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加快高速公路ETC建設 確保便捷高效暢通
ETC,即電子不停車收費系統,是指車輛在通過收費站時,通過車載設備實現車輛識別、信息寫入(入口)并自動從預先綁定的IC卡或銀行帳戶上扣除相應資金(出口),是國際上正在努力開發并推廣普及的一種用于道路、大橋和隧道的電子收費系統。最早將ETC引進中國是在上世紀的90年代中期,當時中國部分經濟發達地區的高速公路車流量激增,從而導致了收費口的交通堵塞。高速公路管理手段越來越先進,但大部分已通車的高速公路收費管理卻仍然停在低效率的人工收費階段。
據中國委員會的統計資料表明,僅廣州一個地區因停車等待交費而損失的車時就達到了數百萬小時,導致的汽油浪費以億元計算。隨著交通流量的增大,實施不停車的高速ETC收費業務的需求也迫在眉睫。
山西省高速公路收費結算中心于2010年12月10日完成了ETC一期工程并開通運行,該工程在主要出省收費站、通往地級市收費站、國家級旅游景點收費站等46個站開通96條ETC專用車道。2012年實施了二期工程,在通往縣區、地級市環城等41個站建設82條ETC專用車道,并于今年4月29日全部開通。
與此同時,新建成通車高速公路同步建成了12個站24條ETC車道。其中,忻保高速2條、太古高速2條、龍城高速6條、聞合高速4條共14條車道已開通。截至目前,全省ETC覆蓋率(設有ETC專用車道的收費站占全省高速公路收費站總數的百分比)達到38%。河運高速同步建成10條ETC通道,預計7月1日開通,屆時ETC覆蓋率將達到40%。
不停車收費的推廣應用,是高速公路轉變服務方式,提升服務水平,提高運營效率的一項重要舉措,將產生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1.按照MTC每車道配置5人,每人每年3萬元計算,202條ETC車道每年節約運營成本3030萬元。
2、不停車收費減少了車輛停車交費時間,降低燃油消耗,按照平均每車停車領卡繳費時間20秒,全省每年ETC通行量1000萬輛次計算,出入口合計2000萬輛次,年節約燃油約120萬升,節約燃油費用約780萬元。
3、ETC車道通行能力為MTC車道的3-6倍,推廣ETC收費,將減少因增加MTC車道帶來的占用土地和新改建工程建設投資。
不停車收費為公眾提供了一種方便快捷的通行方式,減少了停車繳費時間,節省了道路使用者的出行時間,體現了以人為本、用戶至上的服務理念。



