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信息,立足優勢唱響“千億大戲”
作者:唐巍 葛永坤 舒小波
來源:綿陽日報
日期:2010-11-24 09:07:54
摘要:“2+4”特色產業規劃,勾畫出了“綿陽工業”未來愿景。到2015年,坐“頭把交椅”的電子信息產業要成為千億級產業。歷經一年多的“總決戰”,今年1-10月全市規模以上電子信息制造業實現工業總產值364億元,同比增長31.1%。盡管如此,距離“千億”目標,仍然任重道遠。
“2+4”特色產業規劃,勾畫出了“綿陽工業”未來愿景。到2015年,坐“頭把交椅”的電子信息產業要成為千億級產業。
歷經一年多的“總決戰”,今年1-10月全市規模以上電子信息制造業實現工業總產值364億元,同比增長31.1%。盡管如此,距離“千億”目標,仍然任重道遠。
今年7月1日,綿陽被列為西部惟一一個“三網融合”試點城市,此消息猶如一劑強心針,讓綿陽電子信息產業界上下沸騰。有專家估算,在“三網融合”試點中,僅用于電信寬帶升級、廣電雙向網改造、機頂盒配置以及基于音視頻內容的信息服務系統建設投資就將達到2490億元。
這些都是長虹、九洲主打產品的市場機遇。綿陽電子信息產業,立足優勢唱響“千億大戲”!
科學布局,借災后重建之機促進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強大引擎
電子信息產業是推動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支柱,是當今世界公認“經濟增長最快”、“最具發展潛力”的產業。
災后重建,綿陽如何搶抓發展機遇,借機調整、優化電子信息產業結構,進一步提升產業競爭力?
市委、市政府第一時間派出專家組,深入企業、深入園區一一調查、摸排。很快,《綿陽市電子信息產業發展規劃》(2010年—2015年)迅速出爐,這份規劃緊密結合綿陽實際,重點培育和發展六大產業集群。
信息家電產業集群。以高新區和科創區為主要載體,形成嵌入式軟件、IC設計、創新設計、工程技術等核心能力,積極打造長虹數字電視開發中心,聚集長虹多媒體、長虹網絡、九州科技、四川湖山等一大批企業,把信息家電產業集群做大做強做優。
電子材料及電子元器件配套產業集群。以高新區、經開區、金家林工業集中發展區、石馬工業集中發展區、花荄工業園等為主要載體,以九所為技術支撐大力發展磁性材料及器件,完善產業配套鏈條,促進配套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本土配套比重逐漸增加,形成良性發展的配套產業集群。
平板顯示產業集群。以綿陽經開區長虹工業園、高新區為主要載體,聚集虹歐公司、長智光電及一批相關配套企業,加強平板產業鏈本土化建設,促進平板顯示產業聚集發展,形成以模組生產為主、整機產品和生產制造技術并進的產業格局。
光電子產業集群。以綿陽科創區為載體,大力發展LED產業和RFID產業,以封裝、測試、開發應用為基礎,逐步切入芯片和外延開發等上游領域;爭取國家和省上支持綿陽建設成為“LED新光源國家級研發、制造基地和供應商”和“國家RFID應用示范基地”。
軟件與信息服務產業集群、網絡與通信產業集群。以涪城區、科創區為主要載體,培育和發展一大批軟件企業聚集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和下一代網絡技術產品、無線寬帶接入設備、3G手機、光通信及智能網絡設備、網絡能源、光傳輸設備生產企業和航空電子、雷達系統、電子對抗系統、空管系統等軍用整機和系統裝備生產企業,向上爭取在綿建設“國家物聯網示范基地”。
讓優勢產業平穩發展,核心產業突破關鍵環節,著力培育新興產業
兩年多的災后重建,我市在推進電子信息產業快速發展的征程中,針對已有的優勢產業、眼下的核心產業和未來的新興產業,花了很多心思。
對于已有的優勢產業,進一步完善發展環境,加快結構調整升級,轉變產品盈利模式,推動產業向價值鏈中、高端集聚,確保信息家電產業、軍工電子、電子材料和元器件等優勢產業平穩發展。
