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萬農戶的連心卡
作者:徐德清
                        來源:常德日報
                        日期:2012-05-21 09:05:17
                    摘要:“有了‘群眾信訪一卡通’,我們老百姓辦事就方便多了,有些事只需要打一個電話就能解決問題,政府想得真周到啊!”
                    
                      “有了‘群眾信訪一卡通’,我們老百姓辦事就方便多了,有些事只需要打一個電話就能解決問題,政府想得真周到啊!” 
5月16日,在石門縣新鋪鄉岳家棚村,提及“群眾信訪一卡通”,村民岳軍打開話匣了就剎不住車:“這真是個好東西,方便,管事兒!”
岳軍所說的“群眾信訪一卡通”,是石門縣今年探索形成的一種創新農村社會管理模式。一張折疊式彩色卡片,刊載了包括縣級領導和縣直部門主要負責人姓名、職務、電話號碼、主管分管工作;鄉鎮黨委書記、鄉鎮長、政法書記姓名、手機號碼。群眾有任何訴求都可與卡上相關領導或部門負責人直接取得聯系。
早前,石門縣委書記熊大順親自審定了“群眾信訪一卡通”內容及制度條文,并在縣委常委會上專門強調:“‘一卡通’是領導和部門工作職責的公示卡,是干部與群眾的連心卡,是黨委、政府與群眾的聯系卡,更是黨的政策和國家法律的宣傳卡,一定要迅速發到每家每戶。”到4月底,石門縣共向群眾發放一卡通23萬余張。
石門縣國土面積廣大,南北東西對稱直線距離都有百余公里。過去,人民群眾有疑難問題或訴求,要翻山越嶺坐車或步行才能到各級黨政機關反映,路途遙遠,既費神費力又不安全,現在可好,有了“群眾信訪一卡通”,許多事情打幾個電話就解決了,基層干部群眾反響出奇地好。
5月9日下午,岳軍就拿著“群眾信訪一卡通”,將信將疑地給新鋪鄉黨委書記譚本軍打電話,稱村里的一段要道坑坑洼洼,嚴重影響了村民出行,希望鄉領導能來看看。當時,譚本軍正在開會,口頭答應第二天去現場踏看,岳軍聽了以為是推諉之詞,心里頭便對“一卡通”有了失望感。
第二天早上,惦記著昨天有個承諾的譚本軍專程驅車30多分鐘趕到了岳軍家中,邀上他趕赴現場踏看,發現那是一條連接鄰村的土路,因坡陡路險、年久失修,有約200米的路面亂石嶙峋,威脅到兩村2000多人的出行安全。譚本軍當即決定鄉里支持1萬元資金,并要求村支書號召村民義務出工,迅速啟動路面的整修工作。一旁的岳軍頗為意外,這么多年出行難的問題,一個電話就看到了希望,他激動地給每人遞煙,口里不停地感謝著:“譚書記你能來現場查看,即使不修這條路,我都相當感激。”目前,這條村道正在平整中。岳軍也逢人便夸“一卡通”管用管事,縣里領導著實是為老百姓想事的。
 
在深入推進創先爭優活動中,石門縣創新社會管理模式,把做好群眾工作,解決群眾問題訴求,方便人民群眾作為創新社會管理模式的根本,明確從4月16日至5月19日,在全縣范圍集中開展“群眾工作月”活動。2000余名縣鄉干部組成331個群眾工作組深入到全縣331個村(居)委會,訪民生、聽民意、解民難,主要任務是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為民辦實事、矛盾糾紛調處以及法治石門建設,其中一個重要抓手、舉措就是推出“群眾信訪一卡通”。
規矩先制定,責任早明確。為此,石門縣委、縣政府及時完善了一系列配套制度:要求向群眾公示的電話號碼,必須24小時暢通;對于群眾來電反映的問題,受話人為首問責任人,能立即答復的當即答復,需要調查處理的向發話人承諾處理期限,需要轉其他領導或部門處理的告知其途徑;對無故拒接群眾電話,與群眾對話態度惡劣,對群眾反映的問題不管不問的情況,將進行調查依法依規處理。
