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欲推動物聯網的蓬勃發展
據悉,上海將努力吸引并培育兩大類企業,第一類是同時具備雄厚技術背景和國際化視野的實力型企業;第二類是具有高成長性、自主創新能力、核心技術的中小型企業。
在戰略性新興產業中,上海的新能源、生物醫藥、半導體芯片、大飛機、LED等項目都較全國有比較優勢。從市統計局公布的數據來看,戰略性新興產業投入增長較快。按統計指標改革的口徑初步統計,今年上半年,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172.8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1%上半年,本市戰略性 新興產業完成工業總產值3686.21億元,比去年同期現價增長16.9%,比全市工業增速高4.3個百分點,占全市工業的比重為23.9%其中,新能源領域成倍增長,云計算、物聯網、節能環保等領域增幅超過20%。
物流業是物聯網很早就實實在在落地的行業之一,很多先進的現代物流系統已經具備了信息化、數字化 網絡化、集成化、智能化、柔性化、敏捷化、可視化、自動化等先進技術特征。當前,物聯網發展正推動著中國智慧物流的變革,中國智慧物流將迎來大發展的時代。王繼祥分析認為,未來物聯網在物流業的應用將出現四大趨勢。
一是智慧供應鏈與智慧生產融合。隨著RFID技術與傳感器網絡的普及,物與物的互聯互通,將給企業的物流系統、生產系統、采購系統與銷售系統的智能融合打下基礎,而網絡的融合必將產生智慧生產與智慧供應鏈的融合,企業物流完全智慧地融入企業經營之中,打破工序、流程界限,打造智慧企業。
二是智慧物流網絡開放共享,融入社會物聯網。物聯網是聚合型的系統創新,必將帶來跨行業的網絡建設與應用。如一些社會化產品的可追溯智能網絡能夠融入社會物聯網,開放追溯信息,讓人們可以方便地借助互聯網或物聯網手機終端,實時便捷地查詢、追溯產品信息。這樣,產品的可追溯系統就不僅僅是一個物流智能系統了,它將與質量智能跟蹤、產品智能檢測等緊密聯系在一起,從而融入人們的生活。
三是多種物聯網技術集成應用于智慧物流。目前在物流業應用較多的感知手段主要是RFID和GPS技術,今后隨著物聯網技術發展,傳感技術、藍牙技術、視頻識別技術、M2M技術等多種技術也將逐步集成應用于現代物流領域,用于現代物流作業中的各種感知與操作。例如溫度的感知用于冷鏈物流,侵入系統的感知用于物流安全防盜,視頻的感知用于各種控制環節與物流作業引導等。
四是物流領域物聯網創新應用模式將不斷涌現。物聯網帶來的智慧物流革命遠不是我們能夠想到的以上幾種模式。實踐出真知,隨著物聯網的發展,更多的創新模式會不斷涌現,這才是未來智慧物流大發展的基礎。
目前在上海的新興產業中,國企仍然占據較重要的位置,比如新能源汽車、海洋工程等基本都是國企的天下。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要靠創新驅動,但上海推動科技創新的傳統一直是優先支持國企,資金撒了胡椒面,效果并不明顯。市經信委總工程師馬靜表示,相對于周邊城市,上海民企比例“現在看起來比較低”,發展新興產業,應鼓勵不同所有制企業共同參與,激發新興產業的活力。(文中部分信息來源于中國行業研究網、比特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