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很強大,但是“自找麻煩”
如今,互聯網連接的不僅僅是人,還有設備--這就是自找麻煩。

上帝想要毀滅的那些人,首先會沉迷于自己的聰明才智。目睹被熱議的"物聯網"。 其基本概念是,我們正從網絡連通人的時代進入到另一個世紀--大部分的網絡節點將變成設備:打印機、相機、監控設備、家用電器,甚至是普通的烤面包機。
兩股力量正在推動這一趨勢。 第一,越來越多的傳感器和執行器被嵌入到實體--從手機到道路再到起搏器--互聯網把這些實體連接起來。"當物體既可感知環境又能互相交流時," 麥肯錫在一份報告中提出,"它們成為能夠弄懂復雜性且快速解決問題的工具。最具創新性的是這些物理信息系統現在開始被部署,其中一部分甚至能在無人介入的狀態下工作。"
第二方面,現在我們擁有足夠多的互聯網地址,可分配給地球上的所有個體。原來,互聯網協議(IP)地址只有32字節,這意味著獨立地址的數量最多達2至32次方,僅為43億。 但是我們意識到43億也不夠,因此采用了一種使用128字節的新地址協議,名為"Ipv6"。這說明,獨立可用的地址最大數量將多達2的128次方,這個數字只有天文學家能算出,但可確保每個烤面包機都有各自的IP地址。
政府和工業對物聯網的應用只能被描述為制度上的"逼良為娼"。 最顯著的一個例子是電力行業。在所有工業化國家中,電力公司開始安裝數以萬計的"智能電表",人們可遠程遙控電表開關。這些設備的主要作用在于電力供應商因此能夠讓用戶預付款,不再拖欠電費;但也被應用于其他方面,如當用電量超負荷時,電力公司(或者政府部門)可以實行軟制力斷電。
汽車工業也熱衷于互聯網絡。例如,目前S級奔馳不僅費油運行,而且采用了超過200萬行的計算機程序代碼;它還包含了幾乎與A380客機一樣多的嵌入式計算機。 現在,即使低端轎車也有30至50臺嵌入式計算機,意味著大部分車輛運行了無數的軟件代碼,用于控制剎車到空調的一切操作。此外,這些計算機不僅內置入汽車,而且通過無線連接到互聯網。
這一新興技術的出現引發了兩個令人擔憂的問題。 其一,所有的計算機程序都有漏洞,而且出現的概率與程序的大小呈正比。豐田公司發現:當普銳斯和凌志具有自主意識時,汽車軟件被內部攻擊的可能性比業界認為的要大很多。
然而,從某個方面來看,更大的威脅源于對網絡的盲從,因為一旦與網絡連接,事物將變得很脆弱。舉個例子,網絡黑客只需切斷電力供應,就能完美襲擊目標城市。正如兩位前沿的計算機安全專家在近期一篇文章中提出:" 這相當于一個核電攻擊網絡。當電力停止后,剩下的一切也很快會停止運作。到目前為止,那些唯一可行的針對發電、輸電和配電襲擊的方法正日臻完善,防護強度也加大。智能電表將改變游戲規則。
他們確實如此。 比如汽車,上周,用了兩年時間研究汽車計算機系統安全的美國計算機科學家曾透露,他們可以無線控制車輛。報告中稱,他們能夠"通過通用的衛星導航系統 、福特的同步系統和用于制造手機的藍牙連接進入機載計算機,以此控制汽車剎車、門鎖和電腦儀表顯示盤。"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些曾提交給美國國家科學委員會電動汽車控制與意外加速部門的研究結果,是導致去年豐田汽車電腦制動系統丑聞的部分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