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金融社保IC卡的冷思考
作者:RFID世界網收錄
                        來源:卡市場雜志
                        日期:2011-11-24 11:36:31
                    摘要:近期關于金融社保卡的話題再次引起大家的關注。預計今年近億張的發卡量,全國通用,使用身份證號作為社保卡號,取代各地自制的社保卡……這些信息雖然有虛有實,但是其背后的確蘊藏著巨大的商機。而且關于社保卡的討論也熱火朝天,從技術層面、市場層面、業務層面眾說紛紜。另外,人行和人保部也聯合接受媒體采訪,對于公眾的疑問進行了一些解答。
                    
                        近期關于金融社保卡的話題再次引起大家的關注。預計今年近億張的發卡量,全國通用,使用身份證號作為社保卡號,取代各地自制的社保卡……這些信息雖然有虛有實,但是其背后的確蘊藏著巨大的商機。而且關于社保卡的討論也熱火朝天,從技術層面、市場層面、業務層面眾說紛紜。另外,人行和人保部也聯合接受媒體采訪,對于公眾的疑問進行了一些解答。
那么社保卡和銀行卡結合后究竟會遇到哪些問題?又該如何應對?本文從市場格局現狀以及整個行業的配套方面進行簡單的闡述,并提出一些建議供金融社保IC卡的實施相關單位參考。
1、結合身份證看社保卡項目的可實現性?
通過把身份證號作為社保卡號后,所有和社保相關的業務都可以通過身份證綁定到社保福利待遇的享受人了。
國外公民只有社保號,沒有身份證號。和社會福利相關的事情都可以通過社保號來辦理。現在我們已經有了身份證(而且是具備先進射頻技術的二代防偽身份證),那么我們也完全可以利用身份證號來辦理所有和社保相關的業務。同時還可以結合身份證的高安全與高防偽性能,從技術手段上幫助杜絕濫用和冒領社保福利的現象。
另外,從國內芯片可用性來看,已發行的CPU社保卡均采用國內芯片,國產社保CPU芯片覆蓋率達到100%。這主要得益于這幾年國家對于國產芯片的大力扶植。尤其是經過二代身份證項目的洗禮,國內的芯片已經大量應用在相對封閉的領域(比如身份證、社保、一卡通等)和競爭激烈的電信卡市場。
但是在安全要求相對較高且較嚴格的金融領域(尤其是PBOC2.0的借貸記、小額及qPBOC)雖然應用較少,但是也已經逐步開始普及。尤其是在接觸式的借貸記應用方面,國產芯片已嶄露頭角。根據人民銀行的說法,社保卡搭載的金融應用是借記卡功能,所以主要交易可以配置為聯機模式,無需脫機認證,這樣對于芯片的RSA運算處理能力就沒有那么高要求了。按照最簡化的PBOC2.0借記卡應用的需求,只要支持對稱加密算法即能實現,如此來說多數的國產芯片都能夠滿足金融社保IC卡的技術規格要求。
2、社保卡的市場現狀
現在通過注冊的社保卡芯片已經不止一家了,但是大家的市場運作模式卻很相似,社保的COS多是芯片廠家開發并已經嵌入到芯片中,通過社保卡檢測的卡廠(大多數也是直接拿芯片公司現成的COS去測試)在各地進行投標,中標的卡廠采購帶有社保COS的芯片封裝并供卡。對于社保卡的表面個人化印刷和芯片數據的個人化,可以由卡廠完成,也可以由另外的公司完成。
芯片公司不會直接沖到前面去打市場,而是卡廠在打拼。因為人保部負責具體城市的密鑰分散和管理并指導項目實施,社保卡項目的資金由實施城市自己解決。卡片的采購根據是否有銀行參與,以及銀行參與的程度可以由合作銀行承擔,或者合作銀行與地方社保部門聯合承擔,或者由地方社保部門獨立承擔。
對于社保卡的醫療保險交易基本上都是脫機模式,所以其中會涉及PSAM的發行管理、終端的布放、系統的建設等環節。
在社保卡領域活躍的更多的是一些COS開發實力并不很強的卡廠,同時因為發行社保卡的地方城市互相沒有關聯關系,人保部也不存在統一招標、集中采購的模式,因此很多卡廠都會有自己的勢力范圍。外企在社保領域幾乎難以涉足,除了某外企偶有斬獲之外,其他一些外企幾乎不碰這個市場。雖然實力較強的COS廠商也參與這個市場,但是他們并不占多少技術優勢。
