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經濟形態:制造是服務業的支撐
摘要:——訪科技部高新技術發展及產業化司楊咸武副司長
科技部高新技術發展及產業化司楊咸武副司長在接受ENI經濟和信息化網站記者獨家專訪時,他說:“過去,由于我們過分的看重制造業,我國發展成為了 ‘世界工廠’,也因此導致了大量的能源消耗和環境嚴重污染?!睏钏鹃L明確指出:“我們應該把制造作為服務業的一個支撐,沒有服務的制造業不可能實現可持續發展。今后的經濟形態是以服務作為一條經濟發展的主線,以滿足生活、生產需求為目標的服務,在服務的過程中需要一種實現的手段,制造業從屬于服務業?!睏钏鹃L進一步表示以制造支撐服務是社會發展的一大趨勢。
楊咸武司長認為中國發展服務業依然存在兩個層面的問題,第一,我國服務業所占比重小,既僅占GDP 40%,2008年調整之后,占41.8%,和西方發達國家服務業占GDP70%以上相比較,差距還是很大,我們至少要達到百分之五、六十,服務業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第二,我國服務業內部結構不合理,并且現代服務業恰恰是對高端人才的需求,比制造業對人才的要求更高,服務業面向各種人才的需求,我國需要大力發展高端現代服務業。
近兩年我國特別強調發展現代服務業,是因為我國制造業已經高速發展,但是,楊司長指出:我國的服務業與制造業不匹配。他進而分析并認為:“服務業和制造業是一個共生的關系,但服務業已經成為我國制造業發展、已經成為其他產業進一步發展的瓶頸?!狈諛I已經遠遠落后于我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水平,楊司長呼吁“我們需要補上這一課”!
談到我國不同區域服務業的發展,楊咸武司長告訴記者:無論是生產型服務業還是消費型服務業都是在社會經濟相對發達的地區起步和率先發展起來的,離開了社會經濟的基礎和條件,服務業不可能有很好的發展,服務業發展一定與本地區的農業、制造業都相關。生產型服務業面向生產、面向企業;消費型服務業面向家庭、面向個人,如果一個地區的經濟基礎弱和經濟條件差,人們的收入水平低,對服務的需求也不會很高。服務業的發展一定是和國家、地方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密切相關,不會與其他產業的發展脫節。他表示,推動整個服務業發展,要有一個適當的比例。但可以肯定的是目前我國服務業的水平和比例都太低了。他說:“十七大提出要加大發展現代服務業力度,提高服務業的比重和水平,比重就是服務業的總量,改變服務業在經濟構成中比重太小,水平太低的局面,改變智能型服務占整個服務業比例很低的現狀,發展現代服務業。”
在科技部主抓服務業工作多年、近年又從事領導和推動我國制造業信息化發展工作,對于制造業及其信息化未來的整體發展態勢,楊咸武司長在闡述了服務業發展方向的同時由此及彼進而提出了企業信息化、IT\信息化產業發展的價值取向:如果說制造業由過去的賣產品轉向服務,在制造業的信息化過程中,企業買軟件也是同理。企業并非為了買軟件而買軟件,而是為了解決其內部的問題,要的是一種服務。不論軟件廠商用什么方法、軟硬件如何開發,客戶只看結果是否能夠幫助自己解決問題。
楊咸武司長說:“信息技術的發展已經進入到了一個新階段,新階段的發展標志就是以應用為導向,而并非大的調整、變革、新技術取代原來技術,正在孕育新的變革,而新的變革在哪?還不是很清晰?!彼?,現在的發展階段是沿著以往的技術和多年的積累,怎樣更好的服務于社會,包括制造業的信息化。其實,社會運行本質上都是信息技術在各個方面的深度應用?!毙畔a業發展要找到落腳點需要有大量的客戶應用,信息產業才會有所發展。使用大量信息技術的同時對其他產業起到支撐和促進的作用。我們把服務業當成一個產業來做,把信息技術作為重點,把開發和應用結合起來,把信息技術更深、更廣的向各個行業、各個方面滲透、應用,這也是信息產業下一步發展的市場所在。
未來發展我國服務業,將以服務帶動制造的經濟態勢,那么,制造業應當如何提升,從而更好的服務各行業?楊咸武司長認為:作為制造企業需要考慮服務的問題,作為國家更應該考慮服務業的發展。他說:“過去,政府引導、鼓勵、支持制造業發展,未來,我國是否可以變為引導、鼓勵支持服務業發展,用服務業把制造業貫穿起來,這樣我們的制造才有服務的對象?!彼信e了兩個既通俗易懂又顯而易見的示例:用戶買一臺計算機,買計算機的目的是如何“為我”服務,但如果制造商能夠為了服務而送計算機呢?其目的不在于計算機而在于服務。因此需要把滿足客戶需求再延伸一段,而用戶是購買其最本質的需求。就像買電視機并非為了看電視機而是把電視機作為一個收看節目的工具。
推動現代服務業發展,進而帶動制造業等相關產業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由運營商組織產品制造商、提供商、服務商等社會資源,形成利益共同體,在一個運營平臺上共同完成對客戶的服務,這也是未來發展的趨勢——在價值鏈高端,組織社會資源,以服務需求為根本和產業鏈條的商業運營?!卑ㄖ圃鞓I、信息產業和服務業,面向未來經濟發展,楊咸武司長提出了全新的以服務為宗旨和目標的商業理念和運營模式。
視頻:http://www.enicn.com/article/2010-01-27/012L0R02010.shtml
楊咸武司長認為中國發展服務業依然存在兩個層面的問題,第一,我國服務業所占比重小,既僅占GDP 40%,2008年調整之后,占41.8%,和西方發達國家服務業占GDP70%以上相比較,差距還是很大,我們至少要達到百分之五、六十,服務業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第二,我國服務業內部結構不合理,并且現代服務業恰恰是對高端人才的需求,比制造業對人才的要求更高,服務業面向各種人才的需求,我國需要大力發展高端現代服務業。
近兩年我國特別強調發展現代服務業,是因為我國制造業已經高速發展,但是,楊司長指出:我國的服務業與制造業不匹配。他進而分析并認為:“服務業和制造業是一個共生的關系,但服務業已經成為我國制造業發展、已經成為其他產業進一步發展的瓶頸?!狈諛I已經遠遠落后于我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水平,楊司長呼吁“我們需要補上這一課”!
