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移動物聯網:創造智慧農業生產模式
農業生產是一個以自然生態系統為基礎的人工生態系統,很大程度上受自然環境的約束,因而只有創造良好的農業生態環境,才能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大唐移動在物聯網技術、通信技術、傳感技術基礎上,提出農業物聯網建設與應用,實現資源整合,形成技術體系并進行應用與推廣。
大唐移動精細化農業的三個目標
農業物聯網既能改變粗放的農業經營管理方式,也能提高農作物疫情疫病防控能力,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引領現代農業發展。為此,針對農業物聯網系統,大唐移動提出了三個建設目標:一、利用物聯網信息化手段進行農業經濟運行監測,掌握農業生產與農業經濟運行的動態,監測農業生產經營的成本收益變化,對農業生產經營活動提供分析;二、提高農業市場監管的電子化、網絡化水平,公開一站式服務,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企業成本;三、利用信息化為決策支持、生產經營服務,實現動態監測、先兆預警等,加強農業信息化服務體系,提高信息化裝備,健全信息服務隊伍,延伸信息網絡,提高信息服務能力。
針對以上建設目標,大唐移動提出了農業物聯網的智慧農業系統解決方案,該系統方案采用三層架構,分別由感知層、傳輸層、應用層構成(如圖1所示)。感知層的主要任務是將現實世界農業生產的各種物理量,通過各種手段,實時并自動轉化為虛擬世界可處理的數字化信息或者數據,包括農業傳感信息、農業物品屬性信息、農業工作狀態信息和農業地理位置信息;傳輸層的主要任務是將農業信息采集層采集到的農業信息,通過各種網絡技術進行匯總,將廣泛的農業信息整合到一起以供處理,它是農業物聯網的神經中樞和大腦信息傳遞和處理中心;應用層的主要任務是將信息匯總,并將匯總的信息進行分析和處理,從而對現實世界的實時情況形成數字化的認知,即將農業物聯網的“社會分工”與農業產業需求結合,實現廣泛智能化。
大唐移動農業物聯網四個應用場景
農業作為關系著國計民生的基礎產業,其信息化、智慧化的程度尤為重要。大唐移動將物聯網作為推進產業信息化進程的重要戰略,并在實際發展中落實物聯網在各個產業中的應用。通過對物聯網的跟蹤研究及應用調查,大唐移動提出了四個應用模式與應用場景。
應用場景一:合理、高效、穩定的農業生態環境管理。大唐移動通過各傳感器、視頻設備、GIS地理信息技術、GPS定位技術以及智能分析模型,建立起一個農業生態環境信息化管理平臺。通過互聯網及桌面電腦、智能手機等終端,能夠便捷地進行系統訪問與各種設備的管理。
應用場景二:改善與提高生產系統工作效率的農業生產過程管理。大唐移動基于物聯網技術提出農業生產過程管理解決方案,利用物聯網信息技術改善生產系統的工作效率、提高投入資源的附加值、減少不必要的浪費及資源損耗,從而滿足客戶需求。通過標準化管理、精耕細作管理、設施農業管理和健康種植,實現對農業生產過程的科學管理與提升農業生產競爭力的目標。
應用場景三:控制危害與損失的農產品安全管理。大唐移動提出的農產品安全管理系統的主要功能是對農產品安全進行全程監控管理,使企業農產品安全提升到新的高度,從而確保向消費者提供安全、可靠、高質量的農產品。具體為:以農業企業檔案數據為基礎,圍繞“生產、庫存、銷售”三條主線,通過對農產品的生產環境、生產活動、銷售狀況實施電子化管理來實現農產品的質量安全管理;采用最新的紅外、激光、無線、編碼、識別、定位、傳感器、RFID等高新技術,實現物流運輸安全管理;結合目前先進的條碼技術對農產品的流通進行編碼,從而建立安全的農產品生產全程追溯管理,使消費者充分了解農產品的種源情況、生產基地環境質量、生產操作過程、用料用藥情況、加工銷售過程等各個環節。
應用場景四:通過物聯網技術加強農業裝備與設施管理。隨著設施農業快速發展和大量裝備的使用,各種關于農業設施裝備的問題日趨突出,事故隱患日益增加。為進一步提升設施農業裝備安全及生產水平,大唐移動采用傳感器和視頻監控設備,并建立裝備與設施信息庫、狀態庫、調度服務庫及智能分析平臺,將物聯網信息技術應用于農業裝備與設施管理,提高投入資源的附加值、減少資源損耗,提升農業生產競爭力。
綜上所述,農業物聯網是物聯網技術在農業生產經營管理中的具體應用,它通過操作終端及傳感器采集各類農業數據,通過無線傳感器網、移動通信無線網、有線網等實現信息傳輸,通過作業終端實現農業生產過程全監控與管理。這對改變我國粗放的農業經營管理方式、提高動植物疫情疫病防控能力、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引領現代農業健康發展、提高生產效率、縮短生產周期、提高農業生產智能化水平、實現產品在流通過程中的保值增值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