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吊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国产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物聯傳媒 旗下網站
登錄 注冊
RFID世界網 >  新聞中心  >  行業動態  >  正文

工信部電信研究院通信標準研究所副總工黨梅梅演講

作者:新浪科技
來源:來源網絡(侵權刪)
日期:2010-04-14 09:36:35
摘要:2010年全球IPv6新一代互聯網高峰會議4月7日在北京召開,大會主題為2010——中國IPv6商用元年。以下為工業與信息化部電信研究院通信標準研究所副總工程師黨梅梅演講實錄:

620)this.style.width=620;" border=0>

科技時代_圖文:電信研究院通信標準研究所副總工黨梅梅
 

電信研究院通信標準研究所副總工黨梅梅 

  2010年全球IPv6新一代互聯網高峰會議4月7日在北京召開,大會主題為2010——中國IPv6商用元年。 

  以下為工業與信息化部電信研究院通信標準研究所副總工程師黨梅梅演講實錄: 

  黨梅梅:各位嘉賓下午好! 

  我是來自工業和信息化部電信研究院的,我今天很高興有機會跟大家交流物聯網相關的內容。 

  我今天跟大家交流的內容主要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涉及物聯網相關的概念和網絡架構。這也是我們研究院去年一年經過很長的梳理,首先確定的觀點。第二部分是關鍵技術發展及國際標準化現狀。最后一部分介紹一下CCSA目前成立的泛在網技術委員會的標準化工作。 

  對于物聯網的概念,最早提出是在1999年。在ITU的2005年的報告中,指出來我們目前的通信技術實際上是局限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人的目標,那么未來是會發展到連接任何物體的階段,因此就有了物聯網。早期對于物聯網這個詞的理解,是基于RFID的一種物聯網絡。但是,隨著技術的發展,去年我們中國物聯網的概念和國際上發展中國家來看,不僅僅是RFID這種底層的技術,所以它的內涵已經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 

  我們研究院的觀點認為,物聯網是指在物理世界的實體中,部署具有一定感知能力、計算能力和執行能力的嵌入式芯片和軟件,使之成為智能物體,通過網絡設施實現信息傳輸、協同和處理,從而實現物與物、物與人之間的互聯。歸納物聯網的三個關鍵環節,我們認為是感知、傳輸、處理。 

  目前大家普遍提到的無線傳感器網絡,我們也比較贊成華為等的觀點。我們認為,其實傳感器的應用是非常廣泛的,而且也是歷史非常悠久的,但是發展到后來,由于傳統的傳感器的設備,加上通信的模塊,以及數據傳輸和處理的模塊,構成了傳感器節點,它具有感知、計算和通信的能力。那么這種傳感器節點之間,可能是通過自組織的方式等形成一個網絡,我們認為是傳感器的網絡。 

  雖然這些概念業界還是非常多,包括了傳感器網絡、物聯網和泛在網。我們認為,雖然這些概念的來源不同、它的側重點和內涵不同,但是彼此是互相關聯的。實現物聯網和泛在網的必要條件,我認為是從物理世界或信息的各種技術手段,實際上我們通過我們現在的網絡,向底層進行滲透的技術,這包括了傳感器的技術、RFID的技術、二維碼和其他的一些技術。那么,這種技術逐步的成熟,促進了物和物的通信實現變成一種可能。 

  從泛在網整體的發展目標來說,我們說它是整個信息社會發展的一種愿景,因此它本身具有比物聯網更廣泛的內涵。現階段,我們認為處于物聯網的階段,本身這幾個概念末端的技術,就是最底層的這些技術,還有它的基礎網絡和通信對象是不完全一樣的。另外,在下一代互聯網,大家也認為和目前的概念之間會存在一定的關系。對于下一代互聯網的話,我們的觀點是說在下一代互聯網的關鍵技術,會在目前的物聯網和泛在網當中有一定的應用,但是他們的目標還是不一樣的。 

  從物聯網的網絡架構來看的話,基于ITU的架構,也提出了三層的模型。當然了,這個三層的模型,我想在目前業界基本上是比較認可的。存在著感知延伸層、應用層、網絡層的三層架構。對于電信網的架構來看,我們說它主要的向下多了一個感知延伸層,上面多了更多的應用。而感知延伸層的技術,就包含了目前大家能夠看到的各種各樣的感知延伸層的技術。包括了RFID的技術,攝像頭技術,以及短距離無線通信、自組織、傳感器網絡等等的技術。網絡層會基于我們目前現有的網絡的架構,比如說我們目前已經有的這些網絡,包括我們的電信網、互聯網,但是為了支持未來物聯網新的業務特征,我們現在傳統的電信網、物聯網可能會做一些優化。目前,我們在電信網里面大家在研究,我們是不是需要在無線的空口上做一些優化,或者是在核心網的層面上做一些優化。應用層是面向各行各業做一些應用,而目前我們大家所看到的應用,就是我們能夠想象到的各種各樣的應用。包括在各個行業,個人健康、電網、家居、環境、農業上應用。

