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吊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国产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物聯傳媒 旗下網站
登錄 注冊
RFID世界網 >  新聞中心  >  物聯網新聞  >  正文

湖北襄陽市闊步邁向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

作者:不詳
來源:襄陽日報
日期:2012-01-06 08:55:39
摘要:襄陽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未來五年,襄陽將大力發展汽車電子和光電產業,培育車聯網、物聯網、智能電網、半導體照明特色產業集群,努力建設全國重要的電子信息產業基地。
  未來五年奮斗目標:打造區域經濟中心,打造區域中心城市,打造中國文化名城,打造綠色生態家園。形成區域經濟中心的產業規模、輻射功能、結構優勢和綜合競爭力,經濟總量達到全省六分之一左右,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突破萬億元,綜合經濟實力進入中部城市“第一方陣”。大都市城鎮體系基本建立,城鎮化率達到56%以上,200平方公里、200萬人口規模的現代化特大城市基本建成,城市綜合競爭力進入全國百強。 

  ——《政府工作報告》 

  加快建設“萬億工業強市”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未來五年,襄陽將著力實施主導產業培育工程、骨干企業成長工程和千億級產業集聚區建設工程,加快建設“萬億工業強市”。 

  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突破性發展高新技術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突出做大做強“一個龍頭、六大支柱”產業,力爭汽車及零部件產業產值突破4000億元,農產品加工業產值突破2000億元,新能源汽車、新能源新材料、裝備制造、電子信息、醫藥化工等產業向千億級邁進,著力培育20家產值過100億元、50家過50億元、200家過10億元、1000家過億元的骨干企業。 

  大力發展乘用車、商用車、專用車、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產業,努力建設中國汽車新城;大力發展太陽能光伏、光伏建筑一體化和新能源裝備制造業集群,努力建設中國新能源之都;大力發展航空航天裝備、智能制造裝備、軌道交通裝備等高端裝備制造業集群,努力建設全國重要的現代裝備制造業基地;大力發展汽車電子和光電產業,培育車聯網、物聯網、智能電網、半導體照明、新型顯示、通信電子等一批產值過百億元的特色產業集群,努力建設全國重要的電子信息產業基地。 

  著力打造千億級產業集聚區,把高新區建設成為國家創新型特色示范園區和中部領先的科技新城,規模工業產值突破5000億元;把經開區建設成為優勢產業、新興產業聚集發展的重要平臺,使兩個開發區盡快步入國家級開發區“第一方陣”。推進各縣(市)開發區和各類工業園擴容提質。 

  以創建國家級現代服務業綜合改革示范區為抓手,推進服務業轉型升級。突破性發展電子商務、云計算、物聯網、文化創意等新興服務業,打造“數字襄陽”、“智慧城市”、“襄陽云谷”。 

  加快推進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跨越。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大力實施百億斤糧食、千億級農產品加工、千萬頭牲畜養殖和千億元林產業“一百三千”工程,發展農業物流貿易,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加大龍頭企業的扶持和引進力度,培植一批產值過100億元的龍頭企業,培育糧食、油料、畜禽、紡織、林特等5個產值過500億元的農產品加工業集群。 

  主城區將新增80平方公里 

  《政府工作報告》大篇幅描繪了襄陽的城市建設藍圖,提出要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增強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綜合競爭力。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按照主城區近期200平方公里、200萬人口,遠期300—500平方公里、300萬—500萬人口規模,修編主城區城市總體規劃;五年內主城區新增80平方公里城市新區,各縣(市)新增20平方公里產業新區。把棗陽、河谷新城建成襄陽大都市的兩個副中心城市,推進宜城、南漳與襄陽主城區一體化發展,把保康建成都市襄陽“后花園”和綠色襄陽示范區,把主城區周邊具備條件的小城鎮建成衛星城,建設一批特色中心鎮和農村新型社區,對內形成中心城市、中等城市、特色小城鎮、農村新型社區“四位一體”的大都市城鎮體系;對外與周邊城市聯合互動,形成資源共享、功能互補、差異化發展的城市群。 

  著力完善城市功能布局。按照新城東進、舊城更新、一心四城、組群發展的戰略,優化空間布局,完善功能分區。規劃建設襄州新區、東津新區、樊西新區、襄南新區、龐公新區和隆中新區,實現200平方公里基礎設施全覆蓋。 

  建成200個農村新型社區 

  建設農村新型社區是我市統籌城鄉發展的重要戰略。《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五年內,我市要建成200個農村新型社區,讓農民過上城市生活。 

  我市將按照“項目依托、產業支撐”的思路,建立政府引導、市場主體、農民參與的新機制,推進邊遠和弱小村向中心村集并,建成200個農村新型社區。 

  加快推進城市生產要素和公共服務資源向農村延伸,促進城鄉規劃、產業發展、市場體系、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一體化。抓好農村危舊房改造、環境整治、飲水安全、道路建設和電網改造升級,五年改造5萬戶農村危房,解決130萬人的飲水不安全和90萬個農戶用電質量不高的問題,建成中心鎮通達中心村、農村新型社區和產業化基地的交通網絡。加快建設中等城市和中心鎮,增強承載和輻射帶動功能;改革戶籍管理制度,逐步解決農民工在城鎮就業、居住、醫療、子女入學等方面遇到的困難,引導農村居民向城鎮有序轉移。突破性發展縣域經濟,力爭有1個縣(市)區沖刺全國百強,2個進入中部百強,3個進入全省10強,5個進入全省20強。 

  “文化立市”增強城市競爭力 

  加快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增強文化軟實力。這是《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今后五年政府工作將突出抓好的戰略任務之一。 