談到我國不同區域服務業的發展,楊咸武司長告訴記者:無論是生產型服務業還是消費型服務業都是在社會經濟相對發達的地區起步和率先發展起來的,離開了社會經濟的基礎和條件,服務業不可能有很好的發展,服務業發展一定與本地區的農業、制造業都相關。生產型服務業面向生產、面向企業;消費型服務業面向家庭、面向個人,如果一個地區的經濟基礎弱和經濟條件差,人們的收入水平低,對服務的需求也不會很高。服務業的發展一定是和國家、地方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密切相關,不會與其他產業的發展脫節。他表示,推動整個服務業發展,要有一個適當的比例。但可以肯定的是目前我國服務業的水平和比例都太低了。他說:“十七大提出要加大發展現代服務業力度,提高服務業的比重和水平,比重就是服務業的總量,改變服務業在經濟構成中比重太小,水平太低的局面,改變智能型服務占整個服務業比例很低的現狀,發展現代服務業。”
在科技部主抓服務業工作多年、近年又從事領導和推動我國制造業信息化發展工作,對于制造業及其信息化未來的整體發展態勢,楊咸武司長在闡述了服務業發展方向的同時由此及彼進而提出了企業信息化、IT\信息化產業發展的價值取向:如果說制造業由過去的賣產品轉向服務,在制造業的信息化過程中,企業買軟件也是同理。企業并非為了買軟件而買軟件,而是為了解決其內部的問題,要的是一種服務。不論軟件廠商用什么方法、軟硬件如何開發,客戶只看結果是否能夠幫助自己解決問題。
楊咸武司長說:“信息技術的發展已經進入到了一個新階段,新階段的發展標志就是以應用為導向,而并非大的調整、變革、新技術取代原來技術,正在孕育新的變革,而新的變革在哪?還不是很清晰?!彼?,現在的發展階段是沿著以往的技術和多年的積累,怎樣更好的服務于社會,包括制造業的信息化。其實,社會運行本質上都是信息技術在各個方面的深度應用?!毙畔a業發展要找到落腳點需要有大量的客戶應用,信息產業才會有所發展。使用大量信息技術的同時對其他產業起到支撐和促進的作用。我們把服務業當成一個產業來做,把信息技術作為重點,把開發和應用結合起來,把信息技術更深、更廣的向各個行業、各個方面滲透、應用,這也是信息產業下一步發展的市場所在。
未來發展我國服務業,將以服務帶動制造的經濟態勢,那么,制造業應當如何提升,從而更好的服務各行業?楊咸武司長認為:作為制造企業需要考慮服務的問題,作為國家更應該考慮服務業的發展。他說:“過去,政府引導、鼓勵、支持制造業發展,未來,我國是否可以變為引導、鼓勵支持服務業發展,用服務業把制造業貫穿起來,這樣我們的制造才有服務的對象?!彼信e了兩個既通俗易懂又顯而易見的示例:用戶買一臺計算機,買計算機的目的是如何“為我”服務,但如果制造商能夠為了服務而送計算機呢?其目的不在于計算機而在于服務。因此需要把滿足客戶需求再延伸一段,而用戶是購買其最本質的需求。就像買電視機并非為了看電視機而是把電視機作為一個收看節目的工具。
推動現代服務業發展,進而帶動制造業等相關產業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由運營商組織產品制造商、提供商、服務商等社會資源,形成利益共同體,在一個運營平臺上共同完成對客戶的服務,這也是未來發展的趨勢——在價值鏈高端,組織社會資源,以服務需求為根本和產業鏈條的商業運營?!卑ㄖ圃鞓I、信息產業和服務業,面向未來經濟發展,楊咸武司長提出了全新的以服務為宗旨和目標的商業理念和運營模式。
視頻:http://www.enicn.com/article/2010-01-27/012L0R02010.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