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好資源 服務經濟 ——訪工業和信息化部無線電管理局局長謝飛波
9月,對于無線電管理工作來說,是個值得紀念的月份。1993年9月11日,國務院、中央軍委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無線電管理條例》(簡稱《條列》)。《條例》的頒布實施,標志著我國無線電管理工作步入了法制化軌道,也讓無線電技術從幕后走向前臺,由單純地為國防建設服務向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等多元化服務轉變。今天,無線電技術廣泛應用于通信、廣播、交通、氣象、航空、航天、漁業等國民經濟的多個領域,在推動工業轉型升級、經濟結構調整中,無線電頻譜資源也將發揮其獨特支撐作用。作為稀缺的國家戰略資源,無線電頻譜資源在我國經濟發展中有著怎樣的意義和價值,在新形勢下面臨著怎樣的挑戰,我國無線電管理機構又將如何實施有效管理?日前,本報記者帶著這些問題采訪了工業和信息化部無線電管理局局長謝飛波。
加強管理 服務經濟發展
記者:每年的9月,全國各地無線電管理機構都會舉辦各種紀念和宣傳活動,向社會廣泛傳播無線電頻譜資源的知識。請你介紹一下,無線電頻譜資源在穩增長、促轉型,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和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中起著怎樣的作用?
謝飛波:資源的使用和管理需要全社會的關注和參與,對于無線電頻譜資源來說,更是如此。無線電頻譜資源應用廣泛,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違規使用無線電頻率、臺站的現象時有發生。這需要我們持續不斷地加強無線電管理宣傳工作,提升公眾依法用頻、依法設臺意識,為無線電業務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的電磁環境。今年,我們把無線電管理宣傳月的主題確定為“無線電頻譜—稀缺的國家戰略資源”,就是希望呼吁大家珍惜并合理使用這一資源。
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無線電頻譜資源和無線電技術在經濟建設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在兩化深度融合、智慧城市建設、企業節能減排等一系列推進經濟結構戰略調整的措施中,無線電頻譜資源都發揮著獨特的作用。例如,江蘇宿遷的洋河酒廠,一次性成功在老廠區率先引進應用了一套水、電、汽RTS-2010智能化無線遠程遙測遙控系統,僅北廠老廠區年可節約運行成本90萬元,其中節水30萬噸、節電83kWh、節汽3000噸、節約勞動用工6人。同時,還實現了遠程無線遙測、遙控、報警等功能,使能源供給更及時、更可靠。在許多工業企業生產的一線,大量應用的無線射頻技術,提升了工藝、提高了效率、增加了效益,這都是利用了無線電頻譜資源。 (下轉第2版)
記者:我們注意到,在新的經濟形勢下,圍繞工業和信息化部的重點工作,無線電管理工作思路也在不斷轉變和創新,以適應新的需求。當前,無線電管理工作面臨著怎樣的挑戰?
謝飛波:無線電管理工作思路的變化與經濟發展是密切相關的。當前,無線電管理工作的外部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一方面,隨著無線電技術及產業的發展,無線電頻譜資源的重要性日益顯現,無線電管理工作任重道遠。另一方面,無線電頻譜資源供需矛盾依舊突出。隨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的興起,以及無線電技術寬帶化發展,無線數據流量呈爆炸性增長,通信、廣電、民航等用頻單位對有限的無線電頻譜資源的需求不斷增大,國防建設用頻需求快速增長,國際間無線電頻率和衛星軌道資源爭奪日益激烈,用頻供需矛盾會在今后一段時期內長期存在。無線電管理工作思路只有順勢而變,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
記者:胡錦濤總書記在5月底中央政治局第33次集體學習上再次強調要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和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并對落實推進新型工業化的總體部署提出了明確要求。在這樣的大環境下,無線電管理機構如何提高頻率資源管理的效率和效益,在新型工業化建設的進程中作出更大貢獻?