3、銀行IC卡的市場現狀
在銀行IC卡領域活躍的更多是COS廠商,他們具備COS研發的實力,有些公司還具有一定的生產及個人化能力。
銀行的應用也并不單一,涵蓋借貸記和小額及qPBOC,涉及接觸、非接觸、雙界面等不同的接口形式,并且還有新興的應用不斷涌現,比如移動支付。所有這些都需要和銀行打交道的廠商具有足夠強大的技術研發和支持能力。因為銀行應用會根據具體項目有部分變化和擴展,所以由芯片廠商直接提供已經嵌入了COS的芯片給卡廠封裝供卡的模式,在這種應用場景中不太適用。對于PBOC2.0的借貸記、小額和qPBOC應用而言,不需要PSAM。多數銀行會采取總行統一入圍測試,分行各自招標的模式。不同地區的分行之間,以及分行與總行之間關聯密切,很容易出現勝者通吃的局面,所以出現某公司是某行的獨家供應商的情形也屬正常。
在銀行領域外企以及外國芯片不僅不受排斥,因為技術實力和芯片自身的先進性反而會受到一定程度的青睞。
4、Java卡和Native卡之爭以及兩個應用之間的主從關系
雖然部分銀行在招標中要求Java卡,但是有一點一定要注意PBOC2.0規范中并沒有這樣的規定;雖然社保卡多數為Native卡,同樣社保卡規范中也沒有明確地說社保卡一定是Native的。所以一說銀行IC卡就想到Java卡,一說社保卡就認為必須使用Native卡的想法有點陷入固有的思維定式了。
需要說明的是在PBOC2.0的個人化指南以及銀聯發布的安全規范中對于個人化和密鑰的下裝參考了GP規范的約定。但是這些GP的命令完全可以在Native卡上實現,而不必非得使用Java卡。
另外還有一點就是同一張卡片中兩個應用的并存關系。PBOC規范需要一個PSE環境,而社保卡規范需要一個SSSE環境。實際上這兩個環境最好是并列的關系,即共存于MF之下。對于社保卡而言因為自身就需要三級DF路徑(含SSSE),所以如果是二者共存于MF之下的話,需要卡片能夠支持最多4級DF路徑。卡片主控權屬于卡片的所有者,也就是說誰出錢采購卡片,誰就應該掌握卡片主控,當然這些還需要出臺具體的實施細則進行約定才好。
但是這里面的確有一個小隱患,就是無論是社保應用還是PBOC應用都可以在各自應用中發送“卡片鎖定”命令造成整個卡片被鎖,這點需要在實際實施中進行調整。
5、金融社保IC卡的測試認證及資質問題
符合銀聯標準的銀行IC卡功能和物理電氣特性測試均由銀行卡檢測中心來完成,而社保卡的功能測試由人保部下屬的惟望科技公司負責。
對于承載著金融支付功能的社保卡而言,其最終的測試可能由銀行卡檢測中心和惟望公司聯合完成,類似于高速公路ETC卡的測試模式。
但是涉及到的社保和金融兩個應用之間的安全機制以及防火墻測試,可能是這兩個測試機構現有的測試案例中都不具備的。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關于芯片的安全測試。能夠入圍社保卡的芯片都是國產的,但是在銀行IC卡應用方面對于國產芯片一直缺少一個權威性的安全測試機構。據說銀聯已經督促銀行卡檢測中心盡快建立金融IC卡芯片安全測試環境,但是進展緩慢。
另外就是關于入圍資質,現在社保和銀行都有自己入圍的卡商。對于社保而言外商涉足的幾率更小,但是從某外企的部分案例來看,外商入圍中標社保卡項目也不是不可能。所以對于入圍資質的限定需要進一步明確和開放,這樣才不失公平。
6、所謂的金融社保IC卡能包含哪些金融應用
業內人士對于金融社保IC卡多數持謹慎樂觀態度,普遍認為目前的國產芯片不可能在性能指標上達到非接小額支付(qPBOC)的要求,所以注定難以在社保卡上捆綁金融應用。
其實這里面有一個理解的誤區,金融IC卡絕不是單一的非接小額支付卡,雖然關于非接觸和小額支付是現在比較熱的話題。PBOC2.0規范主要定義的是借貸記的金融應用,基于借貸記的小額(電子現金)及非接觸的qPBOC都是由此派生出來的。從目前國產芯片的指標看,如果推出金融社保IC卡,那么搭載的金融應用應該為支持1024位RSA的接觸式借貸記應用及基于此借貸記的接觸式小額支付應用(電子現金)。而且人行也已經表態說明社保卡搭載的金融支付功能目前僅限于借記應用。