“群眾信訪一卡通”一經推出,擔子、責任就壓到了各級領導干部的身上,石門縣自上而下全都“動”了起來,各級領導干部精力都高度集中起來,縣級領導接到的電話多了起來,縣直部門負責人下鄉走訪的多了起來,鄉村干部扎進村組的多了起來,一幕幕大走訪、大調研,蹲點辦實事、辦好事的喜人場景正在石門3000平方公里的大地上不斷上演著。“群眾信訪一卡通”引出的真情故事也不斷地演繹著新的內涵。
前不久,熊大順帶領一行人深入到該縣蒙泉鎮、夾山鎮、二都鄉、秀坪園藝場調研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并來到新關鎮中茅坪小區村民覃仕國家中,向基層百姓問需問計問民生。聽說縣委書記來了,周圍很多群眾圍攏過來,熊大順拉過長凳,與村民坐在一起,親切地拉起了家常,大家都把心里事一一道出。
“目前農村里,垃圾集中處理率低,環境污染較重,溪溝中的水多數不能飲用,有的還不能灌溉,希望縣里領導重視這類問題。”51歲的項章炎對書記一行寄予厚望。
“這類問題是我們今天調研的重點,現在農村環境到了非整治不可的時候了。我們有些好的做法要堅持、要發揚,比如戶集、村收、鄉儲、縣運的垃圾處理模式;一些不好的文明衛生習慣要通過宣傳教育,該改的要改。”說到這里,熊大順指著一旁的宣傳新聞部門負責人說,“我還要求他們新聞部門加大跟蹤報道力度,對工作不力、工作成效差的,該曝光的要曝光,你們看可不可行?”大伙兒都鼓著掌笑了,紛紛說“要得”。
密集的走訪調研后,緊接著,《石門縣現代農業示范區重點建設項目資金籌措方案》和《S303線雙紅至白云橋農村環境整治重點建設項目資金籌措方案》就出臺了,石門縣各地群眾看到政府為整治農村環境動了真功夫,看到了農村環境整治的希望,也看到了縣里踏實干事的決心和作風。
有群眾這樣說,“群眾信訪一卡通”推出以來,過去是干部動嘴,群眾跑腿;現在是群眾動嘴,干部跑腿。如今,一條深入群眾聽民意、解民憂、惠民生的渠道由此打通。
現年45歲的張文明是原東山峰農場南山三片區的職工,早年離異后一直未婚,獨自撫養一子。1996年,原東山峰農場所屬磷礦開采時占用了張文明的4.4畝土地,沒有給其調劑土地,也沒有達成補償協議。張文明對此不服,多年來一直上訪,要求落實處理。東山峰管理區、縣里有關部門多次進行協調,但一直沒有達成一致意見,張文明成為縣、市有名的上訪戶。
今年,在石門縣政府“群眾工作月”活動中,決定重點調處這個信訪積案。縣政府組織縣國土資源局、東山峰管理區等相關部門負責人再次進行協調,最終與信訪人達成了一致處理意見,即給予土地破壞補償金以及困難救助共3萬元,由南山三片區在開礦復墾區為其調劑1畝土地使用,為其解決城鎮低保和子女助學金待遇,并同縣就業培訓中心聯系,安排他參加享受國家政策補貼的電工培訓,如其翻修房屋將優先納入農村安居工程范圍。各種政策待遇落實到位后,張文明萬分感激地表示:從此以后息訴息訪,立志做一個遵紀守法勤勞致富的好公民。
據統計,石門縣“群眾信訪一卡通”推出以來,通過電話渠道反映問題的同比增長了三四倍,通過到縣直各級單位走訪、信訪方式表達訴求的減少了一半;“群眾工作月”活動和“群眾信訪一卡通”推行以來,石門縣2000余名縣鄉干部共走訪群眾11萬多人次,宣講法治石門建設7900余場次,收集群眾反映問題和建議近萬條,化解群眾信訪、鄰里糾紛等300余起,解決實際問題700余個。
“通過下基層走訪調研,我們與群眾的感情拉近了,聽群眾心聲直接了,想群眾所想自覺了,解群眾所憂具體了。這就是我們集中開展‘群眾工作月’活動,推出‘群眾信訪一卡通’目的所在。”采訪結束時,熊大順深有體會地說。
                    
                5月16日,在石門縣新鋪鄉岳家棚村,提及“群眾信訪一卡通”,村民岳軍打開話匣了就剎不住車:“這真是個好東西,方便,管事兒!”