對于眼下的核心產業,抓住全球產業競爭格局加快調整的機遇,立足自主創新,強化國際合作,加大政府投入,在PDP、LCD、RFID、LED、OLED等關鍵部件和集成電路方面尋求新的突破,不斷掌握關鍵技術與核心技術,實現集成創新和應用創新,打造本土化產業鏈,力爭在新一輪產業競爭中掌握主動權。
與此同時,我市還順勢培育一批新興產業,以新產業帶動新增長。
在軟件及信息服務產業方面,以創新引領、以創新興業,積極發展制造業信息服務系統、辦公自動化、電子政務、電子商務、網絡安全、可視化軟件建模、軟件構件標準、軟件構件庫應用服務等應用軟件;家電整機、電子醫療儀器、雷達、敵我識別系統、工業控制、光機電等產品的嵌入式軟件。
在網絡及通信產業方面,充分發揮大企業龍頭帶動作用,大力發展第三代移動通信(3G)技術、“物聯網”技術和下一代網絡技術(包括NGN、NGI和NGB等)產業,重點發展3G手機、UPS電源、基于IPv6的路由器、交接設備、傳感設備,以及多媒體終端設備等產業。
在光伏產業方面,以太陽能終端系統為切入點,整合四川在光伏產業鏈上的資源,大力發展太陽能儲能電池、終端產品系統等產業。傾力支持長虹、中物院大力發展釩、鋰等大容量、無污染電池儲能技術和產業化。
平穩發展優勢產業,核心產業突破關鍵環節,精心培育新興產業,我市電子信息產業步入了飛速發展的快車道。
“三網融合”首批試點,綿陽電子信息產業結構調整的戰略選擇
今年7月,綿陽被列為全國首批12個“三網融合”試點城市之一,是西部惟一的“三網融合”試點市。消息一出,中國工程院副院長鄔賀銓就算了一筆賬:未來3年可帶動投資和消費10000億元!
鄔賀銓估算,電信寬帶升級、廣電雙向網絡改造、機頂盒產業發展,以及基于音視頻內容的信息服務系統建設的有效投資將達2490億元,可激發和釋放社會的信息服務與終端消費近4390億元……這些,正是綿陽長虹、九洲主打產品的市場機遇。
記者近日在我市電子信息產業“兩大巨頭”長虹、九洲公司采訪時了解到,兩家公司早已進入全國各地有線電視網建設和設備提供,受益于“三網融合”大規模網絡升級改造,可進一步實現企業產能與市場需求的完美結合。其中,長虹在高集成芯片、機頂盒、電子結算平臺、電子消費類終端產品等方面優勢獨到;九洲在光纖光纜、網絡維護軟件、接入網產品及相關電子元器件等方面“長板”明顯,而長虹與九洲“雙劍合璧”,可在“三網融合”前期網絡升級改造中,引領上下游產業風騷。
當然,這僅是“三網融合”給我市電子信息產業帶來“利好”之“冰山一角”。
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資深科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幼平認為,要真正實現“三網融合”可能需要20年。他說,“三網融合”實施光進銅退、光纖入戶、光纖到桌面,為綿陽光通訊傳輸企業帶來了廣闊的市場空間。
同時,在融合性終端產業方面,長虹的智能終端、智能家居和長虹、九洲的智能手機等具有極大的發展機遇。對綿陽發展軟件產業、芯片設計、微電子等也是一次難得的機遇。
再者,綿陽在RFID、電量傳感器、核輻射傳感技術、磁性傳感器、慣性傳感器、音視頻傳感器等方面有很強的產業基礎,“三網融合”將帶動綿陽物聯網產業發展。
作為全國首批試點城市中惟一一個中等城市,綿陽市的“三網融合”試點將為全國330個地級市、2862個縣探索新的路子提供經驗。
圍繞融合性終端產業,大力發展新型顯示器件等關鍵器件產業;圍繞軟件系統平臺,依托四大核心技術能力大力推進軟件和系統集成能力建設,構建開放式系統平臺……
綿陽電子信息產業,路越走越寬。
歷經一年多的“總決戰”,今年1-10月全市規模以上電子信息制造業實現工業總產值364億元,同比增長31.1%。盡管如此,距離“千億”目標,仍然任重道遠。
今年7月1日,綿陽被列為西部惟一一個“三網融合”試點城市,此消息猶如一劑強心針,讓綿陽電子信息產業界上下沸騰。有專家估算,在“三網融合”試點中,僅用于電信寬帶升級、廣電雙向網改造、機頂盒配置以及基于音視頻內容的信息服務系統建設投資就將達到2490億元。
這些都是長虹、九洲主打產品的市場機遇。綿陽電子信息產業,立足優勢唱響“千億大戲”!