如果說銀行只能把上述的金融應用搭載到社保卡上。那么銀行對于其他的金融支付應用,比如非接的qPBOC等肯定要另外發卡。
從目前可用的國產芯片和銀行的業務推廣趨勢來看,社保卡上附加的金融支付應用和銀行主推的非接快捷支付應用的確是存在一定的不匹配,但是這并不意味著金融社保卡就發不出來。
還有從現有的社保卡項目案例中可以看出,對于某一地區而言通常只有一家銀行會與當地社保機構聯合發卡,而其他的銀行必定還要發行自己銀行主推的金融卡。這也是為什么人行表示金融社保IC卡和銀行的芯片卡升級并不沖突的原因所在。
7、對于社保卡銀行卡產業鏈的影響
7.1 進一步帶動國內芯片產業發展
國內的IC卡芯片產業經過近幾年的不斷積累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實力,但是和國際芯片巨頭相比還存在很大的差距,尤其是在金融IC卡應用領域,幾乎是國外芯片公司壟斷。由于銀行對于國內芯片在金融領域的應用存在普遍的不信任導致銀行IC卡項目中少有國產芯片的身影。
通過金融社保IC卡的項目將會讓更多的國產芯片進入到支付領域。從全球發展趨勢看,銀行卡的芯片化早已為國產芯片走向世界打下了基礎。
7.2 大力推動PBOC2.0銀行卡的應用
按照人總行的戰略部署,到2015年將會大力普及PBOC2.0芯片銀行卡。作為銀行方面考慮到成本壓力和商業模式的不清晰,會存在一定的消極因素。而借助于在社保卡上搭載金融支付功能,則會有力推動PBOC2.0芯片卡的實施。同時探索出一條推廣銀行IC卡的全新模式,為將來各商業銀行發展多功能金融IC卡起到示范作用。
7.3 促進社保卡和銀行卡的網絡平臺建設
通過發行社保卡和金融IC卡,可以促進全國社保系統的網絡平臺建設,為最終實現社保卡的全國互聯互通奠定基礎;同時也促進并驗證銀行后臺系統的升級改造,為銀行系統全面升級芯片卡的交易處理提供有力保障。
8、幾點建議
8.1 出臺聯合測試標準
金融社保IC卡是在一張卡片上復合了社保應用與金融支付應用,這兩個應用針對不同的領域,對于安全機制、交易流程、數據結構都存在不同的需求。因為原來分別隸屬于不同的測試機構進行獨立的測試,現在如果把兩個應用集中在一張卡片上,就存在這兩個應用之間是否相互干擾,應用之間的防火墻是否可靠,有哪些數據需要共享等問題。還有就是測試流程如何定義?是統一提交到社保的測試機構,社保功能測試合格后再把測試卡轉給銀行卡檢測中心,還是廠商分別單獨提交測試卡給這兩個機構?這些問題都需要相關的測試標準盡快出臺做出說明。
8.2 發布實施指導細則
針對金融社保IC卡的一些實施細節也需要盡快發布,比如卡片歸屬問題,究竟是屬于銀行還是屬于社保?卡片的發行和個人化流程,持卡人是到銀行領取還是到社保部門領取?抑或是到社保部門領取后到銀行開卡?社保卡全國通用跨地區轉移后,其所搭載的銀行卡賬號跨行跨地區交易問題等等。金融社保IC卡的成功實施離不開對于所有環節的明確和細化,如果不充分考慮實施細節,金融社保IC卡可能僅僅停留在戰略層面,難以落地實施。
8.3 整合相關社保應用
建議對全部社會保障功能進行統一整合,借由此次全國大規模發行社保卡之機,把之前各自零散的醫療掛號等其他功能合并近來,近來多數醫院都開始使用就診卡,無論掛號、檢查、開藥、交費都需要出示就診卡。應盡快制訂統一標準,并把此功能整合到社保應用中,這樣才能避免重復發卡,減少社會資源的浪費。
9、總結
金融社保IC卡對PBOC2.0起到了明顯的推動作用,同時也為社保卡的全國通用提供了技術保障,并且會帶動包含國產芯片在內的相關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希望金融社保IC卡的推廣普及能夠為百姓帶來真正的實惠,實現為民謀利的目標。
                    
                那么社保卡和銀行卡結合后究竟會遇到哪些問題?又該如何應對?本文從市場格局現狀以及整個行業的配套方面進行簡單的闡述,并提出一些建議供金融社保IC卡的實施相關單位參考。
1、結合身份證看社保卡項目的可實現性?
