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吊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国产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物聯傳媒 旗下網站
登錄 注冊
RFID世界網 >  新聞中心  >  行業動態  >  正文

移動支付標準之爭塵埃落定 移動支付的發展任重道遠

作者:RFID世界網收錄
來源:IT時代周刊
日期:2012-09-27 08:41:16
摘要:日前,在中國光大銀行與中國銀聯移動支付戰略合作協議簽訂儀式上,銀聯總裁許羅德對外公開表示:移動支付標準已經基本確定為銀聯標準。此言一出,業界嘩然。業界都清楚,銀聯13.56MHz標準和中國移動2.45GHz標準在三年的時間里明爭暗斗,都企圖占據移動支付的話語權。

  日前,在中國光大銀行與中國銀聯移動支付戰略合作協議簽訂儀式上,銀聯總裁許羅德對外公開表示:移動支付標準已經基本確定為銀聯標準。此言一出,業界嘩然。業界都清楚,銀聯13.56MHz標準和中國移動2.45GHz標準在三年的時間里明爭暗斗,都企圖占據移動支付的話語權。

  三年的馬拉松長跑,中國銀聯成為了笑到最后的贏家。

  日前,在中國光大銀行與中國銀聯移動支付戰略合作協議簽訂儀式上,銀聯總裁許羅德對外公開表示:移動支付標準已經基本確定為銀聯標準。此言一出,業界嘩然。業界都清楚,銀聯13.56MHz標準和中國移動2.45GHz標準在三年的時間里明爭暗斗,都企圖占據移動支付的話語權。

  在業內人士看來,移動支付標準的塵埃落定,無論是對手機生產廠商,還是第三方支付企業而言,都是利好消息。第三方支付公司錢袋寶執行董事孫江濤就表示:"標準確立之后,手機廠商可以放心生產13.56MHz的近場支付手機,第三方支付企業也可以放心地運用13.56MHz標準進行產品開發,標準越早確立對相關廠商越好。"

  在銀聯方笑意融融的背后,作為落敗一方的中國移動的失落感不言而喻。三年的精心布局,瞬間打了水漂。不過,盡管并未能在標準之爭中取得勝利,但中國移動手握著近7億的手機用戶,在移動支付領域有著天然的"群眾基礎",中國銀聯要想在移動支付市場上占據絕對的領導地位,怕也并不輕松。更嚴峻的現實是:盡管標準之爭已經沒有懸念,但國內移動支付市場的成熟并不能一蹴而就,未來的市場培育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

  誘人的蛋糕

  移動派和銀聯派在移動支付標準上的你爭我奪,緣于移動支付產業所蘊藏的巨大"金礦".

  艾媒咨詢(iiMedia Research)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移動電子商務市場交易規模為156.7億元,同比增長609%;預計2012年中國移動電子商務市場規模將達到251.5億元,到2015年將達到1046.7億元。隨著移動終端的普及和移動電子商務的發展,國內移動支付市場的前景也被業界寄予厚望。

  德勤近日發布的《2012-2015年中國移動支付產業趨勢與展望》報告也佐證了移動支付市場的美好藍圖。報告認為:盡管中國移動支付市場仍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但巨大的發展潛力已經令金融機構、運營商、第三方支付等參與企業積極行動,紛紛在移動支付領域布局,進一步促進移動支付產業的發展。報告同時預測:到2015年,移動支付將成為我國主流的支付手段。

  面對前景樂觀的市場,擁有支付主場優勢的中國銀聯自然是坐不住了,同樣躍躍欲試的還有掌握著大量手機用戶的中國移動。為了共同布局手機支付業務,中國移動與中國銀聯在2003年就合作過,但由于種種原因,進展緩慢。后來,雙方為謀求業務模式的主導地位而各自為營。

  時間倒退到三年前,當時中國銀聯推出了13.56MHz移動支付標準。這個標準在國內外市場上發展得較為成熟,廣泛應用在交通、金融、社保、加油等非接觸卡片領域,尤其適用于現有的大部分POS終端機,第二代身份證和很多城市的公交一卡通等都利用了這項技術。同時,這個標準采用的13.56MHz頻率也是金融機構唯一認可的可進行非接觸金融支付的頻率。除了成熟的市場基礎之外,移動支付離不開銀行間的結算系統,這也使得中國銀聯在這一領域的優勢無人能及。

  在中國銀聯采用現成的國際通用標準之時,中國移動自主研發了2.45GHz技術標準。其最大的優點是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在大面積推廣后能避開國外標準高額的專利費用。而此起彼伏的專利大戰讓部分業界人士擔心,盡管銀聯標準目前在國際上并沒有征收專利費,但隨著我國的手機支付市場規模的日漸龐大,高額的專利費用的征收將隨時變為可能。