科學布局,借災后重建之機促進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強大引擎
電子信息產業是推動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支柱,是當今世界公認“經濟增長最快”、“最具發展潛力”的產業。
災后重建,綿陽如何搶抓發展機遇,借機調整、優化電子信息產業結構,進一步提升產業競爭力?
市委、市政府第一時間派出專家組,深入企業、深入園區一一調查、摸排。很快,《綿陽市電子信息產業發展規劃》(2010年—2015年)迅速出爐,這份規劃緊密結合綿陽實際,重點培育和發展六大產業集群。
信息家電產業集群。以高新區和科創區為主要載體,形成嵌入式軟件、IC設計、創新設計、工程技術等核心能力,積極打造長虹數字電視開發中心,聚集長虹多媒體、長虹網絡、九州科技、四川湖山等一大批企業,把信息家電產業集群做大做強做優。
電子材料及電子元器件配套產業集群。以高新區、經開區、金家林工業集中發展區、石馬工業集中發展區、花荄工業園等為主要載體,以九所為技術支撐大力發展磁性材料及器件,完善產業配套鏈條,促進配套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本土配套比重逐漸增加,形成良性發展的配套產業集群。
平板顯示產業集群。以綿陽經開區長虹工業園、高新區為主要載體,聚集虹歐公司、長智光電及一批相關配套企業,加強平板產業鏈本土化建設,促進平板顯示產業聚集發展,形成以模組生產為主、整機產品和生產制造技術并進的產業格局。
光電子產業集群。以綿陽科創區為載體,大力發展LED產業和RFID產業,以封裝、測試、開發應用為基礎,逐步切入芯片和外延開發等上游領域;爭取國家和省上支持綿陽建設成為“LED新光源國家級研發、制造基地和供應商”和“國家RFID應用示范基地”。
軟件與信息服務產業集群、網絡與通信產業集群。以涪城區、科創區為主要載體,培育和發展一大批軟件企業聚集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和下一代網絡技術產品、無線寬帶接入設備、3G手機、光通信及智能網絡設備、網絡能源、光傳輸設備生產企業和航空電子、雷達系統、電子對抗系統、空管系統等軍用整機和系統裝備生產企業,向上爭取在綿建設“國家物聯網示范基地”。
讓優勢產業平穩發展,核心產業突破關鍵環節,著力培育新興產業
兩年多的災后重建,我市在推進電子信息產業快速發展的征程中,針對已有的優勢產業、眼下的核心產業和未來的新興產業,花了很多心思。
對于已有的優勢產業,進一步完善發展環境,加快結構調整升級,轉變產品盈利模式,推動產業向價值鏈中、高端集聚,確保信息家電產業、軍工電子、電子材料和元器件等優勢產業平穩發展。
對于眼下的核心產業,抓住全球產業競爭格局加快調整的機遇,立足自主創新,強化國際合作,加大政府投入,在PDP、LCD、RFID、LED、OLED等關鍵部件和集成電路方面尋求新的突破,不斷掌握關鍵技術與核心技術,實現集成創新和應用創新,打造本土化產業鏈,力爭在新一輪產業競爭中掌握主動權。
與此同時,我市還順勢培育一批新興產業,以新產業帶動新增長。
