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公共停車場將推行不停車收費 通行速度快8倍
廈門推廣城市智能停車系統 未來可通過手機找停車場
為了更加方便市民停車交費,同時也節省時間,提高通行效率,市信息化局等部門即將在文化藝術中心、嘉禾園停車場等幾個大的公共停車場安裝不停車收費系統,以后將推廣到全市公共停車場,普通停車場則可自愿實施。
現狀
停車交費容易導致擁堵
文化藝術中心停車場已經初步建成了智能化停車管理體系。記者看到,停車場入口有顯示屏,顯示車位剩余數量。車輛進入時,自動裝置掃描下車牌,30分鐘以內的車輛出庫時,儀器顯示該車不需交費,自動抬桿放行,不需要停車,速度大大加快。
如果超過30分鐘的車輛出庫時,只要預先在商場出口處憑購物小票報上車牌號,車輛不需交費即可放行。如果沒有達到購物底線,則需要交付現金,這樣將耽誤較長時間,有時還需要排隊。工作人員說,目前還不能做到不停車收費。
在普通停車場,由于沒有任何智能化體系,車輛進場要拿卡,在交通繁忙時段則導致擁堵。如蓮岳路新華大廈停車場,在昨晚6時左右,進場的車子往往要占用慢車道,阻礙了公交車的通行。
據了解,市規劃局已組織近日編制完成《廈門市公共停車場(樓)布局規劃》,將繼續開建30個公共停車場,主要分布在島內老城區,這些停車場都需要先進的管理系統做支撐。
未來
建立智能城市交通網絡
不停車收費是城市智能停車系統的基礎。未來,人們不但進出停車場不用停車交費,在外面要找停車場時,也可以通過手機或車載系統,找到附近有車位的停車場。
市信息化局有關負責人說,經過測算,不停車收費,可比停車收費通行速度快8倍。在我市繁華地段,經常可以見到由于停車場卡口擁堵,從而造成整條街道的擁堵。還有部分司機不停地在各個停車場之間無效行駛,就是為了尋找有效的停車位。在無效行車過程中,造成路面車輛過多,從而形成城市交通擁堵。停車收費以及尋找有效停車場已經成為影響城市交通的重要因素。
實現交通誘導系統以及不停車收費系統二者的有機結合,就可以實現司機快速找到有效停車場并實現快速停車,從而減少車輛在公共路面停留時間,提高城市道路使用效率。不停車收費系統也是智能交通的基礎條件之一。我市在城市智能交通系統建設的過程中,需要不斷的探索發展不停車收費的模式,從而建立智能城市交通網絡。
鏈接
系統收費支付多樣化
系統最大的特點是方便市民。如何交費是不停車管理系統的一個重點,建立以后,還需要車主自愿積極加入。
市信息化局表示,我市建立的不停車收費系統不搞“一刀切”,可以多種方式實現在線支付。比如一卡通、公共賬戶、網上支付等等。
目前,我市實行的車輛過橋年費管理系統也是一種不停車收費管理系統,而針對普通停車場的系統則更加復雜,需要嵌入多種收費系統,讓市民使用方便,自愿積極加入,這樣才能提高使用率,一方面方便市民,同時大大提高通行效率。
據了解,一卡通集成了公交車、城市軌道交通、出租車以及小額消費等支付功能,為市民出行帶來了更大的便利,不停車收費的重點是拓展城市一卡通多應用。
我市還將多渠道擴展支付卡用途。開發支付卡的多用途使用功能,可以擴展支付卡增值服務,人們使用支付卡越方便,卡的用戶越多,使用就越方便。
數據
e通卡一年刷了4.2億
目前,我市e通卡小額電子支付系統不斷擴大。已經累計發卡300萬張,全年刷卡交易額達到4.2億元,日均使用人數超過120萬人。其中出租車月均刷卡額超過100萬元,同比增長120%。非公共交通領域刷卡量達到3900萬元,同比增長51%。全市共有301個充值點、200多家行業消費商家、5169臺消費終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