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LTE/EPC:從遵守規則到制定標準
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計劃)最新數據顯示,自2010年以來,華為貢獻了最多的LTE、LTE-Advanced,以及EPC(Evolved Packed Core 演進分組核心網)標準專利,位居全球第一,展示了強大的標準與概念領導能力。從遵守規則到制定標準,華為已經在全球化競爭中逐漸變被動為主動,構筑了領先的LTE/EPC標準專利優勢。
華為一直根據公平、合理和非歧視(FRAND)原則,始終以開放的態度學習、遵守和運用國際知識產權規則。同時,華為長期堅持開放式的研發創新,每年將不少于10%的銷售收入投入研發,并將研發經費的10%投入新技術預研,在通信產業的每一次變革中都扮演了領先者的角色。自2004年推出業界首款分布式基站,2009年華為的SingleRAN已成為業界趨勢和事實標準,2010年,華為SingleEPC開啟分組核心網融合演進的潮流,到2011年發布GigaSite迎接G比特時代,持續不斷的創新讓華為一直引領著移動通信產業發展。
截至2011年12月底,華為累計向3GPP提交8500多篇LTE/EPC提案。自2010年以來,華為在3GPP LTE核心標準中貢獻了260多件通過提案,占全球總數的近20%,,涉及AAS(有源天線系統)、CA(載波聚合)、CoMP(多點協同傳輸)、MIMO(多輸入多輸出)等核心領域;EPC核心標準方面,僅在2011年,華為在3GPP SA/CT組織中貢獻了930多篇提案,通過提案數達650多篇,提案數和通過提案數排名第一,覆蓋FMC(移動固定融合)、M2M(機器通信)、PCC(策略控制與計費)、SON(自組織網絡)等技術領域。這標志著在最關鍵的物理層技術和3GPP系統架構研究和標準制定中,華為正主導著LTE、LTE-Advanced及EPC標準的制定和發展。
華為無線網絡GSM&UMTS
通信產業的一個特點是具有規模效益,再好的技術只有被廣泛認可才能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多年來,華為積極加入并參與全球100多個國際組織的系列標準化工作,如3GPP、APT(亞太電信聯盟)、ARIB(日本無線工業及商貿聯合會),ETSI(歐洲通信標準委員會)、IEEE(電氣電子工程師協會)、IETF(因特網工程特別任務組)、ITU(國際電信聯盟)、TIA(電信工業協會)、WWRF(無線世界研究論壇)等,以推動技術的演進和發展。隨著行業地位的提升,華為已在各種組織中擔任主席、副主席、董事、工作組組長、報告人、技術編輯等89個核心職務,發揮了主力軍的作用。
技術創新的核心在于是否可以實現商業化,以及商業化的規模。“先進的技術、產品只有轉化為客戶的商業成功才能產生價值。”應為民表示。“在華為,研究工作必須與市場需求緊密結合,商業化、產業化是技術創新的原則。”截至目前,華為已經協助阿聯酋電信、德國電信、MTS、沙特電信、Telenor、TeliaSonera、西班牙電信、沃達豐等全球領先運營商開通了LTE商用業務。GSA(全球移動供應商協會)最新發布的LTE演進報告顯示,目前全球已有49個LTE/EPC商用網絡發布,其中23個由華為部署,位列全球第一。
可以說,正是不斷地技術創新、與業界共享LTE/EPC技術和標準專利,并遵守國際通行的知識產權準則,實現LTE/EPC產業鏈合作伙伴的利益共贏,華為能夠保持公司持續快速發展,成為中國乃至全球LTE/EPC產業的領航者。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