  對于泛在網我們認為離我們更遠,因此我們把它的發展歸納成幾個不同的階段。這個階段也是我們對于概念梳理之后,認為是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我們認為是泛在物聯的階段,第二個階段稱為泛在協同的階段,第三個階段是泛在融合的階段。在泛在物聯的階段,我們看到的更多的應用是行業孤立的行業應用。在泛在協同階段,服務和行業之間有一些協同。在泛在融合階段,不同的應用和網絡之間會發生關聯,并且形成一個融合、協同的網絡。 

  第二部分,我們會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關鍵技術和國際標準化的現狀。物聯網的關鍵技術,我們認為它是涵蓋很多技術的,不僅僅是談到很簡單的技術的組合。實際上,我們目前認為它涉及到傳感技術、計算技術、網絡通信技術、軟件技術、識別技術,以及像我們目前在智能不方面涉及到的嵌入式的技術和納米技術。 

  在這里跟大家探討一下感知延伸的技術。從感知延伸層的概念來講,它包含了底層的通信技術,以及自組織組網的技術,還有網絡層的技術。剛才華為的演講嘉賓也談到了,目前我們在感知延伸層用得比較多的是2.4的技術,而在本身并不存在物聯網的技術,現代它和傳感器結合,構成了主流的無線通信技術,它主要是包含物聯和MAC兩層。從發展來看,它也存在早期是面向低速WPON的標準。另外,去年的時候也成立了15.4G,另外在面向個人身體通信,也成立了15.6的標準組織。目前802.154的技術,目前技術已完成。 

  研制延伸層是以Zigbee為主的,這包括了物理層、外層、規范,定義了網絡層和應用層的規范,以及為不同的應用層定義了API的接口。這個協議的初衷是為了802.154,所以協議定義得相對比較簡單,實現上來講,在目前的產業界已經有很多的實現。在網絡層也定義了非常靈活的路由的機制,那么在應用層也定義了很多的應用。那么,上層是IPv6,這是我們做互聯網人希望看到的架構,仍然是基于IP協議的。從目前的現狀來看,仍然是以Zigbee 為協議的網絡層為主,當然有一些非標準的協議。隨著IPv4的逐步普及,另外就是IP協議本身的技術優勢,也使得IPv4在物聯網逐步推進。一方面是IP 協議本身具有很多的技術優勢,它本身的開放性的特征。另外,我們也知道它有很多的地址空間,能夠滿足未來物聯網物物通信的需求。同時,IP協議與物理層沒有任何的,可以獨立于物理層,這樣我們可以方便地對它進行設計。當然,需要做很多的簡化設計,這就是IETF目前所經營的工作。 

  那么IETF的6LoWPAN工作組,已經推出了RFC,還包括了一些優化。還有一個是ipso聯盟。未來的話,IP協議可能會比Zigbee 非IP架構更加成為標準。 

  國際的標準組織不是哪個組織可以獨立完成的,有一些是ITU-T、ETSI、ISO,還有從電信網絡的架構來做的及比如說OMA這樣的組織。不同的國際標準組織的側重點是不一樣的,因此它的進展也是不一樣的,我們認為目前不存在主流的物聯網的國際標準組織,而是很多的標準組織來協同完成這個工作。 

  最后一部分,我簡單說一下CCSA所承載的泛在網技術工作委員會。我們有4個工作組,是宮體工作組、應用工作組、網絡工作組、感知延伸工作組。目前已經啟動了相關的研究工作,現在我們已經了比較多,而且繼承了以前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的一些工作,包括我們在M2M方面的研究,另外我們在泛在網和物聯網結合方面的研究,以及對于6LoWPAN方面的研究工作已經啟動了很久,我們已經前面啟動了標準化的研究工作。 

  CCSA這個標準化委員會,我們是啟動自主創新、應用牽引、服務產業、開放合作,分析行業需求、總結標準化需求、提煉標準化關鍵技術點。聯合研究機構、運營商、設備商、行業用戶、應用開發商來推動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