  牢固樹立“文化立市”理念,堅持以提升文化軟實力增強城市競爭力。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抓手,充分挖掘襄陽歷史文化蘊含的艱苦創業、崇文重教、開放包容、重商親商等主流價值,塑造新時期的襄陽人文精神、城市精神和發展文化。 

  堅持保護與利用、改造與復興并重,推動襄陽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步入“以保護促利用、以利用促保護”的良性循環。充分發揮荊楚文化之源、三國文化之鄉、漢水文化核心區的優勢,加強保護和利用優秀歷史文化遺產,充分挖掘和開發特色文化資源,延續城市歷史根脈,擦亮襄陽文化名片。 

  建立和完善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成市區博物館、圖書館、城市規劃館、群藝館、大劇院,建成縣(市)圖書館和文化館,實現農村廣播電視“戶戶通”。 

  著力培育一批具有襄陽特色的文化產業集群,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知名文化企業。加快建設襄陽智谷文化產業園和漢城文化產業基地,規劃建設三國文化城、米芾創意文化產業園和汽車文化創意產業園,加快建設襄陽古城、古隆中、峴山、魚梁洲、鹿門山、保康九路寨、南漳古山寨、谷城大薤山、棗陽白水寺等文化旅游區,新建2個5A級景區、5個4A級景區、10家以上五星級酒店和一批四星級酒店,建設鄂西北旅游服務中心和旅游商品研發生產中心,把文化旅游業培育成新的支柱產業。 

  東津新城起步區五年內基本形成 

  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把襄陽建設成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的目標,東津新城的建設勢在必行。《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我市將加快推進東津新城開發,五年內50平方公里起步區建設格局基本形成,把東津新城規劃建設成為具有國際化水準、現代城市功能、承擔區域中心城市輻射帶動作用的新中心。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12年市政府重要工作之一,是完成東津新城概念性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重點推進東津新城50平方公里起步區開發。古老的東津,將承擔新的歷史使命,襄陽的一個新城區將在這里崛起。未來襄陽將建設成為“一心”(魚梁洲)“四城”(襄城、樊城、襄州、東津)的區域性中心城市。 

  為做好東津新城開發,2011年10月,市委、市政府請來享有“新加坡規劃之父”美譽的國際級規劃大師劉太格,在做襄陽城市空間戰略規劃的同時,做東津新城遠景規劃、起步區概念性規劃及核心城市設計。 

  據了解,東津新城建設將在今年3月啟動。目前相關部門已啟動了對東津的排水、防洪、地下管線等城市基礎設施的規劃編制。東津新城建成后,將改變襄陽現有的兩城夾漢江的城市格局,形成“四城環洲”的城市新版圖。 

  力爭上市企業逾30家 

  襄陽要建成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必須快速做大企業、做大產業、做大城市,這需要大量的資本投入作支撐。解決資本不足問題的最有效途徑,就是招商引資,而企業上市是最大的招商引資。《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后五年,將大力支持企業上市,力爭在襄陽上市企業達到30家以上。 

  重點建設十大交通工程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后五年,我市將重點建設十大交通工程,著力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十大交通工程”即實施中心城區環線建設工程,規劃建設沿江慢行環線,規劃預留中心城區軌道環線,加快建設內環快速干線,構筑外環高速合圍線。實施骨干路網建設工程,完善主城區干、支路網,形成“一心四城”互通對接的快速通道。實施中心城區交通暢通工程,完善組團式、網格化城市道路系統,高標準規劃建設立交橋、人行天橋、地下通道、換乘樞紐和停車站場,開辟公交快速專線,優先發展公共交通,實現市區公交線路全覆蓋,創建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范工程試點城市;加強交通綜合管理,消減通行堵點,做好排堵保暢,力爭達到國家“暢通工程”一等管理水平。實施高速公路主骨架建設工程,全面建成5條過境高速公路,實現縣縣通高速。實施公路干線提等升級工程,推進國、省道繞城改線等一批干線公路建設。實施國家公路運輸樞紐工程,加快市、縣、鄉三級客貨運站場體系建設。實施現代物流基地建設工程,建設襄陽綜合物流信息中心,建設一批綜合物流和專業物流園區。實施鐵路運輸功能提升工程,以北煤南運鐵路專線建設為契機,布局煤炭集疏運系統,建設路口能源基地,爭取規劃建設鄭渝高鐵、西武高鐵、襄武城際軌道交通,爭取實現武漢至襄陽動車公交化運營。實施機場改擴建工程,把襄陽機場建設成為區域性門戶機場。實施漢江航運體系建設工程,規劃建設襄陽新港,加快建設新集、雅口航電樞紐,打造漢江中游航運中心和區域性水陸聯運樞紐。 

  “低碳”將成城市新名片 

  在全球環境日益惡化、能源日益緊張的背景下,低碳城市建設在我國各地風生水起。我市正在把“低碳”打造成城市發展的新名片。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后五年,我市建立健全節能減排長效機制,扎實抓好低碳城市試點、國家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示范城市、國家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試點城市建設,爭取成為國家首批全國新能源示范城市之一,大力推進企業節能和建筑節能,在城市公交、市政、物流和出租車行業基本普及新能源汽車;倡導低碳生活,推廣使用非化石能源和高效節能產品。實施主體功能區規劃,形成層次分明的生態安全保障系統;加快構建“一城兩帶三網四區五廊”為主的城鄉一體化生態系統,加強自然保護區建設,提高森林覆蓋率和林木蓄積量,增加森林碳匯,建設鄂西北森林防火指揮、病蟲害防治、石漠化治理、資源監測、林權交易和林業科研中心,建成國家森林城市。 

  與此同時,我市還將積極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城市,嚴格執行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和節能審查制度,杜絕新上高污染、高能耗項目;深入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整治,把漢江及其支流的水污染防治作為重中之重,切實抓好水體、大氣、重金屬和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構建綠色發展的產業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