通過把身份證號作為社保卡號后,所有和社保相關的業務都可以通過身份證綁定到社保福利待遇的享受人了。
國外公民只有社保號,沒有身份證號。和社會福利相關的事情都可以通過社保號來辦理。現在我們已經有了身份證(而且是具備先進射頻技術的二代防偽身份證),那么我們也完全可以利用身份證號來辦理所有和社保相關的業務。同時還可以結合身份證的高安全與高防偽性能,從技術手段上幫助杜絕濫用和冒領社保福利的現象。
另外,從國內芯片可用性來看,已發行的CPU社保卡均采用國內芯片,國產社保CPU芯片覆蓋率達到100%。這主要得益于這幾年國家對于國產芯片的大力扶植。尤其是經過二代身份證項目的洗禮,國內的芯片已經大量應用在相對封閉的領域(比如身份證、社保、一卡通等)和競爭激烈的電信卡市場。
但是在安全要求相對較高且較嚴格的金融領域(尤其是PBOC2.0的借貸記、小額及qPBOC)雖然應用較少,但是也已經逐步開始普及。尤其是在接觸式的借貸記應用方面,國產芯片已嶄露頭角。根據人民銀行的說法,社保卡搭載的金融應用是借記卡功能,所以主要交易可以配置為聯機模式,無需脫機認證,這樣對于芯片的RSA運算處理能力就沒有那么高要求了。按照最簡化的PBOC2.0借記卡應用的需求,只要支持對稱加密算法即能實現,如此來說多數的國產芯片都能夠滿足金融社保IC卡的技術規格要求。
2、社保卡的市場現狀
現在通過注冊的社保卡芯片已經不止一家了,但是大家的市場運作模式卻很相似,社保的COS多是芯片廠家開發并已經嵌入到芯片中,通過社保卡檢測的卡廠(大多數也是直接拿芯片公司現成的COS去測試)在各地進行投標,中標的卡廠采購帶有社保COS的芯片封裝并供卡。對于社保卡的表面個人化印刷和芯片數據的個人化,可以由卡廠完成,也可以由另外的公司完成。
芯片公司不會直接沖到前面去打市場,而是卡廠在打拼。因為人保部負責具體城市的密鑰分散和管理并指導項目實施,社保卡項目的資金由實施城市自己解決。卡片的采購根據是否有銀行參與,以及銀行參與的程度可以由合作銀行承擔,或者合作銀行與地方社保部門聯合承擔,或者由地方社保部門獨立承擔。
對于社保卡的醫療保險交易基本上都是脫機模式,所以其中會涉及PSAM的發行管理、終端的布放、系統的建設等環節。
在社保卡領域活躍的更多的是一些COS開發實力并不很強的卡廠,同時因為發行社保卡的地方城市互相沒有關聯關系,人保部也不存在統一招標、集中采購的模式,因此很多卡廠都會有自己的勢力范圍。外企在社保領域幾乎難以涉足,除了某外企偶有斬獲之外,其他一些外企幾乎不碰這個市場。雖然實力較強的COS廠商也參與這個市場,但是他們并不占多少技術優勢。
3、銀行IC卡的市場現狀
在銀行IC卡領域活躍的更多是COS廠商,他們具備COS研發的實力,有些公司還具有一定的生產及個人化能力。
銀行的應用也并不單一,涵蓋借貸記和小額及qPBOC,涉及接觸、非接觸、雙界面等不同的接口形式,并且還有新興的應用不斷涌現,比如移動支付。所有這些都需要和銀行打交道的廠商具有足夠強大的技術研發和支持能力。因為銀行應用會根據具體項目有部分變化和擴展,所以由芯片廠商直接提供已經嵌入了COS的芯片給卡廠封裝供卡的模式,在這種應用場景中不太適用。對于PBOC2.0的借貸記、小額和qPBOC應用而言,不需要PSAM。多數銀行會采取總行統一入圍測試,分行各自招標的模式。不同地區的分行之間,以及分行與總行之間關聯密切,很容易出現勝者通吃的局面,所以出現某公司是某行的獨家供應商的情形也屬正常。
在銀行領域外企以及外國芯片不僅不受排斥,因為技術實力和芯片自身的先進性反而會受到一定程度的青睞。