岳軍所說的“群眾信訪一卡通”,是石門縣今年探索形成的一種創新農村社會管理模式。一張折疊式彩色卡片,刊載了包括縣級領導和縣直部門主要負責人姓名、職務、電話號碼、主管分管工作;鄉鎮黨委書記、鄉鎮長、政法書記姓名、手機號碼。群眾有任何訴求都可與卡上相關領導或部門負責人直接取得聯系。
早前,石門縣委書記熊大順親自審定了“群眾信訪一卡通”內容及制度條文,并在縣委常委會上專門強調:“‘一卡通’是領導和部門工作職責的公示卡,是干部與群眾的連心卡,是黨委、政府與群眾的聯系卡,更是黨的政策和國家法律的宣傳卡,一定要迅速發到每家每戶。”到4月底,石門縣共向群眾發放一卡通23萬余張。
石門縣國土面積廣大,南北東西對稱直線距離都有百余公里。過去,人民群眾有疑難問題或訴求,要翻山越嶺坐車或步行才能到各級黨政機關反映,路途遙遠,既費神費力又不安全,現在可好,有了“群眾信訪一卡通”,許多事情打幾個電話就解決了,基層干部群眾反響出奇地好。
5月9日下午,岳軍就拿著“群眾信訪一卡通”,將信將疑地給新鋪鄉黨委書記譚本軍打電話,稱村里的一段要道坑坑洼洼,嚴重影響了村民出行,希望鄉領導能來看看。當時,譚本軍正在開會,口頭答應第二天去現場踏看,岳軍聽了以為是推諉之詞,心里頭便對“一卡通”有了失望感。
第二天早上,惦記著昨天有個承諾的譚本軍專程驅車30多分鐘趕到了岳軍家中,邀上他趕赴現場踏看,發現那是一條連接鄰村的土路,因坡陡路險、年久失修,有約200米的路面亂石嶙峋,威脅到兩村2000多人的出行安全。譚本軍當即決定鄉里支持1萬元資金,并要求村支書號召村民義務出工,迅速啟動路面的整修工作。一旁的岳軍頗為意外,這么多年出行難的問題,一個電話就看到了希望,他激動地給每人遞煙,口里不停地感謝著:“譚書記你能來現場查看,即使不修這條路,我都相當感激。”目前,這條村道正在平整中。岳軍也逢人便夸“一卡通”管用管事,縣里領導著實是為老百姓想事的。
在深入推進創先爭優活動中,石門縣創新社會管理模式,把做好群眾工作,解決群眾問題訴求,方便人民群眾作為創新社會管理模式的根本,明確從4月16日至5月19日,在全縣范圍集中開展“群眾工作月”活動。2000余名縣鄉干部組成331個群眾工作組深入到全縣331個村(居)委會,訪民生、聽民意、解民難,主要任務是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為民辦實事、矛盾糾紛調處以及法治石門建設,其中一個重要抓手、舉措就是推出“群眾信訪一卡通”。
規矩先制定,責任早明確。為此,石門縣委、縣政府及時完善了一系列配套制度:要求向群眾公示的電話號碼,必須24小時暢通;對于群眾來電反映的問題,受話人為首問責任人,能立即答復的當即答復,需要調查處理的向發話人承諾處理期限,需要轉其他領導或部門處理的告知其途徑;對無故拒接群眾電話,與群眾對話態度惡劣,對群眾反映的問題不管不問的情況,將進行調查依法依規處理。
“群眾信訪一卡通”一經推出,擔子、責任就壓到了各級領導干部的身上,石門縣自上而下全都“動”了起來,各級領導干部精力都高度集中起來,縣級領導接到的電話多了起來,縣直部門負責人下鄉走訪的多了起來,鄉村干部扎進村組的多了起來,一幕幕大走訪、大調研,蹲點辦實事、辦好事的喜人場景正在石門3000平方公里的大地上不斷上演著。“群眾信訪一卡通”引出的真情故事也不斷地演繹著新的內涵。
