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年內將新增2000輛公交車 電子站牌全覆蓋
成都市委十一屆九次全會提出,成都市要優先發展公共交通,全力構建多形態、大容量、無縫化的立體公交系統。記者昨日從市交委獲悉,今年成都市將進一步加快城市公交的發展,年內將新增2000輛公交車、新開50條以上支線公交線路、建成4000個電子站牌覆蓋主城區。
今年繼續加大運力投放力度
加大公交運力的投放力度,為市民提供一個強有力的公交系統,這是目前受到廣泛認可的解決城市交通擁堵問題的方法。“公交運力投放力度加大了,但由于同期客流需求增長迅速,高峰時段城市核心區域乘車擁擠依然突出。”市交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成都市中心城區運行的公交車輛超過7000輛,229條線路、繞城內500米站點覆蓋率76.4%,日均客流量370萬人次。據悉,干線公交車內客流的極限值為每平方米8人,但目前大部分線路早已突破這一數值。
目前,公交路網的優化還在進行當中,城市外圍區域和眾多中小街道還存在公交盲點,“這些地方運力的不足,也使市民乘坐公交出行需求得不到滿足。”為解決公交運力的不足,今年將繼續新增投放運力2000輛。“干線公交線路將是新投放運力重點補充的對象,其中雙側開門的新型18米超大容量公交車將進一步緩解中心城區公交出行擁擠情況,提高單車運輸效率,同時也為開行二環路快速公交做好準備。”
預計到2015年,成都市將凈增公交車8000標臺以上,高峰期車內擁擠度降低到每平方米5人。公交線路開通將更符合市民的出行需求,大容量快線公交得以在主要交通走廊上全部覆蓋,普通公交在城區具備開行條件的道路上全部覆蓋,日均載客600萬人次,分擔率達到30%。
年內力爭電子站牌全覆蓋
除了在運力上加大投入以外,公交便民服務水平也將在今年有所升級,其中口碑頗好的電子站牌還將擴大覆蓋范圍。目前,成都主要街道上已建成500塊電子站牌,而年內市公交集團還將建設4000個電子站牌,力爭達到電子站牌全覆蓋,并進一步擴大電子站牌數量和功能。同時,電子站牌全天候用電的問題也將逐步得到解決。
“現在絕大多數公交站臺都有唯一的GPS編號,該編號被標注在站牌上。”市公交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如果市民記住常常乘車的編號,在“公交快信”手機客戶端或者登錄網站www.10628106.com,輸入該編號就能查詢公交車何時到站、公交車換乘以及IC卡余額等信息。據悉,公交集團還在研發互動網站應用。屆時,市民將可以通過網站實現線路查詢、在線投訴咨詢。以后,公交電子站牌也將增設無線上網功能,甚至在公交車上都能實現無線上網。
公交優先 就是百姓優先
發展公交 就是發展民生
“公交優先,就是百姓優先;發展公交,就是發展民生。”昨日,省委常委、成都市委書記黃新初主持召開有效擴大公交覆蓋面工作匯報會,專題研究緩堵保暢工作。他強調,公共交通是民生的一個重大問題,要突出公益性,切實加大投入、創新舉措,有效擴大公交覆蓋面,讓群眾出行更加便捷舒適。
目前,成都市中心城區公交日均載客400萬人次,分擔率達24.1%;營運車輛7350輛,萬人公交車擁有率16.1標臺;公交線路229條,基本形成“骨、干、支”三級常規公交網絡格局;啟用公交專用道43條,雙向總計438公里,高峰時段公交車平均運行速度由每小時12公里提高到17公里;二環路以內的公交站點300米、500米覆蓋率達到94.2%和99.9%;公交智能調度系統全面投入運行,行業管理水平和運營效率大幅提高。
“但這與人民群眾的期望相比,仍有不小差距,仍有大量工作要做。”聽取工作匯報并與大家認真研究后,黃新初說,公共交通是民生的一個重大問題,大力發展公共交通是推動城市緩堵保暢工作的重要舉措。公交優先,就是百姓優先;發展公交,實質上就是發展民生。公交優先一定要體現公交的方便性,讓群眾能就近、就便乘坐;一定要體現公交的快捷性,讓群眾能按時到達目的地;一定要體現公交的經濟性,讓群眾能享受到惠民成果;一定要體現公交的優質性,讓群眾出行能更加舒適。“我們發展公交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要體現它的民生性,突出它的公益性。”
“當前,要進一步抓好有效擴大公交覆蓋面工作,使公共交通真正服務人民,使人民群眾真正受益。”黃新初強調:一是規劃要落地。一個城市的公共交通,不僅是公交部門的事情,要做到多部門聯動,規劃先行,提前謀劃好線網、場站等基礎設施建設。二是路權要優先。進一步加快公交專用道建設,并通過嚴格執法確保公交車的路權。三是線網要優化。“骨、干、支”三級常規公交網絡要真正實現干線快捷、支線擴大。四是票制要創新。繼續推行IC卡在一定時限內多次免費換乘等行之有效的做法,積極探索公交、地鐵“一卡通”等舉措。五是政策要扶持。政策要向公共交通傾斜,向公交企業傾斜,向一線員工傾斜,進一步服務好公益事業。六是宣傳要推動。要讓群眾知曉公交優先帶來的便利,增強公交出行吸引力。此外,還要進一步完善企業管理機制和必要的運營補償機制,切實增強公交職工的責任感、自豪感和服務意識,努力提高人性化服務水平,讓越來越多的群眾優先選擇公交出行;要進一步健全公交成本審核制度和政府購買服務制度。
“發展公交,我們看的是相關單位的行動,要爭取贏得人民群眾的口碑。”黃新初說,各級各有關部門必須把這項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實加大投入,抓緊抓好抓出成效,加快構建“多形態、大容量、無縫化”的立體公交系統,讓群眾出行更加便捷舒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