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部委整飭購物卡 商家銷售額或將大幅下降
2011年5月底,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中國人民銀行、監察部、財政部、商務部、稅務總局、工商總局、預防腐敗局《關于規范商業預付卡管理的意見》(下稱《意見》),《意見》意欲用實名制等措施剎住購物卡腐敗。商超購物卡整飭風暴來臨。
卡里乾坤大
“毫不夸張地說,購物卡的銷售讓很多民營企業獲得了‘第一桶金’,是民營零售企業重要的融資渠道。”一位不愿具名的零售業高管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
“以一家百貨店為例,單憑每年幾百萬元的盈利很難支撐它的快速擴張,如果發行購物卡的話,一下子就能融資數千萬元乃至上億元。這種籌資方式不僅沒有成本,甚至每年還有利息收入。”上述高管表示。
購物卡的銷售事實上是一種“類金融”經營模式。發卡方印制購物卡銷售給買家時,通過現金或者銀行轉賬的方式預先收取了買家的資金。而此時購卡人要消費完整張卡的金額則需要一段時間,這相當于在這段時間里發卡方零成本融到了資金。
可見,購物卡帶來的現金流對零售企業意義重大。根據Wind資訊統計,在零售業53家上市公司中,截至2010年底預收賬款總額為346.5億元,是其短期借款的1.5倍。
另外,購物卡占據零售銷售額很大比例,對于一些市場占有率較高的區域零售企業,其購物卡的銷售甚至占據銷售額的30%。王府井百貨2010年報顯示,2010年王府井百貨營業收入139.46億元,預收款項20.31億元,占營業收入14.5%。據了解,除了王府井自己發行的購物卡之外,再加上商通卡、雅酷卡、福卡等聯名卡的消費,購物卡消費額應該占公司整個銷售收入20%以上。
對于區域零售企業而言,購物卡還是鎖定客戶,打擊競爭對手的最好方式。“你買了A超市的購物卡,就不可能去B超市消費,這樣就鎖定了自己的消費群。”世紀聯華華北區副總經理何向陽告訴本報記者。
上海尚益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胡春才認為,購物卡的營銷還是本土企業應對外資零售商的“利器”。“盡管沃爾瑪、家樂福等外資零售商也發行購物卡,但由于其在區域市場門店數量少,與地方事業單位等團購客戶人脈關系沒有本土企業熟,因此,內資在購物卡銷售上更有優勢。”胡春才表示。
由于購物卡對零售企業作用重大,零售企業對購物卡的銷售有著明確的業績考核指標,一些企業甚至成立了獨立的部門來運營購物卡。記者從某區域零售商獲得的內部文件顯示,該企業將購物卡的銷售與門店的業績進行掛鉤。如果門店購物卡的銷售超過了總部年初下達的指標,超出的部門則按照千分之五的比例獎勵給門店。
零售商態度曖昧
目前大部分零售商處于觀望狀態。“由于目前出臺的政策還沒有到操作層面,我們只能邊走邊看,一旦實名制落實到了消費層面,勢必會影響到企業銷售額,我們會想辦法從其他方面來提高銷售。”北京一家購物中心老總告訴記者。
《意見》規定,一次性購買1萬元及以上不記名商業預付卡(即購物卡)的單位或個人應進行實名登記。但上述意見沒有規定使用購物卡消費者在消費的時候是否需要實名登記。
“如果僅僅是購卡需要實名登記的話,這樣的監管方式意義不大,因為在消費端同樣是無法監管的。”因此,有業內人士認為,目前的這個規定不具備操作性。
購物卡最初是以提貨券形式出現于零售企業。一些單位發福利,為了方便攜帶,從超市購買提貨券。提貨券是紙質印刷的,并且只能限定某種單一商品,比如蘋果券就只能購買蘋果,不能買其他的商品。
后來,用提貨券購買商品的消費者與超市商議,可否用提貨券換取其他同等價格的商品。超市為了擴大銷售額,便發行了代金券。
紙質的代金券容易偽造,隨著零售企業信息化的進步,帶有磁條或者芯片的IC卡取代了紙質的代金券,于是變成了目前市面上比較流行的購物卡。
后有第三方機構瞄準了這塊市場,發卡行可以在自己簽約商戶內使用的聯名卡,如商通卡、雅酷卡、福卡等均屬此類購物卡。
購物卡在為企業帶來巨大效益的同時,為監管層帶來難題。“零售企業發行購物卡其實是一種‘類金融’模式,要受到金融監管機構的管理。”一位業內人士表示,“正常情況下,是企業與銀行聯名發卡,企業要在銀行存有保證金,銀行則收取相關的手續費。”
這樣做的目的是防止企業突然倒閉或者企業所有者攜款潛逃而讓購卡的消費者蒙受損失。不過,據記者的了解,大部分零售商沒有按照上述規范來操作,都是自行發行購物卡。
零售商發行購物卡脫離了監管,一旦企業經營發生風險,消費者的利益將很難得到保障。據媒體報道,2008年廈門中山來雅百貨倒閉而使得購卡的消費者最終為此買單。甚至有人質疑其“資金周轉不靈,就發行購物卡、優惠卡圈錢。”
除了金融風險,容易滋生腐敗也成為相關部門限制企業發行購物卡的理由。北京石景山區檢察院一份報告顯示,以購物卡賄賂的案件,2009年占到了受賄案件總數的83.3%。
另外,由于銷售購物卡,商家可以開具辦公用品的發票,方便做賬,因此購物卡成為很多企業“合理避稅”的不二選擇。“我發給員工購物卡,可以少發他們現金,這樣下來,他們相應的社保費用可以減少。”一位零售商老總告訴記者。
限制不如規范
在20年時間里,相關部門先后5次出臺相關政策禁止發行購物卡。
對于國家每次對購物卡的禁止,業內人士表示,“雷聲大,雨點小。”因此,伴隨著國家三令五申,購物卡市場在無限膨脹。
世界最大的發卡機構之一法國雅高曾委托零點公司做過中國市場調查,2008年中國預付費市場規模最少有8000億元,并且以2倍于GDP增速的速度擴張。按照這個速度計算,截至目前,中國預付費市場已經超過萬億元。
對于購物卡幫助企業成長以及其潛在風險,安徽商之都集團旗下紅府超市總經理王衛認為,要加以區別看待。“政府可以針對企業進行分級,達到一定資質的企業可以發行購物卡。”王衛表示,“這樣既降低了風險,也能給企業帶來好處。這就相當于牌照,有了牌照的企業可以操作購物卡。”
浙江供銷超市有限公司董事長葉耀庭希望有明確的規則來規范購物卡市場。在葉耀庭看來,實名制是好事。“對比以前的禁令,至少它有了規范,我希望這一規范能夠在各地的商務部門得到細化,企業運行購物卡至少有據可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