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世界網 > 
                            新聞中心  > 
                            行業(yè)動態(tài)  > 
                            正文
                        
                    
                    段玉文:一卡通“卡”了誰“通”了誰?
作者:王志全 段玉文
                        來源:湖南經濟網
                        日期:2012-12-05 09:42:52
                    摘要:11月28日,《齊魯晚報》A05版刊發(fā)了山東魯商一卡通支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一卡通”)在中石化加油站、家具、旅游等三行業(yè)向持卡人加收5%費用的報道后,引起各方關注。有知情人透露了中石化山東公司和一卡通簽訂的協議,雙方約定的刷卡手續(xù)費為消費金額的0.5%。
                    
                      11月28日,《齊魯晚報》A05版刊發(fā)了山東魯商一卡通支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一卡通”)在中石化加油站、家具、旅游等三行業(yè)向持卡人加收5%費用的報道后,引起各方關注。有知情人透露了中石化山東公司和一卡通簽訂的協議,雙方約定的刷卡手續(xù)費為消費金額的0.5%。(《齊魯晚報》12月3日A11版) 
“一卡通”推行之初的宣傳是一卡在手走遍全省,讓幾張幾十張卡集一身,確實給廣大消費者帶來很大方便。按照慣例,發(fā)卡方只向商家收取一定的費用,持卡人是沒有任何負擔的。因此,“一卡通”也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歡迎。想不到的是,當人們將身上的一大堆卡瘦身成一張“一卡通”,覺得再也離不了時,“一卡通”覺得時機成熟,悄無聲息地向持卡人收起費來,而且出手之狠讓人感到震驚。向商家收取0.5%,再向持卡人加收5%,重復收費且費率畸高,可以說獨創(chuàng)且遙遙領先世界紀錄了。照此收費,豈能不一夜暴富?
面對消費者憤怒的質疑,“一卡通”公司的劉女士向解釋說,“作為第三方支付機構,央行的管理主要側重保護消費者預付款的資金安全,對預付卡手續(xù)費沒做規(guī)定。主要是各預付卡公司市場化運作自主運營,所以,一卡通所收手續(xù)費多少不受央行有關銀行卡手續(xù)費標準制約。”如果真如此,那么就是“一卡通”鉆了制度的空子。
可惜的是沒有鉆好,致使漏洞百出。首先,即使國家關于預付卡的制度沒有手續(xù)費標準,也絕不是無章可循。銀行卡異地消費最高手續(xù)費是1%,而銀行卡在商家消費,或商家的預付卡都不向消費者收費,“一卡通”也起碼應該參照央行的有關標準,5.5%有何而來?有空可鉆就可以無法無天?再有,“一卡通”方面稱只要發(fā)卡方與簽約商戶談妥了就想收多少收多少,這更是詭辯的理由。發(fā)卡方與商戶談妥,只能限于“合約”他們兩者之間的關系,怎么有權利“合謀”向第三方要錢?而且大有“要想從此過留下買路財”之勢?
表面看來“一卡通”改變了設計的初衷,實際上在設計之初就是一個圈套,等到把眾多的消費者都“圈”進來“套”牢了就撕去慈善面孔原形畢露了?!耙豢ㄍā薄翱ā弊×讼M者不得不乖乖掏錢,為自己打開一條瘋狂斂財的“通”路。只是,小聰明掩飾大愚昧,本來發(fā)卡方只向商家收費就利潤不菲,所以銀行卡在異地商家消費都不向持卡人手續(xù)費,而“一卡通”財迷心竅,在本地商家消費還讓消費者付5%,廣大消費者是不會為失去誠信的“ 市場化運作自主運營”欺騙行為買賬的,大家都來拒絕被“卡”,他們的“通”路也就走到了死路,一“卡”難“通”。
                    
                “一卡通”推行之初的宣傳是一卡在手走遍全省,讓幾張幾十張卡集一身,確實給廣大消費者帶來很大方便。按照慣例,發(fā)卡方只向商家收取一定的費用,持卡人是沒有任何負擔的。因此,“一卡通”也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歡迎。想不到的是,當人們將身上的一大堆卡瘦身成一張“一卡通”,覺得再也離不了時,“一卡通”覺得時機成熟,悄無聲息地向持卡人收起費來,而且出手之狠讓人感到震驚。向商家收取0.5%,再向持卡人加收5%,重復收費且費率畸高,可以說獨創(chuàng)且遙遙領先世界紀錄了。照此收費,豈能不一夜暴富?
面對消費者憤怒的質疑,“一卡通”公司的劉女士向解釋說,“作為第三方支付機構,央行的管理主要側重保護消費者預付款的資金安全,對預付卡手續(xù)費沒做規(guī)定。主要是各預付卡公司市場化運作自主運營,所以,一卡通所收手續(xù)費多少不受央行有關銀行卡手續(xù)費標準制約。”如果真如此,那么就是“一卡通”鉆了制度的空子。
可惜的是沒有鉆好,致使漏洞百出。首先,即使國家關于預付卡的制度沒有手續(xù)費標準,也絕不是無章可循。銀行卡異地消費最高手續(xù)費是1%,而銀行卡在商家消費,或商家的預付卡都不向消費者收費,“一卡通”也起碼應該參照央行的有關標準,5.5%有何而來?有空可鉆就可以無法無天?再有,“一卡通”方面稱只要發(fā)卡方與簽約商戶談妥了就想收多少收多少,這更是詭辯的理由。發(fā)卡方與商戶談妥,只能限于“合約”他們兩者之間的關系,怎么有權利“合謀”向第三方要錢?而且大有“要想從此過留下買路財”之勢?
表面看來“一卡通”改變了設計的初衷,實際上在設計之初就是一個圈套,等到把眾多的消費者都“圈”進來“套”牢了就撕去慈善面孔原形畢露了?!耙豢ㄍā薄翱ā弊×讼M者不得不乖乖掏錢,為自己打開一條瘋狂斂財的“通”路。只是,小聰明掩飾大愚昧,本來發(fā)卡方只向商家收費就利潤不菲,所以銀行卡在異地商家消費都不向持卡人手續(xù)費,而“一卡通”財迷心竅,在本地商家消費還讓消費者付5%,廣大消費者是不會為失去誠信的“ 市場化運作自主運營”欺騙行為買賬的,大家都來拒絕被“卡”,他們的“通”路也就走到了死路,一“卡”難“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