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城:社保一卡通 便民又惠民
   如今,許多人的手里有著不止一張卡,我們已經進入了全民持卡時代。市民謝女士拿出錢包給記者看,錢包里只有些零花錢,但十幾個各種卡把錢包撐得鼓鼓的。她說:“銀行卡、醫保卡、加油卡、購物卡、消費卡等等各種卡必須隨身攜帶,真是麻煩,但沒辦法,因為隨時可能使用。如果有個一卡通,把這些卡的功能都囊括進去就好了,咱們不也少點麻煩嗎?” 
  社保一卡通就能幫助大家解決一些卡多的問題,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信息中心主任趙建清說:“社保卡是一卡多能,既有醫療保險、養老保險等社會保障功能,又能當銀行卡用,而且以后還可能拓展到低保、新農合等多種功能,成為真正方便群眾生活的便民卡。我市社保卡發放工作于12月21日正式啟動,今年將有42萬城市居民領上社保卡,明年將實現社保卡的全覆蓋,社保一卡通時代已經到來。” 
  一張卡融合許多“家常事” 
  在趙建清那里,我們看到了他的社保卡。他解釋說,社保卡全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障卡”,是由國家統一規劃,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面向社會發行的、應用于社會保障各項業務領域的集成電路卡,是辦理各項社會保障業務、申領各項社會保險待遇及醫療保險就醫結算等的電子憑證。其特點可歸納為“一卡、一號、功能多、覆蓋廣”。即每個持卡人都擁有唯一社會保障號,終身不變;社會保障卡不僅應用在社會保障領域,還搭載金融功能實現金融應用,并逐步拓展到其他公共事務領域,如就業、培訓、低保、新農合、財政補貼等;同時社保卡覆蓋面十分廣泛,首先實現在全省范圍內的全覆蓋,將來還能實現全國一卡通。 
  過去,醫療、養老、工傷、生育、失業、低保、新農合等社會保障,是多個部門“分而治之”,辦理起來要跑各個部門,而且這些部門也都有一套自己的設備進行信息處理、建立檔案、辦理業務等,重復建設浪費了社會資源。比如以前我市居民使用的醫保卡分市醫保、城區醫保、各縣區醫保等多種,使用起來很不方便,互相不能通用。社保卡的出現將結束這種分而治之的混亂局面,全市將發放統一的社保卡,新社保卡激活后,舊的醫保卡隨即作廢,社會保險的基本保障功能將濃縮到一張卡上,不僅方便了群眾辦事,而且有利于節約社會資源,提高政府辦事服務效能。 
  趙建清解釋說,社保卡目前主要應用在基本醫療保險領域,群眾住院可持卡結算,這樣減少了群眾跑腿和墊支的負擔。同時,社保卡不僅具有原醫保卡的身份識別功能,還有記錄、查詢和金融等多種功能,比如你去人才市場報名時一刷卡,你的一些基本信息就能一目了然。 
  與此同時,群眾還可以進行養老保險的個人繳費及養老保險的待遇領取。市委組織部副部長、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賈二慶表示,社保卡的應用范圍應是急用為先、逐步擴展,將從城鎮職工五項社會保險逐步擴展到低保、新農合等多種社會保險范疇,涉及多個部門,需要在技術設施、信息采集等方面進行有效整合,以后還將加載金融功能。人民群眾可以憑借社保卡更加便捷享受社會保障待遇和金融服務,實現便民、利民、惠民的目標。 
  對此,廣大群眾十分期待。市民于女士說,一卡通和醫保卡一樣一刷就可以在醫院、藥店、銀行辦理結算、領取工資和養老金等業務,確實十分方便。如果今后能夠把功能擴展到繳納水電費、煤氣費等方面就更好了,這樣這張卡就能真正實現一卡多用。 
  趙建清告訴記者,社保卡是統一制卡、免費發放的。從本月開始,首批社保一卡通開始發放,目前,發放工作正在有序進行。首批發放對象是市直機關單位,其他單位將逐步開展。 
  從“地方糧票”到“全國糧票” 