  除了擁有2.45GHz技術標準的核心專利之外,中國移動海量的手機用戶也成為了其在移動支付市場競爭的最有分量的利器。

  持續發酵的爭斗

  標準上的分庭抗禮只是開始,接下來雙方在移動支付領域布局上也暗中較起了勁。

  2009年9月,中國移動啟動了10省范圍內的手機移動支付業務試商用。根據中國移動的技術標準,用戶只需更換內置RFID的SIM卡,便可實現手機近場支付,這也使中國移動當年發卡超過百萬張。

  次年3月,中國移動以398億元人民幣收購上海浦東發展銀行增發的逾22億股新股。中國移動前任董事長王建宙彼時毫不掩飾入股浦發的醉翁之意:"入股浦發銀行,最主要的目標是大力推進移動電子商務,即移動金融。在手機支付上,中國移動未來的空間很廣闊。"

  這邊廂,中國移動緊鑼密鼓;那邊廂,中國銀聯也沒有閑著。2010年,中國銀聯在上海、山東、寧波、四川、湖南、深圳、云南等省市相繼開展了移動支付業務試點,隨后又聯合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各商業銀行和眾多社會第三方支付機構成立了移動支付產業聯盟。除此之外,中國銀聯在終端方面布局頻頻,已經與大唐、TCL、HTC等手機生產廠商建立了合作關系。就在今年8月17日,中國銀聯與三星電子簽署移動支付合作備忘錄,三星GALAXY S 手機在置入集成銀聯安全支付芯片的手機卡后,可同時支持遠程支付和近場支付。中國銀聯執行副總裁柴洪峰認為,移動支付是重要的創新支付方式,銀聯將與商業銀行、通信運營商、手機制造商等各方共同推廣移動支付業務,促進移動支付產業發展。

  在業內人士眼里,中國移動和中國銀聯在標準之爭上各具優勢,但在市場中也都有著自己的軟肋。

  目前,中國移動能做的手機支付業務非常有限,運營商通過移動支付無法收取較高的傭金,小額支付所涉及的分成環節比較多,其中包括銀行、交通以及第三方支付平臺等多方,實際落入運營商口袋中的利潤很少。同時,前期建設費用意味著只有采取市場規模化運作才能夠實現盈利,但并非朝夕可待。

  中國銀聯也有煩惱,移動支付所依賴的龐大的用戶群掌握在中國移動手中。中國移動電商運營事業部支付產品經理王輝分析指出:"銀聯的短板就是沒有渠道,運營商手里掌握大量用戶資源,不僅僅是通道,這些都要靠客戶來推動的。手機終端最終還是需要用戶。"

  妥協離產業成熟很遙遠

  實際上,雙方在分分合合中已然看到了自身的短板和不足。中國移動也似乎預料到了自己可能落敗。

  2010年6月底,中國移動加入銀聯為首的手機支付產業聯盟。當時這一舉動引來了業界普遍的質疑:中國移動有可能棄守自有標準,轉投銀聯陣營。然而,猜疑的聲音并沒有得到中國移動方面的印證。

  如果說當時加入聯盟,更多的是中國移動"務虛"地為自己多留了一條出路,那么到今年6月,中國移動和中國銀聯的再次攜手則有了更多實際的意義。據悉,雙方通過手機SIM卡作為銀行卡賬戶載體,借助移動通信網絡,在貼有中國銀聯"閃付"(Quick Pass)標識或中國移動"手機錢包"標識的場所,讓用戶通過手機直接實現快捷支付。此舉被業內解讀為中國移動放棄2.45GHz支付標準已然是板上釘釘。

  中國銀聯董事長蘇寧的一番言論頗能代表雙方的心聲:"移動支付發展了很多年,但還是進展不夠迅速。中國移動與中國銀聯的合作,有可能加速移動支付產業的發展。"

  然而,與歐美日韓等發達國家和地區成熟的移動支付環境相比,中國移動和中國銀聯表面上的握手言歡也許并不能讓國內移動支付產業的發展駛入快車道。

  首當其沖的就是安全問題。相比國外消費者,國內消費者對移動支付安全方面的擔憂更甚。德勤中國金融服務業卓越中心高級經理李軍對移動支付各參與方正在推進的"第三方可信服務管理平臺"表示認可,認為其有助于為移動支付的安全性再加一層保險。

  此外,移動支付領域的創新也被業內看作是未來發展的關鍵點。掌中付副總裁馮?;硎荆苿又Ц侗仨氄业疆a業命門--應用創新,然后以此為基礎,掌握用戶應用環境的變化,發現用戶的現實與潛在需求,促進技術與產品的創新。他認為應用創新與技術創新構成"創新雙螺旋",推動著移動支付產業發展。只有這樣,我國移動互聯網產業新的增長點才能長久地持續下去。

  無論對中國銀聯還是中國移動來說,移動支付的發展都是任重道遠。(RFID世界網編輯整理)

責任編輯:廖小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