4、Java卡和Native卡之爭以及兩個應用之間的主從關系
雖然部分銀行在招標中要求Java卡,但是有一點一定要注意PBOC2.0規范中并沒有這樣的規定;雖然社保卡多數為Native卡,同樣社保卡規范中也沒有明確地說社保卡一定是Native的。所以一說銀行IC卡就想到Java卡,一說社保卡就認為必須使用Native卡的想法有點陷入固有的思維定式了。
需要說明的是在PBOC2.0的個人化指南以及銀聯發布的安全規范中對于個人化和密鑰的下裝參考了GP規范的約定。但是這些GP的命令完全可以在Native卡上實現,而不必非得使用Java卡。
另外還有一點就是同一張卡片中兩個應用的并存關系。PBOC規范需要一個PSE環境,而社保卡規范需要一個SSSE環境。實際上這兩個環境最好是并列的關系,即共存于MF之下。對于社保卡而言因為自身就需要三級DF路徑(含SSSE),所以如果是二者共存于MF之下的話,需要卡片能夠支持最多4級DF路徑。卡片主控權屬于卡片的所有者,也就是說誰出錢采購卡片,誰就應該掌握卡片主控,當然這些還需要出臺具體的實施細則進行約定才好。
但是這里面的確有一個小隱患,就是無論是社保應用還是PBOC應用都可以在各自應用中發送“卡片鎖定”命令造成整個卡片被鎖,這點需要在實際實施中進行調整。
5、金融社保IC卡的測試認證及資質問題
符合銀聯標準的銀行IC卡功能和物理電氣特性測試均由銀行卡檢測中心來完成,而社保卡的功能測試由人保部下屬的惟望科技公司負責。
對于承載著金融支付功能的社保卡而言,其最終的測試可能由銀行卡檢測中心和惟望公司聯合完成,類似于高速公路ETC卡的測試模式。
但是涉及到的社保和金融兩個應用之間的安全機制以及防火墻測試,可能是這兩個測試機構現有的測試案例中都不具備的。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關于芯片的安全測試。能夠入圍社保卡的芯片都是國產的,但是在銀行IC卡應用方面對于國產芯片一直缺少一個權威性的安全測試機構。據說銀聯已經督促銀行卡檢測中心盡快建立金融IC卡芯片安全測試環境,但是進展緩慢。
另外就是關于入圍資質,現在社保和銀行都有自己入圍的卡商。對于社保而言外商涉足的幾率更小,但是從某外企的部分案例來看,外商入圍中標社保卡項目也不是不可能。所以對于入圍資質的限定需要進一步明確和開放,這樣才不失公平。
6、所謂的金融社保IC卡能包含哪些金融應用
業內人士對于金融社保IC卡多數持謹慎樂觀態度,普遍認為目前的國產芯片不可能在性能指標上達到非接小額支付(qPBOC)的要求,所以注定難以在社保卡上捆綁金融應用。
其實這里面有一個理解的誤區,金融IC卡絕不是單一的非接小額支付卡,雖然關于非接觸和小額支付是現在比較熱的話題。PBOC2.0規范主要定義的是借貸記的金融應用,基于借貸記的小額(電子現金)及非接觸的qPBOC都是由此派生出來的。從目前國產芯片的指標看,如果推出金融社保IC卡,那么搭載的金融應用應該為支持1024位RSA的接觸式借貸記應用及基于此借貸記的接觸式小額支付應用(電子現金)。而且人行也已經表態說明社保卡搭載的金融支付功能目前僅限于借記應用。
如果說銀行只能把上述的金融應用搭載到社保卡上。那么銀行對于其他的金融支付應用,比如非接的qPBOC等肯定要另外發卡。
從目前可用的國產芯片和銀行的業務推廣趨勢來看,社保卡上附加的金融支付應用和銀行主推的非接快捷支付應用的確是存在一定的不匹配,但是這并不意味著金融社保卡就發不出來。
