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個“兩棲超市”推出掃二維碼商品送到家購物模式
當行人匆匆走過地鐵通道,眼前突然出現一個巨大的貨架,擺滿了可樂、奶粉等各類商品,宛若超市一角。但走近一看,才發現這個貨架只是貼在墻上的顯示屏。這難道是某家超市的廣告嗎?
其實,這是上海本土電子商務企業——1號店推出的國內首個虛實結合的“兩棲超市”。據介紹,這項最新應用昨起在上海27個大商圈的地鐵站點內率先試用,本周它還將在北京部分公交站點上投放,讓更多消費者體驗到全新的購物模式。
“拍照”購物 簡單方便
“兩棲超市”聽起來新鮮,但購物方式卻并不復雜:1號店在地鐵站臺的防護墻上安裝了顯示屏,上面陳列的所有商品都只是圖片,貌似燈箱廣告,而在實體超市里售賣的商品可以在這塊顯示屏上被輕松找到。看中某款商品的顧客,只要用下載了1號店客戶端的智能手機對準商品附帶的二維碼進行掃描,就能直接將這件商品放入自己的電子購物車,然后在手機上填寫送貨地址,半日后,所購商品就會被直接送到顧客家中。
據悉,1號店目前已在張江高科、東昌路、世紀大道等地鐵站內安裝了近百塊顯示屏,出售商品超過80種。現階段,顧客只能通過貨到付款的方式購買商品,而今后還可以通過手機銀行進行結算。
此次,1號店將觸角伸向了 “移動”領域,正是看中了這一全新模式將拓展更多的潛在市場。
移動時代 新的機遇
“兩棲超市”的出現是互聯網高速發展,網民規模和移動互聯網用戶爆發式增長帶來的必然結果。
截止到上月底,中國網民總數為4.85億;2011年第一季度中國移動互聯網用戶規模達到了3.43億人,同比增速高達66.5%,其中移動購物第一季度收入突破15億元,占移動互聯網總收入的14.20%。此次,上海地鐵中出現的“兩棲商店”現象,既是電商企業拓展線下服務的全新嘗試,又是超市業務形態創新的具體體現,
專家表示,“兩棲超市”模式是否能夠流行還需要市場檢驗,但不管結果如何,消費和購物方式的巨大變革已經來臨。從過去以“逛商店”為代表的傳統模式到以“互聯網”為核心的新興模式,再到以“移動互聯網”為支撐的第三代移動購物模式,新技術的興起無疑讓人們的生活方式經歷了前所未有的變化。
業內人士分析,以手機為主的移動終端有望成為消費者購物過程中商品圖形接入網絡的窗口。隨著各類電子商務新技術的崛起,移動購買將成為新的消費模式,而這種隨時可實行的購買行為,將成為電子商務新的成長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