世博園微妙地演繹了城市需求和資源的緊張,也通過“聰明”門票,微妙演繹了城市智能方案的最簡單模型:

  通過傳感器和智能芯片等識別設備,門票等物品能感知游客的需求;通過強大的互聯網絡,游客與遠程場館可預約、可溝通;借助計算機,類似預約的種種“人對物”命令都可以成功處理。

  城市智能神經系統的雛形,是實現人與物、物與物、人與人的互動互聯。

  “這就是物聯網最簡單的角色?!睋刂菹冗M制造業基地的有關負責人介紹,物聯網是國家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去年溫總理提出“感知中國”理念以來,物聯網熱潮席卷全國,京、滬、蘇、粵、浙各省,各地加緊布局相關產業,浙江則計劃在未來五年實現相關產值2000億以上。

  現實的城市,人口越來越密集,衣食住行要求越來越高,資源卻越來越有限:交通擁堵、就餐擁擠、看病排隊……城市化的煩惱困擾著我們。城市需要變得像電腦的中央處理器一樣、像人體神經系統一樣,能夠有序處理每一個命令,協調每一個細胞的新陳代謝,城市生活才會變得智能、便捷。

  如此現狀有望引發需求與生產兩旺。溫州企業先行者認為物聯網,不僅有可能,而且有必要。

  在經濟危機、轉型升級和節能減排等等背景下,物聯網對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生產基地溫州而言,首先是可以培育、帶動面廣、市場空間大的新型產業“蛋糕”,甚至有望成為下一個萬億級新興產業;其次物聯網技術以資本和技術密集姿態介入,可以刺激傳統產業升級,可測健康的鞋,可測身材的衣服,可自動發現問題的汽摩配都能給傳統產業穿上信息新裝;再者物聯網技術發展還有輻射效應,如在能耗、排放智能控制方面運用,能提速低碳經濟進程等等。

  據調查,溫州目前甚至已有二三十家已經參與了物聯網相關設備生產,樂清物聯網產業集群正在發展。而在生活應用方面,像醫院預約、超市物品條形碼、手機預定支付電影票、街頭打印打折券等等初級終端同樣出現,不少商家和單位紛紛“試水”。

  感應智能生活——

  神經系統未探及

  擁有國家電網館的智能電力家電,我們回家途中,電飯煲就能開始工作,節省了煮飯時間;擁有思科館和臺灣館的遠程醫療,或者使用滬上生態家那些聰明的沙發和床,就能根據身體指標的變化“足不出戶”及時診療,醫院動輒排隊的現象可緩解;如果駛入通用汽車館的交通系統,那么堵車的煩惱就可告別。

  有賴于物聯網相關技術的成熟,上海世博會企圖證明,智能生活不是假設,親歷智能生活變革可能就在未來5到10年。

  這些“如果”,在溫州是否也將成為現實?

  我們已經看到市場需求、發現了產業苗頭,也感受到物聯網的現實意義。但產業調查卻表明,星星之火尚無燎原之勢,城市智能神經系統在溫州尚未探及。

  “從事生產的企業,甚至自己都不知道產品是用于物聯網。溫州高校的專家甚至也沒幾個能說出所以然?!眳⑴c相關產業調研的人士認為,溫州首先理念上還沒有“打通”,他如此類比:溫企所做的事情不過生產汽車零部件,卻無法組裝整車,核心技術尚未掌握。

  面向客戶的終端企業,同樣沒有意識到這塊大蛋糕。

  在上海,公交卡除實現了公共汽車、出租車、地鐵、輪渡等交通工具支付外,還與周邊常熟、無錫、蘇州、杭州等地部分公交、出租車實現互通。而溫州公交卡推行多年,不僅沒有更多便利用途,連優惠都沒有,尚不過是錢包多了一張專職充值卡。

  “技術已經成熟,怎么用才是智慧?!毕愀凵虅占敖洕l展局通訊及科技科黃家寶說,同樣從公交卡起步,香港已經有將智能卡與無線射頻技術(RFID)的結合,智能城市、智能生活逐步走近港人。

  十多年后的今天,香港“八達通”名副其實“四通八達”。這張卡不僅覆蓋幾乎所有的交通工具,而且能夠在便利店、快餐、超級市場、停車場和自動售賣機等等終端實現支付,并能用作“門禁”,而且只要擁有同樣芯片,手機、手表、鑰匙扣等等各種形態的物件都能夠成為具有同樣功能的“電子錢包”。

  相形之下,沒有“四通八達”的神經系統,溫州的智能卡,并不是嚴格意義的神經末梢。

  感應智能城市——

  奇經八脈待打通

  在智能卡與智能生活之間,城市“智慧”神經系統如何成長?香港經驗為我們植入了“智能城市”這么一個模塊。

  寵物狗走失了,不用焦急;狗狗皮下智能“身份證”,很容易幫它找到主人,而且還會提醒它接種疫苗的狀況。老人突發急癥,不用著急,讓智能身份證幫忙預約,附近任何一家公共醫院和診所都能共享診療記錄……一塊智能卡,完成交通、教育、醫療、保健等不同領域支付與信息溝通,香港同胞開始走近“一卡通天下”的智能城市。

  這需要打通不同行業壁壘,實現商業盈利模式。

  一組數據可以說明問題。截至2009年底,擁有700多萬人口的香港地區,市面流通的智能卡超過1900萬張,而接受服務供應商則超過2000家,每日完成交易達1100萬宗,交易額高達1億港元。

  服務商網絡越龐大,城市的神經系統就會越發達。換言之,在終端神經末梢和信息量達到一定規模后,物聯網營造的智能城市便會浮出水面。
  基于此,經貿委的相關負責人鼓勵溫企應主動介入:“真正的市場,商業模式和盈利模式,要由企業自己來尋找?!?BR>
  但智能城市并非一企之力可以建成,除了鼓勵企業創新,還需要核心技術攻關,產學研平臺,資源信息共享網絡,社會資本、風險投資及專項資金等多項支持。誰來降低企業研發成本,減少物聯網投資風險;誰來建設公共信息共享平臺,并保證這個平臺的安全。這需要政府來鋪就軌道。

  “當務之急是在調研基礎上制定有效的產業發展規劃,明確發展的方向、領域和布局,建設產業基地以及公共技術服務平臺?!边@位負責人透露,我市相關產業調研已經完成,智能城市未來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