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躍在汽車物聯網上的“螞蟻”
2008年一個偶然的機遇,應宜倫帶著他團隊從廣告轉載汽車物聯網,兩年之后,2010年應宜倫創建的博泰公司推出第一代產品inkaNet車載系統。
inkaNet車載系統當年搭載上海汽車榮威350上亮相北京車展轟動一時,自主品牌首次自主研發的車載系統,這引起的業界的震撼。inkaNet車載系統大獲成功給博泰公司創始人巨大信心,從而堅定汽車物聯網發展的決心。
6月29日,博泰悅臻總裁應宜倫在接受本報專訪時表達對汽車物聯網領域發展的信心,他說,目前中國每年會產生18萬億消費額,其中與汽車相關的消費占到20%,也就是3.6萬億,我們有信心影響汽車消費的10%,那也將有3600億,屆時我們將擁有100家合作伙伴,算上自然市場增長,每家得到40億營收毫無壓力。
整合產業鏈上的資源,通過完善系統增加系統功能,做到與商業聯動,從而賺取更大的市場蛋糕,這就是應宜倫規劃的一幅汽車物聯網的商業藍圖。如今,博泰創始人仍把自己比如為“螞蟻”,而與之展開合作的都是國際級的“大象”。
記者:用戶現在是6萬,年底是要10萬,在未來市場上一到兩年會通過哪些渠道要獲得怎么樣一個量?
應宜倫:第一是上海市政府和上汽是非常支持我們的,但是國家還沒有把它放在國家戰略的位置上。對于我們來講只能靠市場來運作,競爭優勢是我們有全球最好的產品。第二是產品價格競爭力,我們的產品基本主要配在MG5和榮威350,實際上更高端的車型上可以成為標配。
第三是我們在積極的拓展別其他車企業,比如北汽,寶馬也將和我們簽約,第四是我還是覺得真的要把量放大,還是要把用戶需求找到。我們在尋找BB機的時代,因為BB機在那個年代每個人都在戴。
記者:博泰的車載系統換代是很快,這是不是會造出前期投入太大,而量不能支撐研發,形成較大的投資風險?
應宜倫:我們今年大概投1.4億到1.5億到研發上,因為作為民營企業必須要把市場做得很好讓各位看的,6萬臺是我們現在的量,到今年10萬臺,但是我們到明年可能會有20萬臺,因為我們還有三家市場馬上就要簽約了。此外,我們都是資源都是產業鏈上的整合,合作伙伴都是“大象”,比如德爾福、比如中國聯通。
其實我們比歐美其他企業要更新換代快得多。比如說德國電信,就是T-Mobile那個全球平臺,他說我們在幫大眾做下一個產品,說你們走得太快了。寶馬奔馳的都找上門談合作了,我認為再過4到5個月,銷量一定會上來。
記者:最近聽說蘋果siri也要進入這一塊,不知道你們打算如何應對?
應宜倫:車載系統空間很好,是所有的國內、國外尤其是國外最巨頭公司一定會進入的,這是個必然的趨勢。我們會接通蘋果這條路,我們現在也在跟他們申請。我覺得最終還是比服務誰做得好。互聯網更不敢說,那是騰訊的天下,手機是蘋果的天下,但對我們來講汽車還是有信心的。
記者:目前你們公司主要的競爭對手是?
應宜倫:我覺得是競爭對手是什么概念呢,競爭對手就是1800萬各占30%,可以談競爭對手。我覺得這個市場才剛剛起步,加在一起總量還不到六七十萬臺,我覺得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