還有從現有的社保卡項目案例中可以看出,對于某一地區而言通常只有一家銀行會與當地社保機構聯合發卡,而其他的銀行必定還要發行自己銀行主推的金融卡。這也是為什么人行表示金融社保IC卡和銀行的芯片卡升級并不沖突的原因所在。
7、對于社保卡銀行卡產業鏈的影響
7.1 進一步帶動國內芯片產業發展
國內的IC卡芯片產業經過近幾年的不斷積累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實力,但是和國際芯片巨頭相比還存在很大的差距,尤其是在金融IC卡應用領域,幾乎是國外芯片公司壟斷。由于銀行對于國內芯片在金融領域的應用存在普遍的不信任導致銀行IC卡項目中少有國產芯片的身影。
通過金融社保IC卡的項目將會讓更多的國產芯片進入到支付領域。從全球發展趨勢看,銀行卡的芯片化早已為國產芯片走向世界打下了基礎。
7.2 大力推動PBOC2.0銀行卡的應用
按照人總行的戰略部署,到2015年將會大力普及PBOC2.0芯片銀行卡。作為銀行方面考慮到成本壓力和商業模式的不清晰,會存在一定的消極因素。而借助于在社保卡上搭載金融支付功能,則會有力推動PBOC2.0芯片卡的實施。同時探索出一條推廣銀行IC卡的全新模式,為將來各商業銀行發展多功能金融IC卡起到示范作用。
7.3 促進社保卡和銀行卡的網絡平臺建設
通過發行社保卡和金融IC卡,可以促進全國社保系統的網絡平臺建設,為最終實現社保卡的全國互聯互通奠定基礎;同時也促進并驗證銀行后臺系統的升級改造,為銀行系統全面升級芯片卡的交易處理提供有力保障。
8、幾點建議
8.1 出臺聯合測試標準
金融社保IC卡是在一張卡片上復合了社保應用與金融支付應用,這兩個應用針對不同的領域,對于安全機制、交易流程、數據結構都存在不同的需求。因為原來分別隸屬于不同的測試機構進行獨立的測試,現在如果把兩個應用集中在一張卡片上,就存在這兩個應用之間是否相互干擾,應用之間的防火墻是否可靠,有哪些數據需要共享等問題。還有就是測試流程如何定義?是統一提交到社保的測試機構,社保功能測試合格后再把測試卡轉給銀行卡檢測中心,還是廠商分別單獨提交測試卡給這兩個機構?這些問題都需要相關的測試標準盡快出臺做出說明。
8.2 發布實施指導細則
針對金融社保IC卡的一些實施細節也需要盡快發布,比如卡片歸屬問題,究竟是屬于銀行還是屬于社保?卡片的發行和個人化流程,持卡人是到銀行領取還是到社保部門領取?抑或是到社保部門領取后到銀行開卡?社保卡全國通用跨地區轉移后,其所搭載的銀行卡賬號跨行跨地區交易問題等等。金融社保IC卡的成功實施離不開對于所有環節的明確和細化,如果不充分考慮實施細節,金融社保IC卡可能僅僅停留在戰略層面,難以落地實施。
8.3 整合相關社保應用
建議對全部社會保障功能進行統一整合,借由此次全國大規模發行社保卡之機,把之前各自零散的醫療掛號等其他功能合并近來,近來多數醫院都開始使用就診卡,無論掛號、檢查、開藥、交費都需要出示就診卡。應盡快制訂統一標準,并把此功能整合到社保應用中,這樣才能避免重復發卡,減少社會資源的浪費。
9、總結
金融社保IC卡對PBOC2.0起到了明顯的推動作用,同時也為社保卡的全國通用提供了技術保障,并且會帶動包含國產芯片在內的相關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希望金融社保IC卡的推廣普及能夠為百姓帶來真正的實惠,實現為民謀利的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