在軟件及信息服務產業方面,以創新引領、以創新興業,積極發展制造業信息服務系統、辦公自動化、電子政務、電子商務、網絡安全、可視化軟件建模、軟件構件標準、軟件構件庫應用服務等應用軟件;家電整機、電子醫療儀器、雷達、敵我識別系統、工業控制、光機電等產品的嵌入式軟件。
在網絡及通信產業方面,充分發揮大企業龍頭帶動作用,大力發展第三代移動通信(3G)技術、“物聯網”技術和下一代網絡技術(包括NGN、NGI和NGB等)產業,重點發展3G手機、UPS電源、基于IPv6的路由器、交接設備、傳感設備,以及多媒體終端設備等產業。
在光伏產業方面,以太陽能終端系統為切入點,整合四川在光伏產業鏈上的資源,大力發展太陽能儲能電池、終端產品系統等產業。傾力支持長虹、中物院大力發展釩、鋰等大容量、無污染電池儲能技術和產業化。
平穩發展優勢產業,核心產業突破關鍵環節,精心培育新興產業,我市電子信息產業步入了飛速發展的快車道。
“三網融合”首批試點,綿陽電子信息產業結構調整的戰略選擇
今年7月,綿陽被列為全國首批12個“三網融合”試點城市之一,是西部惟一的“三網融合”試點市。消息一出,中國工程院副院長鄔賀銓就算了一筆賬:未來3年可帶動投資和消費10000億元!
鄔賀銓估算,電信寬帶升級、廣電雙向網絡改造、機頂盒產業發展,以及基于音視頻內容的信息服務系統建設的有效投資將達2490億元,可激發和釋放社會的信息服務與終端消費近4390億元……這些,正是綿陽長虹、九洲主打產品的市場機遇。
記者近日在我市電子信息產業“兩大巨頭”長虹、九洲公司采訪時了解到,兩家公司早已進入全國各地有線電視網建設和設備提供,受益于“三網融合”大規模網絡升級改造,可進一步實現企業產能與市場需求的完美結合。其中,長虹在高集成芯片、機頂盒、電子結算平臺、電子消費類終端產品等方面優勢獨到;九洲在光纖光纜、網絡維護軟件、接入網產品及相關電子元器件等方面“長板”明顯,而長虹與九洲“雙劍合璧”,可在“三網融合”前期網絡升級改造中,引領上下游產業風騷。
當然,這僅是“三網融合”給我市電子信息產業帶來“利好”之“冰山一角”。
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資深科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幼平認為,要真正實現“三網融合”可能需要20年。他說,“三網融合”實施光進銅退、光纖入戶、光纖到桌面,為綿陽光通訊傳輸企業帶來了廣闊的市場空間。
同時,在融合性終端產業方面,長虹的智能終端、智能家居和長虹、九洲的智能手機等具有極大的發展機遇。對綿陽發展軟件產業、芯片設計、微電子等也是一次難得的機遇。
再者,綿陽在RFID、電量傳感器、核輻射傳感技術、磁性傳感器、慣性傳感器、音視頻傳感器等方面有很強的產業基礎,“三網融合”將帶動綿陽物聯網產業發展。
作為全國首批試點城市中惟一一個中等城市,綿陽市的“三網融合”試點將為全國330個地級市、2862個縣探索新的路子提供經驗。
圍繞融合性終端產業,大力發展新型顯示器件等關鍵器件產業;圍繞軟件系統平臺,依托四大核心技術能力大力推進軟件和系統集成能力建設,構建開放式系統平臺……
綿陽電子信息產業,路越走越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