  社保卡是“人人享有社會保障”的有效憑證,被喻為政府公共服務的“形象卡”和“便民卡”,它在社會管理中的工具地位早已被納入高層決策。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社會保障專題集體學習時強調:“要加快推進公共服務設施和服務網絡建設,早日實現社會保障一卡通。”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加強社會保障信息網絡建設,推進社會保障卡應用,實現精確管理”的要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進一步將社保卡建設納入國家總體部署,確定了“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障卡發放數量達到8億張,覆蓋60%的人口”的目標。社會服務和金融服務被集成到一張卡上,老百姓持卡就能充分享受政府提供的各項公共服務,使社會保障卡切實成為公民享受社會保障權益和公共就業服務權益的“形象卡”,成為把信息和服務送到百姓身邊的“便民卡”。 
  社保人員介紹說,過去醫保卡使用存在地區分割、城鄉分割、人群分割的問題,基本醫療保險繳費年限不能跨地區疊加以及醫藥費異地報銷難等問題,弱化了醫療保障的應有功能,醫保卡被人們比喻為“地方糧票”。比如過去沿海地區發生的農民工退保現象就與養老保險不能跨地區轉移接續制度缺陷有關。比如一些老年人由于不能異地報銷醫療費,投靠異地子女時顧慮重重。這種分割性很強的醫療保障體制不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阻礙了人員的合理流動,急需實現社保卡的跨地區統籌。實現社保卡的全國聯網,實現社會保險關系在全國范圍內可轉移、可接續,將“地方糧票”變成“全國糧票”是大勢所趨。農民工小趙說,我們希望社保卡應用范圍更大,不僅能在省內異地通用,在全國也能使用,這樣我們打工就不用擔心養老保險接續和醫藥費報銷問題,到老時我們也能領到自己的養老金。 
  對此,趙建清表示,根據山西省社會保障卡建設指導意見,我省要先建立社會保障卡系統及應用服務體系,建立省級集中的社會保障卡管理系統和省、市兩級社會保障卡應用系統。至2012年,初步建成面向全省城鄉居民、統一技術標準、多領域廣泛使用的社會保障卡服務體系與運行管理機制,實現一卡多用,一卡通用,增強公共服務能力。將來,在技術支持下,將實現全國社保卡一卡通,個人持有社保卡就能異地繳費,異地領取養老金,異地就診報銷醫療費等,確保社會保障系統的整體性、有效性和持續性,老百姓就真正沒有后顧之憂了。 
  金保工程確保人人持卡 
  近年來,我市的社保體系建設取得了長足發展,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實現城鄉全覆蓋。隨著《社會保險法》的頒布實施,為完善社會保障服務體系,提高政府服務水平,更加方便群眾,按照“聯名發卡、首發免費,統一制卡、分級發卡,城鎮先行、覆蓋農村,醫保起步、兩年覆蓋”的目標,通過社保卡整合政府各類政務對智能卡的需要,整合全省已有項目建設成果,拓展社會保障卡的應用范圍,實現各類系統集成,做到集約建設、共享資源、協調運行。 
  今年,省人社廳與省公安廳簽約實現數據交換和信息共享,一卡通信息與居民身份證數據統一,保障了信息的安全和可靠。省人社廳分別又與5家金融單位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為一卡通建設提供了有力的物質保證。 
  目前,我省首批社保卡試點市已開展了社保卡發放工作。我市作為第三批建設單位,社保一卡通工作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責成市人社局牽頭,會同發改委、財政局等部門,廣泛籌集資金,強化應用服務,加快社保卡體系建設,已于12月21日舉行了社會保障卡首發儀式。隨著社保卡逐步發放到位,持卡人手拿一張社保卡隨時可以去省內定點醫療機構和藥店就診買藥。市人社部門表示,我市要全面推進一卡通建設,今年完成42萬張發卡任務,明年完成農村居民全覆蓋,屆時全市將有140萬人用上社保一卡通。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