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州國家農科園物聯網建設向縱深推進
8月22日,山東省人民政府和科技部在濟南舉行2011年部省工作會商會議,雙方簽署《部省共建黃河三角洲國家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區協議》(以下黃河三角洲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區簡稱黃三角示范區),自此,黃河三角洲(濱州)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正式啟動“部省共建”建設體制。8月23日,科技部副部長張來武一行22人在省委常委、副省長孫偉陪同下,就濱州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建設專程赴濱州考察指導,對園區下步工作進行了部署安排。濱州現代農業即將迎來發展的春天,濱州園區也即將駛入發展的快車道。
“部省共建”協議簽署后,就濱州園區如何加快發展,以及如何進一步落實張來武副部長講話精神,將品牌、科技、信息、市場等要素更好地融入到園區建設中等問題,本報記者對市政府黨組成員、黃河三角洲(濱州)國家農業科技園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王惠軍進行了專訪。
“部省共建”使園區獲得更多的政策扶持、產業開發和招商引資支持,提升了全國性示范帶動作用
記者:王主任,請您簡要介紹一下這次部省會商的內容,“部省共建”體制的確立又將對濱州園區建設帶來哪些影響?
王惠軍:8月22日,科學技術部與山東省人民政府在濟南舉行2011年部省工作會商會議,圍繞推進國家區域發展戰略實施、農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設、戰略新興產業發展、創新平臺建設等議題進行深入會商。會后,雙方簽署《部省工作會商制度議定書》和《部省共建黃河三角洲國家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區協議》。協議的簽署標志著科技部為推動高新技術和現代服務業引領傳統農業向高效生態農業轉型,在全國農業科技園區布局中實施的“一城兩區百園”(“一城”即北京現代農業科技城、“兩區”即楊凌示范區和黃三角示范區、“百園”即全國近百家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戰略布局正式形成。部省雙方將就黃三角示范區建設展開規劃制定、科技創新創業、農村信息化建設、科技支撐平臺建設、體制機制創新、科技與金融等方面的合作。力爭用10年的時間,將黃三角示范區建設成為高效生態安全的現代新型農業產業體系示范區、城鄉一體化推進與功能互補的新型城鄉統籌示范區、現代化安全健康農產品生產與物流產業示范區和以科技特派員為紐帶的農村科技創業先行示范區,為全國現代農業產業發展提供科技引領、服務支撐及綜合展示的樣板。
此次會商以及合作協議的簽署標志著濱州園區正式上升成為全國僅有的三家“部省共建”農業科技園區,濱州園區將獲得更大的發展平臺,尤其是在政策扶持、產業開發和招商引資方面將得到更多的支持。此次協議的簽署,也體現出科技部和省委、省政府領導對濱州現代農業發展的肯定和對濱州園區的期待。我相信,借助此次部省會商及部省共建協議簽署的有利契機,濱州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將會進一步加快發展,推進落實農科教相結合、產學研一體化發展思路,增強園區示范帶動能力,推動濱州乃至黃河三角洲地區高效生態現代農業發展。
從品牌建設、科技創新、物聯網信息化三個方面著力,叫響園區國家品牌
記者:科技部副部長張來武此次來濱考察,對園區下步發展方向和工作重點做了哪些指示和安排?
王惠軍:張來武副部長對濱州園區前期建設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認為濱州園區 “1+1+N”模式的基本確立,對全國農業科技園區都是有益的探索。張來武副部長在講話中指出,濱州國家農業科技園區下一步要重點在品牌建設、科技創新、農業信息化三個方面著力,充分把握“部省共建”和“三化同步”的有利契機,創新體制機制,利用社會化、市場化力量,促進科技創新與金融服務相融合,以提高園區企業市場競爭力為抓手,加快園區行政管理與企業化管理相融合。加快園區戰略投資公司組建,通過與北京和楊凌的合作,建立三家園區的戰略投資公司聯盟,促進三家園區之間信息、資金以及項目的自由交流。
濱州園區在黃三角示范區中以研發培育具有濱州特色的農產品為優勢
記者:目前黃河三角洲地區就只有濱州一家國家農業科技園區,部省共建黃三角示范區之后,整個黃三角地區都將納入進來,您是否感覺到了壓力?面對這樣一種競爭,濱州園區又將如何發揮自己的優勢,加快發展步伐?
王惠軍:壓力自然是有的,但我們要辯證地去看待這樣一種競爭和壓力,科技部和省政府高瞻遠矚,意識到未來農業現代化的關鍵推進動力是高新技術和現代服務業,在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建設的大背景下,多年來山東重視轉方式、調結構工作,與其他省份相比,在這方面有明顯優勢,黃三角示范區的建設可謂是眾望所歸。有壓力才有動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園區建設,張來武副部長離濱當日,張光峰市長就研究部署貫徹落實上級領導指示精神,立即組織召開園區建設專題會議;8月28日,耿濤副市長又在濱州職業學院召開園區建設調度會,進一步安排部署重點工作和具體措施,對各有關部門支持園區建設的工作任務進行了分解,并要求加強督辦,加緊落實。
下一步,我們將增強工作的緊迫感,充分利用“部省共建”機制優勢,樹立品牌意識、科研創新意識和信息化意識,深入挖掘發展潛力,依托濱州學院、濱州職業學院等科研載體,加大園區科研投入,尤其是加大對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耐鹽堿作物培育力度,爭取盡快研發出具有濱州特色的動植物新品種;發揮濱州科技特派員工作優勢,充分利用濱州農業物聯網和信息化平臺建設的有利契機,推動創新園、創業園、示范園建設;注重培育濱州特色農產品品牌,打造綠色有機食品品牌基地;充分發揮示范園示范、推廣、帶動功能,從根本上促進濱州現代農業發展。
與北京、楊凌建立戰略聯盟,優勢互補全力推進濱州園區建設
記者:王主任,從最近園區有關新聞和張來武副部長來濱講話精神中,可以看出濱州園區與楊凌以及北京的合作被提到了重要的位置。三方的合作進展情況如何?未來的合作重點是哪些?
王惠軍:去年張來武副部長來濱考察期間,多次提到濱州園區要加強與楊凌示范區和北京現代農業科技城的交流合作。為落實領導指示,今年5月份,由市政府主要領導帶隊,市政府考察團赴楊凌示范區考察學習,就相關合作事宜進行了對接;8月3日,應市政府邀請,楊凌示范區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來濱考察,兩地三方就加強現代農業合作簽署了《關于加強農業科技及產業合作推動現代農業發展合作的協議》;8月19日,由耿濤副市長帶隊,我與農口部門相關負責同志以及有關企業代表前往楊凌回訪,耿濤副市長在楊凌就下步合作事宜部署了“三個任務、十件大事”,重點在人才引進、課題研究、項目合作、良種、耐鹽堿苗木、優良畜牧品種引進方面加強聯系合作,幫助濱州園區加快發展。
今年8月23日,張來武副部長來濱考察期間,再一次提到要加強對外交流合作問題,要求建立與楊凌、北京的行政聯盟、投資聯盟和信息化聯盟,通過“一城兩區百園”的輻射帶動,促進全國現代農業以及農業信息化發展。
下一步,我們將在繼續與楊凌示范區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深化合作的基礎上,積極與北京現代農業科技城展開合作對接,取長補短,錯位發展,全力推進濱州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