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松林:物聯網發展技術和智慧城市的關系
[封松林]各位領導、各位來賓今天很榮幸在這里跟大家交流一下對物聯網發展技術和智慧城市的關系。
[封松林]我大概分三個方面,一個就是物聯網的發展歷史和現狀。物聯網是指通信傳感設備,按照約定的協議把任何物品與互聯網連接起來,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和管理的一種網絡,它是在互聯網基礎上延伸和擴展的網絡。這是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的定義。
[封松林]這個是中國標準化協會的一個定義。物聯網的來源,現在大家都叫物聯網,最早物聯網的題是MIT僅僅對射頻標簽叫做物聯網,現在遠遠超出這個內容了。物聯網有幾個來源呢?一個來源就是傳感網,這個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就可以占到傳感網,電子標簽是上個世紀90年代MIT提出來的,另外是我們運營商提出的M2M。以及后來一群計算機學者提出的數字物理系統,這個還是學界深入研究的東西,這是大概從學術角度由這幾個方面組成的物聯網。
[封松林]因為我過去是做傳感網,實際上最早的傳感網,二戰時期英國的雷達網,在冷戰的時候,美國為了控制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在加拿大布了一些傳感器隨身器的網絡,控制蘇聯潛艇。這個當時傳感網已經出來了。隨著用半導體和MEMS技術的進步推動了無線傳感網的研究,現在比較有代表意義的還是美國軍方1998年列了一個SensIT的計劃。
[封松林]麻省理工學院是提出物聯網標簽。從早期來講,我們可能是跟國外有一些研發基本上同步,但隨著技術的發展,應用的普及,我們慢慢就落后了。這些可能是決定于我們國家的基礎以及我們科研和應用的模式。
[封松林]這是給的例子,為什么我們物聯網一下子這么熱了,大概就是2008年的時候提出指揮地球,當時奧巴馬當選總統,IBM提出物聯網這個概念正好符合了他要改變美國的這樣,所以他就全盤接受過來了。他認為滿足美國能夠提出美國的勢力,是國家發展的核心。
[封松林]這個報告實際上我們各個部門翻譯了以后,都傳到中央,之前也有很多報告。尤其在2008年5·12地震的時候,尤其是堰塞湖我們架設監控系統的時候,這個監控系統直接傳到總理的辦公桌,所以在處理堰塞湖的時候,總理是親自操控過堰塞湖的攝像頭。有一次開會的時候,忽然攝像頭亂動,前線誰也負責辦法控制,因為當時總理的權限最高,后來他們給總理打電話。
[封松林]所以總理尤其在抗震的情況下,我們第一次把一線的信息技術和抗震就在重大災害結合起來,感受非常深刻,他也深深的感到,可能這是一個技術,一個發展,我們國家可能要抓住這個機遇來轉變這種思想方式的轉變,我想這是總理2008年在無錫視察時候的核心意思,所以后來進入了國家中長期發展規劃,國家新興產業等等。
[封松林]大家講的物聯網,其實每個人講每個人的物聯網,每個人的理解不一樣。實際上整個信息產業都涵蓋,如果整個信息產業都涵蓋,整個物聯網也等于什么都不是了。國家可能推動也都有不同的方式。
[封松林]我們國家在十二五,這是工信部提出的,構建一個標準體系,打造一個產業鏈,抓好一批示范項目。這個好說,如果是物聯網還不知道,你如果界定不了產業的時候。同時各個省市都建和發展規劃,建立了產業聯盟,這個可能也是一個特色,馬上就風起云涌。
[封松林]上海2010年也推出了十大示范工程,剛才劉總也講了很多。我們再看幾個數據,一個就是無限傳感網,就是2001年到2010年申請專利的情況。大家可以看到排在前面的韓國電子通信研究員,這個電子通信研究院是有一些區別的,是一個產業的資源,中國現在排在第三,這個中科院可能感到自豪,但其實也是我們國家的悲哀。
[封松林]無線傳感網在學界,沒有進入到企業,都是一幫專家在推動。總理講話以后,可能很多企業進入到這個領域,很多上市公司號稱物聯網企業。從RFID大家可以看到申請的地區,中國幾乎排在第四,說明大家也非常重視,RFID在中國也有很大的市場,不然他們也不會到中國來申請。
[封松林]看到申請專利人的時候,中國公司沒有一個,說明我們盡管在科研、研究這些方面起的早,但我們可能這一波又沒有趕上。基于這個一直要討論智慧城市產業,可能大致未來發展有頂層的應用,網絡和計算可能是中間的,下面各種各樣的終端,我個人認為物聯網可能應該是頂層的應用和具有感知控制功能的終端。
[封松林]而這個互聯網通信網云計算,這個是屬于公共的支撐設施,應該不會到物聯網。而且相關的專業服務和業務應用是比較薄弱的,可能在物聯網專項政策一些規劃可能是重點的支撐。因為物聯網、通信網和云計算本身都有國家企劃部發展的非常大。這個也是大家叫物流業,那也不能把公路也算到物流行業一樣。
[封松林]第二個是看一下物聯網的專業技術和特點。這個是研討未來新興技術到底是朝什么方向發展。剛才也講了,這個文化未來信息技術發展,人技物,文化要僅僅滲透到技術的發展,不能就技術論技術,現在我們很多情況下講技術的人只講技術,管理商業。
[封松林]但現在物聯網、智慧城市這些,實際上都是一些系統的解決方案,和一個大的系統的概念,如果你只談技術,那最后就成了一個個單向技術。未來信息技術發展,一個就是終端規模,剛才劉總也說了,物聯網到2020年是500億的終端,現在只是50億。
