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電網點亮智慧生活
山東省第53座智能變電站——110千伏雙富變電站日前在德州一次性送電成功。自此,山東省內17個城市中已有13個配備智能變電站,山東省智能電網建設發展全面提速。
智能用電 開啟新生活
“指尖輕觸,客廳的燈打開,窗簾慢慢放下來,咖啡機開始工作,家庭影院里飄出悠揚的音樂……”如此美妙的生活,山東濟南首個智能小區樣板工程“歷城區大地銳城”的居民都能享受到。
“通過智能家庭能源管理系統,我們可以隨時為居民提供智能化服務。即使你上班忘了關空調,不用回家,可以遠程操控。”11月4日,濟南供電公司技術人員告訴筆者,智能小區的空地和居民家中還建有分布式太陽能發電與儲能設備,這些設備可以將收集到的電能直接接入電力供應網絡,讓大家盡情享受綠色能源。
智能電網的建設還推動了電動汽車的大規模應用。2007年,山東電力集團公司率先開展電動汽車試點應用研究。如今,行駛在青島濱海大道的純電動客車已成為眾多市民出行的首選。
2010年以來,山東電力把加快推進電動汽車充換電設施建設作為建設堅強智能電網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全省17個市政府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全力開展充換電服務網絡建設運營。2011年6月30日,山東電力僅用80天建成投運國內外功能最全、規模最大、服務能力最強的電動公交車充換電站——青島薛家島電動汽車智能充換儲放一體化示范電站,創造了“解決我國電動汽車充換電服務發展的最佳模式”。
“十二五”末,山東省將建成覆蓋全省的智能充換電服務網絡體系,并實現環渤海和長三角兩大充換電服務網絡的互聯互通。
配電自動化 供電能力強
“從安上智能分界開關到現在有4個月了,沒停過電,我們也不用擔心會因為同一線路上其他企業停電而受牽連,”11月2日,濟寧永泰照明的生產部門負責人閆紅濤說,“停電了也不用打電話報修,供電公司能在線監測,第一時間趕來現場檢修。”
今年6月份,濟寧市城市核心區配電自動化覆蓋率達到100%,實現了配電網設備的在線監控、運行狀況數據信息的在線采集和故障區域的準確定位。“智能化改造后,濟寧城市核心區用戶平均故障停電時間將縮短至5分鐘以內,供電可靠率由原來的99.9%提升至99.99%。”濟寧供電公司配電技術專責任袁冰介紹說。
堅強靈活的配電網是山東電網智能化發展的關鍵。2010年2月25日,山東電力啟動“配電管理提升”活動。2011年,山東電力全面啟動直供區配網智能化升級,力爭在“十二五”前三年完成全省直供配網智能化改造,完成縣城中心區配電自動化建設改造。到“十二五”末,山東電力的城市供電可靠率將不低于99.99%,綜合電壓合格率不低于99.92%。農網鄉鎮將實現10千伏線路“手拉手”供電,農村供電可靠率達到99.88%,綜合電壓合格率達到99.00%,縣城配電自動化實現城市中心區全覆蓋。
外電入魯 展望新跨越
2008年,山東遭遇了一場10年不遇的“電荒”,電網最大電力缺口1022萬千瓦,三分之一的用電被限制。而同樣是迎峰度夏,2012年7月26日,山東電網統調用電負荷首次突破5000萬千瓦大關,達到5069.7萬千瓦。整個迎峰度夏期間,全省電力可靠供應。不得不說,“外電入魯”戰略的實施,為保障山東電力可靠供應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山東是沿海經濟大省,全省用電量每年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長,僅靠省內電源難以保障山東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需要。新的形勢下,山東加快電網發展方式轉變,發揮電網企業社會資源優化配置的主體作用,大力實施“外電入魯”戰略,積極推進特高壓與智能電網建設。
自2008年實施“外電入魯”工程以來,依靠堅強智能電網,山東省接受外電的能力有了顯著提高。到2011年銀東直流雙極投運后,通過辛聊雙線和黃濱雙線與華北電網聯網,通過銀東直流輸電工程接受西北電網來電,山東電網接納外電能力達到750萬千瓦,是2008年“外電入魯”電力的10倍。即使在2011年,全國電力缺口總量超過歷史上最嚴重2004年,山東依然沒有限電,成為全國電力供需最為平穩的省份之一。而且,銀東直流輸電工程投運后,相當于不燒煤、不排污,在山東新建4臺百萬千瓦級發電機組,山東因此每年可節省燃煤112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2900萬噸。
目前,山東正在極力推動蒙電、疆電、寧電入魯,將度電煤耗降至300克以內,推動“外電入魯”戰略實現新跨越。預計到2015年,全省接受外電能力超過1600萬千瓦。(RFID世界網編輯整理)
【責任編輯:廖小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