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物聯網技術軍隊提高戰斗力
初春,在一次復雜電磁環境下的檢驗性演習中,藍方戰機起飛不到1分鐘,濟空雷達某旅就實時將情報傳給紅方戰機。據統計,目前該旅各雷達站上報空情都達到了一體化實時傳輸,情報信息處理速度提高50%。
有何秘訣?旅領導告訴記者:部隊整體作戰能力大幅提高,得益于探索建立的精細化管理運行機制。
去年初,空軍賦予該旅精細化管理深化拓展試點任務。該旅運用、等先進技術,研發了具有正規化建設、日常管理、風險管理、績效考評4個標準體系的精細化管理信息系統。記者看到,只要在系統中“作戰戰備模塊”調出流程圖,從想定擬制、等級轉進到戰斗講評、資料積累等諸多流程均一目了然,既可處置突發空情,還可組織戰備演練。他們還把部隊經常性工作區分為作戰、訓練、管理、政治、后勤、裝備6類,繪制出195項工作流程,讓官兵比著就能學、照著就能做,逐步實現“流程導向型”管理模式。
該旅雷達四站戰備值班油機一響,記者從遠在數百公里之外的旅機關就“聽到”了。記者在該旅后勤部軍需油料科的電腦上看到,四站油機上的“數字化油料監控器”實時將開機時間、油料消耗等情況傳遞到全旅聯網的信息系統上。助理員王軍介紹說:“各基層單位幾十部油機常年運轉,油料消耗情況很難精確掌握,運用信息化手段實施精細化管理后,難題迎刃而解。”
該旅有數十個雷達站獨立駐防,半數單位遠離機關數百公里,以往基層日常管理工作主要靠連隊干部匯報和機關電話抽查掌握,很多工作只知道結果,而無法監管過程。為此,他們建立了精細化管理子系統,通過自主研發的6套管理軟件,運用信息系統對基層連隊日常工作實行精細化管理。
記者看到,該旅在全旅基層單位的營門、槍彈庫、會議室、雷達方艙等要害部位安裝了數百個攝像頭,隨時對連隊日常工作進行視頻檢查;在每個連隊掛裝指紋機,檢查連隊查鋪查哨、參訓到課、人員請銷假等情況;利用車載定位系統,實時動態監控基層連隊生活保障車輛。同時,他們還在系統上設置了量化分析、風險評估和督導提醒等5項功能。
記者隨手點開“指紋巡檢”界面,各雷達站昨晚參加點名人數、干部查鋪查哨時間等情況均有個人指紋信息印證,以往這些只能事后檢查登記本而無法查證真實性、難以有效監管的問題,在信息化的“慧眼”下一覽無余。(RFID世界網編輯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