[封松林]安全,這個可能也是過去大家談的比較少的。實際上現在的物聯網,一個營運風波導致15個省市大面積癱瘓。比如說家里的用電用水,這個有什么了不起的,但如果每十分鐘取一次,連續取一個月,這個數據就把你家里面的所有行為都暴露出來了。
[封松林]所以這個數據一存儲了以后,性質就發生改變了,數據的安全,尤其是接入物聯網各家的信息進入以后,信息安全是變成一個非常重要的挑戰。
[封松林]另外就是信息通信產業,耗能已經占到了6%,所以也不能說信息通信產業也是一個綠色產業,耗能也非常大。現在數據中心每年都要翻番,有一些大的數據中心都需要一個電廠供電,所以信息技術本身的能源消耗也是一個巨大的問題。所以未來大概面臨著規模的挑戰,一個是大的數據量的計算,性能的挑戰以及能耗安全的挑戰。這個是未來面臨四項主要的挑戰。
[封松林]這就呼喚我們必須要有一些新的信息技術,或者從體系的角度,系統的角度考慮,而不是做單向單一的技術。當然單一的技術還是需要,因為你不可能說你做全面的系統。作為機構、國家可能需要有全面的考慮和全面的規劃。而不是把他弄成一個個的孤島,我們很多項目沒有全面的考慮。
[封松林]技術途徑可能就是科學院總結的,一個就是海運計算,由于大的物聯網全進入到云里面,李國杰院士我看他的報告,現在多少的數據用硬盤過去是一噸左右,用最快的光纖傳要多少天,所以不可能一起上,所以必須要重視前段,所以剛才提的海運計算。
[封松林]第二個就是未來的網絡可能也要有更新的架構,保證網絡的安全。第三個就是功能感知。現在覺得我建智慧城市就是到處布滿攝像頭,建了很多的云計算,使勁架空光纖,這就是智慧城市了,其實這并不是智慧城市。
[封松林]這個剛才劉總也講了三層。實際我覺得物聯網應該把中間這一層拿掉,因為這個畢竟是公共服務的,物聯網是更多的上面的應用加下面,這樣更有針對性,更能促進新的產業發展。中間這一層,國家寬帶戰略新型產業當時規劃的時候有一個專項,實際也沒有必要都要物聯網,實際上物聯網現在也未必是一個非常好的詞。
[封松林]從歐們講到十個方向,所以這個從技術,你現在小到一個手機都是全的,這個三層,任何一個小東西都是全的,所以你不能從技術來講說物聯網有這三層,這三層所有的都是物聯網。
[封松林]歐盟講了物聯網是有這十類技術,但這十類技術不是物聯網專有的技術,通信、計算機都面臨這十類技術。所以物聯網把安全放的很重要,現在我們國家十二五規劃的時候安全逐步提到議事日程了。信息安全領導也是感到越來越重要了。
[封松林]大家可能知道山東有一個小學校,當時有一個小學生發表了一個文章說怎樣攻擊美國電網。大家可以看到隨著物聯網和行業的所有東西進入行業以后,這個信息安全,一個小的攻擊可能造成整個網絡的崩潰設置社會的停擺?所以這個物聯網給大家生活帶來很多好處,但是隨著網絡爆發式的發展,可能會出現一些紅色性的效應。
[封松林]現在互聯網和物聯網發展以后很可能出現這樣的,像很多都是一個小段的帖子,上去之后一下子爆炸式的。所以物聯網大家的理解不一樣,所有人都在趕這班車。
[封松林]物聯網未來主要是三大技術,是傳感、網絡和信息系統。滲透到每個行業和社會生活的每個角落,改變產業格局和經濟增長的方式,改變人們的行為方式。信息技術進入到很多控制一些設備以后,到底這個設備是信息產品,還是原來的產品,就是非常模糊了,所以這個可能會推動政府這些治理方式發展改變,以及法規政策進行調整。
[封松林]物聯網從學術講,我想指揮城市更強的,甚至涉及到人文、建筑或者更多的東西。第二個是產業鏈。第三個就是滲透范圍廣,因為物聯網有大量的傳感器,幾乎所有的行業、領域都會滲透進去,這個就是在信息技術從數字化以后,變到智能化一個重要的階段。
[封松林]上海浦東新區公布了一個智慧城市指標體系,主要是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協同化等等給出了基礎設施、公共管理和服務、智慧城市信息服務經濟發展、智慧城市人文科學素養。
[封松林]智慧城市有一些專家認為六個方面,過去建物聯網聯盟的時候都要建智慧城市。中國建智慧城市大概是幾類,一類是基礎設施導向的。第二個是產業導向的,第三個是以應用導向的。
[封松林]上海在十二五末要形式指揮城市的基礎信息體系、信息感知和智能應用體系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體系和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北京的智慧城市有兩方面,一個是把政府管的事情給政府管,市場管的市場管,不要把一把抓。甚至也是從兩個層面規劃智慧城市。
[封松林]物聯網這個就是在智慧城市里面一些單向的技術,通過安全的監控、智能電網、智能交通、智能農業、海關、智能建筑、家居等等,劉總也介紹了現在運營商也積極加入到物聯網當中。
[封松林]最后做一個小結。就是物聯網技術特點和一般的劃分不同,物聯網是一個橫向延伸的領域。具有學科綜合性強、產業鏈條長的特點。物聯網與智慧城市的發展,一個就是要有新的城市理念和政府觀念流程再造。如果現在全部數字化和信息化解決不了問題,第二個還要滿足人類需求和用戶。
[封松林]第三個就是技術重要但技術不是一切,尤其是系統層面。低成本、低功耗可靠和安全本文的技術,另外就是智慧城市和物聯網有一個商業模式與技術創新同等的重要。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