前不久,熊大順帶領一行人深入到該縣蒙泉鎮、夾山鎮、二都鄉、秀坪園藝場調研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并來到新關鎮中茅坪小區村民覃仕國家中,向基層百姓問需問計問民生。聽說縣委書記來了,周圍很多群眾圍攏過來,熊大順拉過長凳,與村民坐在一起,親切地拉起了家常,大家都把心里事一一道出。
“目前農村里,垃圾集中處理率低,環境污染較重,溪溝中的水多數不能飲用,有的還不能灌溉,希望縣里領導重視這類問題。”51歲的項章炎對書記一行寄予厚望。
“這類問題是我們今天調研的重點,現在農村環境到了非整治不可的時候了。我們有些好的做法要堅持、要發揚,比如戶集、村收、鄉儲、縣運的垃圾處理模式;一些不好的文明衛生習慣要通過宣傳教育,該改的要改。”說到這里,熊大順指著一旁的宣傳新聞部門負責人說,“我還要求他們新聞部門加大跟蹤報道力度,對工作不力、工作成效差的,該曝光的要曝光,你們看可不可行?”大伙兒都鼓著掌笑了,紛紛說“要得”。
密集的走訪調研后,緊接著,《石門縣現代農業示范區重點建設項目資金籌措方案》和《S303線雙紅至白云橋農村環境整治重點建設項目資金籌措方案》就出臺了,石門縣各地群眾看到政府為整治農村環境動了真功夫,看到了農村環境整治的希望,也看到了縣里踏實干事的決心和作風。
有群眾這樣說,“群眾信訪一卡通”推出以來,過去是干部動嘴,群眾跑腿;現在是群眾動嘴,干部跑腿。如今,一條深入群眾聽民意、解民憂、惠民生的渠道由此打通。
現年45歲的張文明是原東山峰農場南山三片區的職工,早年離異后一直未婚,獨自撫養一子。1996年,原東山峰農場所屬磷礦開采時占用了張文明的4.4畝土地,沒有給其調劑土地,也沒有達成補償協議。張文明對此不服,多年來一直上訪,要求落實處理。東山峰管理區、縣里有關部門多次進行協調,但一直沒有達成一致意見,張文明成為縣、市有名的上訪戶。
今年,在石門縣政府“群眾工作月”活動中,決定重點調處這個信訪積案。縣政府組織縣國土資源局、東山峰管理區等相關部門負責人再次進行協調,最終與信訪人達成了一致處理意見,即給予土地破壞補償金以及困難救助共3萬元,由南山三片區在開礦復墾區為其調劑1畝土地使用,為其解決城鎮低保和子女助學金待遇,并同縣就業培訓中心聯系,安排他參加享受國家政策補貼的電工培訓,如其翻修房屋將優先納入農村安居工程范圍。各種政策待遇落實到位后,張文明萬分感激地表示:從此以后息訴息訪,立志做一個遵紀守法勤勞致富的好公民。
據統計,石門縣“群眾信訪一卡通”推出以來,通過電話渠道反映問題的同比增長了三四倍,通過到縣直各級單位走訪、信訪方式表達訴求的減少了一半;“群眾工作月”活動和“群眾信訪一卡通”推行以來,石門縣2000余名縣鄉干部共走訪群眾11萬多人次,宣講法治石門建設7900余場次,收集群眾反映問題和建議近萬條,化解群眾信訪、鄰里糾紛等300余起,解決實際問題700余個。
“通過下基層走訪調研,我們與群眾的感情拉近了,聽群眾心聲直接了,想群眾所想自覺了,解群眾所憂具體了。這就是我們集中開展‘群眾工作月’活動,推出‘群眾信訪一卡通’目的所在。”采訪結束時,熊大順深有體會地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