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信攜物聯網精品赴智博會 專家稱挖掘信息資源是基礎
首屆智博會于9月2日——4日在寧波正式舉行。本屆博覽會展覽活動設在寧波國際會展中心,展出面積有2萬平方米,設立1000個標準展位。另外,本屆博覽會的四大高層論壇設在寧波香格里拉大酒店,眾多與會專家就智慧城市建設等問題進行探討,并展示了智慧城市建設實踐的最新成果。
首屆智博會在寧波舉行
建設智慧城市已成為當前國際國內關注的熱點,是城市把握新一輪信息技術變革機遇,推動城市數字化、網絡化向智能化發展,加快向信息社會邁進的必然趨勢。
“薈萃智慧應用,建設智慧城市”——2011中國(寧波)智慧城市技術與應用產品博覽會9月4日在寧波市閉幕。本屆智博會以智慧城市為主題,展覽活動在寧波國際貿易展覽中心舉辦。展覽面積2.1萬平方米,設有4大展館、10大主題展區,標準展位1112個,參展企業總數為310家,其中世界500強企業有12家,集中展現智慧城市建設新技術、新產品、新成果。
“智慧城市發展高峰論壇”是智博會重要活動之一,是國內第一個以“智慧城市”為主題的國際性論壇。本屆論壇圍繞“智慧城市與城市發展”的議題,探討智慧城市建設的新理念、新模式、新經驗。
運營商競相展示智慧應用
在智慧城市建設的過程中,三大運營商無疑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作為首屆智博會最大的參展商,中國電信展廳分為智慧城市、智慧民生、物聯網精品、智慧交通、智慧家居、智慧農業和天翼展區七大板塊,集中展示中國電信基于物聯網、云計算的前沿應用和全業務運營的優勢。其中,智能農業無疑是主題館的一大亮點。據介紹,中國電信設計了一個智慧農業M2M平臺,通過它,農民可以輕松掌握大棚的溫度、濕度等各項指標,從而讓農民更好的掌握生產情況。至于聲像模擬的城市管理系統,更是讓人駐足欣賞。
在中國聯通主題館里,圍繞智慧制造、智慧物流、智慧交通、智慧能源等幾大領域,中國聯通以及19家合作伙伴展示了最新開發的應用成果。其中,兩輛智能汽車的亮相格外引人矚目。據介紹,這兩輛智能汽車的方向盤邊上均有一塊電子顯示屏,市民可以通過它們獲取詳盡的生活服務信息。
在中國移動主題館里,中國移動在展會上帶來了智慧城市建設領域的最新網絡技術、十大應用及八大基地展示。同時,中國移動還將攜手11家單位共同參展。智慧健康保障作為切實解決看病難問題的先進應用成為了全場的最大亮點之一。
智慧決策依賴可靠信息
在9月2日下午舉行的智慧城市高峰論壇上,全國政協常委、副秘書長,致公黨常務副主席王欽敏指出了智慧城市的建設方向和當務之急。
王欽敏表示,所謂數字地球,就是把地球上的每一點信息按時空坐標加以整理,使之數字化,可視化,構成一個完整的地球數字模型,以便于通過網絡相互查詢、協作、共建共享。這包含以下幾個方面,分別是多維、多時相的觀測和記錄,多源多分辨率的數據存貯和顯示,多通道、海量的數據流與信息交換,多用戶、多層次的數據共享與互操作,多用途、多手段信息應用于決策支持,多學科、多技術的交叉與集成。
另外,王欽敏提出了智慧城市建設的核心問題和思考方向。首先,2005年聯合國信息社會全球峰會指出,信息社會最本質的是要創造、獲取、傳播、利用知識和信息。我國信息化的基礎性“瓶頸”問題是信息資源的獲取與利用。智慧城市建設要避免一個認識誤區,認為技術設備先進既可實現智慧化(比如智慧醫療)。其實更為關鍵的地方在于產生智慧的信息資源的獲取及數據質量,這又涉及到誰提供信息、向誰索取、如何獲取等等問題。進一步來看,知識和智慧的生成的軟技術和軟環境,以及綜合判斷喝決策也就有了基礎。
其次,目前現狀是國家核心信息系統有“條條”(部門和行業體系)和“塊塊”(區域體系)兩大體系。由于缺乏信息共享的法規體系,形成各自封閉的條條山脈,和塊塊孤島,無法廣泛交換、協同,違背了信息化建設“共建共享”的宗旨,也妨礙了信息化的應用和服務效益,。
第三,正如受污染的米面和肉菜做不出健康飯菜一樣,無質量保證的數據和信息,是智慧地球建設必須解決的問題。封閉式的數據庫也無從檢驗和校正,可能成為應用和決策的定時炸彈。因此,必須根據權威部門、權威數據的原則,加強對從數據采集到數據質量控制標準的建設,促進協同應用是發現數據問題和提高信息質量的有效途徑。
第四,智慧城市建設惠及各級政府、各行各業和千家萬戶。這就要求重視政務信息資源這座金山銀山,將數據轉變有用的信息和信息內容產品。以國土資源廳為例,為滿足其部門工作的需求,需要33個政府部門提供83類數據和信息。
第五,智慧城市是系統工程,需要高度標準化和系統性。必須高度重視區域信息化規劃的制定,信息化組織管理體制,機制和制度建設,信息化技術標準化的把握,以及系統運行維護保障和商業模式確立。
第六,智慧城市有必要建立統一的專家委員會,負責頂層設計和系統工程的技術標準的把關,技術問題的咨詢,重大項目的論證,監理和驗收評測。
對于智慧城市發展路徑,王欽敏認為,先要做好信息資源的挖掘和利用,在此基礎上,信息共享平臺、應用服務支撐才能做好,最后才能夠提供解決方案和智慧決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