謝飛波:我們一直在積極探索無線電管理工作為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實現工業通信業平穩較快發展的新途徑、新思路。
統籌運用行政、法律、市場、技術等不同手段,從大局出發,大處著手,緊跟國際、國內無線電產業發展趨勢,通過做好頻率需求預測、頻率規劃,妥善處理好用頻矛盾突出的問題;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統籌協調、支持保障各行業和部門所必需的頻譜資源,為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及國防建設中各類無線電業務的發展保障頻率資源,為適應未來經濟社會發展對無線電頻率資源的需求,積極啟動開展201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無線電頻率劃分規定》修訂工作,統籌協調保障通信、民航、廣電、交通、氣象、漁業、鐵路、航天、公安等行業和部門所必需的頻譜資源。
地方無線電管理機構也積極配合這些工作的開展,如重慶、上海、江蘇、廣東等地無線電管理機構都在積極探索頻譜資源“精細化”管理方式,按照國家新制定的無線電頻譜劃分規定,合理指配、科學利用無線電頻譜資源,統籌兼顧,協調保障好各行業部門,尤其是重點部門的用頻需求,做好物聯網、云計算及其他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國家重大工程項目建設的用頻需求。
做好無線電頻率規劃研究及相關工作。積極開展2500MHz~2690MHz頻段國際移動通信系統(IMT)頻率規劃研究工作,形成了規劃方案報送稿;同時開展1427MHz~1525MHz、450MHz~470MHz等頻段規劃研究,促進無線電產業更快、更好發展;積極開展24GHz頻段微功率設備在汽車電子領域應用研究。
為了維護經濟建設的順利進行,我們還加強了無線電監測工作,不斷加大對不明信號和干擾的分析、查處力度,嚴肅查處危害安全生產、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各類無線電干擾。例如,一些工業企業的塑封生產線和許多領域對RFID無線電射頻等設備的不當使用,都會對航空、鐵路等的正常運行產生干擾,為此,我們還專門針對重要的行業、部門建立了無線電專用頻率工作長效機制,做好無線電專用頻率保護工作。
夯實技術 實現精細化管理
記者:今年4月,部無線電管理局召開全國無線電臺站核查工作動員部署會,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大規模的臺站核查工作,為什么會開展這項工作,目前的工作進展如何?
謝飛波:在全國范圍內組織開展無線電臺站核查工作,是為了更加準確地掌握無線電臺站分布和使用情況,提高臺站數據質量,推進無線電臺站規范化管理和精細化管理。規范無線電臺站設置與使用管理,也將推進各類無線電臺站健康有序發展,同時也有助于加強重要無線電業務的監測保護力度,保障重要無線電業務的正常開展。目前,無線電臺站核查工作已基本告一段落,進入評比檢查階段。
記者:管好無線電頻譜資源離不開專業的技術設施,無線電管理“十二五”規劃中提出,將加大技術設施建設的力度,今年是“十二五”規劃實施的第二年,全國各地在技術設施建設方面的進展如何?
謝飛波:目前,各地正在積極推進“十二五”技術設施建設,并進行了創新性的實踐和探索。上海、天津等地著眼于解決城市密集地區無線電監測網系建設的問題,正在積極進行監測體系網格化的探索,這是適應城市環境下提升無線電監管技術能力的新思路。湖南省無委辦與廣州鐵路集團合作建設的武廣高鐵GSM-R專用頻率網格化監測系統項目,也是一種工作思路創新。
吉林、河南、安徽、湖北、青海、新疆等省、區結合自身實際,因地制宜,積極組建無線電監測機動大隊,全面提升了無線電機動監測能力。廈門市無線電管理局在移動監測車上裝備了衛星通信保障系統,在提升移動監測車通信保障能力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海南省在“十二五”規劃中,提出將高山站、大區站、小區站相結合,將空中監測與水上監測相結合,構建立體化的監測體系。深圳依托海監船,有效提升了水上監測能力。
積極參與國際活動
有效維護我國權益
記者:無線電頻譜是珍貴的戰略資源,這從歷屆世界無線電通信大會(WRC)上,各國間對其激烈的爭奪上就可見一斑。在今年的WRC-12大會上,無線電管理工作者們為了切實維護好我國無線電頻譜資源使用權益,經過長時間的艱難協調,為我國無線電技術和產業發展爭取到更多的話語權。下一步,我國在此方面還將開展哪些工作?
謝飛波:開展涉外無線電管理工作要從國家利益出發。我們積極參加國際電聯的相關會議,與相關國家和地區開展邊境無線電頻率協調和衛星網絡國際協調,有效維護我國無線電頻譜資源使用權益。
WRC-12大會期間,我國代表團提交了30份輸入文件,共209個提案,就涉及我國的議題主動開展雙邊和多邊協調,努力實現我國利益最大化,保證了我國無線電產業及技術應用的發展空間,圓滿完成各項工作預案,維護和拓展了我國無線電頻率和衛星軌道資源權益。今年4月,我國在廈門承辦并組織參加了亞太電信組織無線電工作組工作組第十二次會議(AWG-12);6月,及早啟動了我國參加2015年世界無線電通信大會準備工作,召開了動員和部署會議,在這些活動中,我國積極參與了無線電頻譜管理國際事務。
未來,我們還將加強邊境頻率和衛星網絡國際協調工作,繼續組織開展與相關國家和地區的邊境無線電頻率協調會議和衛星網絡協調會談,有力維護我無線電頻率和衛星軌道資源權益。同時,加強衛星頻率軌道源管理,重點做好北斗二號衛星導航定位系統、載人航天等國家重大專項和相關衛星網絡或衛星系統的國際申報、協調、登記和國內協調工作。下半年,繼續組團參加國際電聯及亞太電信組織召開的有關國際會議,如APG15-1、AWG-13等,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積極參與無線電管理國際事務。(RFID世界網編輯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