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肉菜流通追溯體系建設正式啟動
吃的蔬菜從哪里來?豬肉是什么時候進入屠宰場的?如果知道了這些信息,市民一定會吃得更放心。而要了解這些信息,肉類蔬菜流通追溯體系就是最大的幫手。記者昨天從市商務局了解到,從今天起,我市肉菜流通追溯體系建設軟件深化設計、設備安裝、系統調試等工作正式啟動,最快年底前就可以試運行。
1008萬投入追溯系統設計
去年6月,我市被正式確定為全國第二批肉類蔬菜流通追溯體系建設試點城市,并獲得4000萬元的資金支持。為了建設該追溯體系,市商務局委托合肥招標投標中心公開面向全國進行軟件開發系統集成與專業設備的招標。
據了解,此次招標的內容包括追溯體系平臺建設、軟件研發、系統集成、專用設備采購、運行維護、技術培訓等,總概算1900萬元。最終,上海中信信息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憑借成功業績和優惠報價脫穎而出,成為中標人,中標價格為1008萬元,比預算節約近900萬元,資金節約率達47%。
“在設計合肥的追溯系統之前,我們已經設計了上海、青島等地的追溯系統,具有豐富的經驗。”該公司副總監黃元俊說。
20位條形碼可以查“身份”
怎樣實現可追溯?怎么了解產品的信息?黃元俊給記者做了詳細解答。
“肉類蔬菜流通追溯體系除了將建設市級肉類蔬菜流通追溯管理平臺外,還有生豬屠宰、批發市場、菜市場、超市及團體采購共五個追溯子系統。簡單說來就是由一個系統五個平臺組成。” 黃元俊說,市級平臺將承擔數據匯總的任務,其他五個子系統都是通過信息技術等手段將各類信息上傳到市級平臺,最后市級平臺再聯通到商務部的平臺。
信息是如何一步步匯總到市級平臺上的呢?黃元俊介紹,是通過一個叫做CPU的電子卡。以生豬屠宰為例,納入該體系的養豬戶每人都有一張電子卡,當養豬戶把生豬交到屠宰場進行屠宰時,屠宰場就可以將豬的相關信息錄入電子卡里,并將信息上傳至市級平臺,同時與批發市場等子系統互聯互通。
而從終端上來說,由于菜市場、超市等零售終端也納入了該系統,消費者就可以實現對于信息的查詢。“消費者到納入追溯體系的菜市場買菜,電子秤在稱重的同時會打出一個20位的條形碼,通過條形碼就可以查看相關信息。” 黃元俊進一步解釋說,消費者可以通過兩種方式查看信息,一是通過設置在菜場內的查詢機,只要將條形碼輸入就可以查到所購買商品的“身份”,二是家里有網絡的市民也可以通過登錄相關網站實現信息查詢。
今年底123個主體首“嘗鮮”
今年有哪些超市、菜場將“嘗鮮”?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我市將在半年內初步建成覆蓋建成區的肉菜流通追溯系統,其中包括2家大型肉菜批發市場、8家機械化屠宰企業、20家標準化菜市場、45家大中型超市、48家團體消費單位。而到2013年12月底前,將建成覆蓋所有大型肉菜批發市場、機械化屠宰場、標準化菜市場、大中型超市和團體消費單位的肉菜流通追溯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